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50万,是选择“买房子”还是“存银行”?内行人给出良心建议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8 10: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房子始终是大多数人的必需品,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成家立业的传统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事业可以先缓一缓,但结婚买房必须先敲定。仅从这一点来看,买房早已成为几乎所有年轻人必经的人生选择。随着我国逐渐放开市场经济,无论是宏观条件还是实体经济,市面上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楼市,在房子掺杂金融属性背景下,购房热情也是一路高涨。截止去年我国城镇化居民住房拥有率为96%、户均套数为1.5,仅从这一点来看,实际上我国并不缺房子,甚至可以说在我国房价均值在10071元每平方米前提下,住房市场有点过剩的趋势,原因很简单,量增价增似乎脱离了基本的市场价经济规律。



正是因为在这一股庞大的住房需求支撑下,去年市场规模突破了16万亿。此时我们好奇一个问题,那就是此时市场结构到底如何?据央行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总资产均值为317.9万元,其中房产占比家庭财富的70%。仅从这赤裸裸数据来看,与其说房子造就了财富,还不如说财富只剩下房子,但平心而论,对于普通人来说,一辈子极有可能只会拥有一套房子,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被拖后腿了。简单来说,房价若持续上涨,后续入场的人买房恐怕有心无力。本以为这只是理论揣测,但不得不承认这已然成为了现实,70后、80后早早背负房贷,生活质量并不会产生明显改变,而90后自身消费乏力,虽说成为当前购房主力,但都是在父母支持下,这就是当前的市场结构。



在这样特殊背景下,对于崭新的2021年来说,手握50万,此时此刻是选择“买房子”还是“存银行”?或者说在未来5年内,其市场格局和房价走向能不能产生一个实质性变化。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商品都有自我存在的价值,特别是房地产行业,上游关联建筑、设计等基础行业,和老百姓就业岗位数量直接挂钩,下游决定了家具、电子产业的上限空间。仅从这一点来看,房地产行业也被称之为民生产业,简单来说房价上涨虽说能增加市面上财富,但基础是建立在后续购房者入场前提下,此时可以浓缩为一句话,那就是当消费规模跟不上市场增速时,平衡状态将会被打破。



基于这个底层逻辑,我们在回望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态度,早在2016年多个城市就开启限购、限购等政策,随后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对于那些局部过热城市来说,其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加强。而到了如今的2021年,开发商面对巨大的债务规模也是有心无力,持房者苦于无法降价抛房。据不完全统计,在去年约有30个城市再度收紧调控政策,其中深圳成为调控风向标,假离婚、购房者资格等环节再度升级,由此可见调控决心坚决不动摇。在如此清晰格局下,你觉得买房还有优势吗?退一万步来说,连一线城市都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城市。先不说房价是涨还是跌,但从交易周期来看,未来买房持房周期必然拉长,市场低迷、购房者观望导致变现周期横盘。仅从这一点来看,该不该买房的关键在于房子好不好卖。



反观“存银行”的选择,其核心因素就是风险和增值空间。表面上来看将资金存入银行只赚不亏,但在通货膨胀影响下,仍存在贬值风险,举个例子就是以前100元买5斤猪肉,现在去只能买3斤,这就是风险价值,当然这一风险和市场相对比就显得会微乎其微,只是前者亏的是利息,而后者是本金。至于增值空间,如果按照社科院的预测走向,2021年全国商品房价格增幅在5%左右。也许仅从数据上来看,买房的增值空间远大于存银行。但现实很打脸,去年越来越多的城市房价下行,其中北京市场跌幅超10%,也就是说在市场两极分化背景下,大多数城市都在拖后腿,其中不缺乏部分二线城市。



总的来说,未来楼市格局清晰明白,在调控高压前提下,市场拐点并不存在。对此不少内行人给出良心建议,表示手握50万,一二线城市恐怕连首付都不够,若是强势购房入场,最后选择也只是郊区或者周边城市,整体来看,风险大于增值空间,建议存银行。如果是三四线城市,首付比例达到了50%甚至全款,除了城中心房子值得投资,其余商品价值并不好。至于其他城市,更多的是手持现金流,或者投资其他商品,其流动性和风险远远优于房产。请大家记住一句话,那就是看得见的钱才是实实在在的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