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国学经典学习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14 08: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美国杂志记者劳特斯问李嘉诚先生:你能成为华人首富,是因为什么?勤劳?是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更会沟通吗?
李嘉诚就用两个字回答:气概。
劳特斯再问李嘉诚:你这种气概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李嘉诚先生感叹:儿童时期学的《三字经》《千家诗》《诗经》《老子》《庄子》等,这些知识弥足珍贵,它令我终身受益!”
虽然李嘉诚只有初中毕业,但不影响他成为大企业家、大慈善家,所以一个人的成就,关乎他小时候精神喂养的是什么。

有人感言:“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结束。”
人们一边享受着物质的丰盛,一边遭遇着精神的匮乏。现代生活让很多灵魂无处着陆。因为没有灵魂的参与,再高的消费也只是低质量地消度时光。
生活在物质极大丰裕,技术迅猛狂飙的时代,我们的世界正经历着日益剧烈的变化。读图,成为这个时代最明显的特征。人们越来越多的基于碎片化的信息来讨论、评价、围观,将大量时间消耗在碎片化信息获取上,从而越来越少去深思熟虑和理性分辨。娱乐化已经成为当下信息传播的主流方式。电视、电脑、手机成了许多孩子的保姆。许许多多的成人也都被手机绑架,成为低头一族。漫天的信息像是散乱一地的碎石,每一块似乎都很美,但却无法融合在一起雕刻出不朽的作品。这就像水果点心,吃的再多也只是零食,没有办法代替正餐,更不能够保证健康和能量。
其实,任何一种繁华精美的图文比起厚重的国学经典都显得轻飘、浮华、暗淡和不值一提。没有什么能比得了国学经典更能直击灵魂和思想。我们重视国学,其实更多的是对国学本身的敬畏,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知识匮乏,精神苍白的汗颜。
而作为我们学校来说,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甚至还有不少孩子来自偏远山沟,这些孩子从小就缺乏良好的教育生活和学习环境,更缺乏这些有指引性,启发性的教育和引导。我们要求学生学习国学经典要达到“四会”,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修身养性。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知理懂事,行为自律,有教养的良好习惯。
二、提高效率。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较高的专注力、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讲就是这个道理,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三、提升记忆。经常背诵经典,学生的记忆力将能获得提高,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常的记忆力。
四、增强能力。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提高。此后,孩子作文、发言就不再困难、就会引经据典,就会有深度。
五、训练思维。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得到训练,从而为学习奠定基础。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脑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六、精神血液。窦桂梅说:“一篇篇经典的文章,一部部经典的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创造的积淀,她涵咏着人性的华彩,提纯着人类的灵魂,同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这些积淀了各民族以及人类精神的有效载体,应该成为学生基本的阅读教材。这样的阅读,这种精神上的营养关爱,会使学生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和世界,甚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生命状态。”
诵读国学不是学习的唯一,但天天诵读,用国学滋养自己,使自己高贵起来,这是一天也不能断的潺潺小溪,一天也不能少的精神食量,她充实着思想的流脉,支撑着人格的大山。
学习国学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的活着。学国学犹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熏染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灵魂、开阔自己的视野,求得身体和精神上的成长。有人说:“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调会思考的人。”学国学也一样。国学并不一定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立竿见影的收获,但一定会像血肉一样长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像一组密码一样浸在他们的生命中。在他们漫长的人生历程中,某一时刻这组密码就会自动启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