为文要简练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14 08: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言说得好,胶多不粘,话多不甜,作文章也是如此。人们常说为文简练,语言简明,其实文章是简而有明,惟简练才能鲜明。写文章好比做饭,各种调料,虽能调味,不可多用;油盐酱醋,放多了反倒影响口味,收到相反效果。文学大家为文,材料该用多少,篇幅该有多长,都尽可能恰到好处,一个材料也不多,一句闲话、一个赘字都不要。
在小说《水浒传》里写鲁达拳打镇关西的文字,一般都认为是繁笔的楷模。仅鲁达打镇关西的三拳,就从视觉、味觉和听觉上作了一大串描述,看起来不厌其繁。然而仔细推敲起来,这三拳的描写之所以让人看了痛快淋漓,过目不忘,除描写生动、形象、逼真外,其简练之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把围观人群的喝彩、镇关西家里仆人的惊慌、鲁达的神态、镇关西的心理感受一一写出来,那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施耐庵安排材料删繁就简,多余无用的事物一概不写,是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的重要因素。
文学大家所写的文章不仅材料简练,语言也简练。《聊斋志异》里《江城》一篇,有这样一节叙述和描写:
女有两姊,俱适诸生。长姊平善,讷于口,常与女不相洽。二姊适葛氏,为人狡黠善辩,顾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与埒。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以故二人最善。生适戚友,女辄嗔怒;惟适葛所,知而不禁。一日饮葛所,既醉,葛嘲曰:“子何畏之甚?”生笑对曰:“天下事颇多不解:我之畏,畏其美也,乃有美不及内人,而畏甚于仆者,惑不滋甚哉?”葛大惭,不能对。婢闻,以告二姊。二姊怒,操杖遽出,生见其凶,跴屣欲走。杖起,已中腰膂,三杖三蹶而不能起。误中颅,血流如沈。二姊去,生蹒跚而归。
以上的文字,区区数行,将江城及二姊的性格,事情的起因,经过交代得明明白白。特别是二姊怒打高蕃的描写,短短二三十字,把二姊的凶恶,高蕃的狼狈,杖打得狠、打得重写得淋漓尽致,看后如亲眼目睹。整节文字使用惜墨如金,半句话也不闲,一个字也不多。
而《聊斋志异》的另一篇《胡四娘》里,描写之精炼,则登峰造极。胡四娘因丈夫贫穷,大为兄弟姐妹冷落,甚至三郎完婚,也不见邀请。正是在这婚宴上,却有人送来信函,证明胡四娘丈夫已经中第为官,人们才连忙请胡四娘入席。小说是这样描绘这个热闹的场面和人们的动作的:“申贺者,捉坐者,寒喧者,喧杂满屋。耳有听,听四娘;目有视,视四娘;口有道,道四娘也;而四娘凝重如故。”就是这样简单的文字,把人们的丑态,把场面的噪杂,把世态炎凉,写得立体逼真,鲜明突出,如同摆在读者面前,令人回味。
在语文教学时,我们的学生写作文,唯恐交代不清。一是材料不厌其繁、不胜其多;二是老太太语言,明明一句话可以说完,偏偏说上两句、三句。如果文章已经写完,主题已经表达明确,却又偏偏再添一段,给文章安上尾巴,替读者说出阅读的感悟。其实这些做法,与作文的初衷背道而驰,出力不讨好。这样写出的文章阅读起来犹如一个浑身浮肿的病人穿着沉重的厚棉袍走路,吃力艰难。改变文风,提倡作文简练,非常重要。一篇文章,只要能鲜明地表达中心,篇幅越短越好;一句话,只要能准确表情达意,文字越少越好。在这里需要明确:我们作文,不为张皇篇幅,而为表达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