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界定原单,越说我越迷糊了,和当初混的外单工厂不一样啊

[复制链接]
查看22 | 回复22 | 2021-1-28 01: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看了好多普及原单的帖子,但是越看越让人迷糊,咋和我之前经历过的不一样啊。
  话说,楼主一直在外贸这个圈子里,都是在制造业,先是MC(物料控制),后是业务跟单,再后就是船务,工厂有来料加工的,有贴牌生产的,要有选择,楼主想很多工厂喜欢做贴牌订单,来料加工很辛苦。
  能做外单的工厂,必须是有出口权,很多还是只能做出口,管理方面也是按照老外那些行业规则要求来,特别是产品行业标准千万跟紧,要不,很容易被淘汰掉。接外单,特别是大品牌商的单,真不容易,不是几封邮件,几个电话就能搞定,人家要考察,考察后再派专业的验资公司来,工厂员工的履历表敞开任他查,查是否有雇佣童工,工人有没有按规定购买保险,加班时间,员工履历表整理情况;财务那边查社保是否按时交纳,工资情况,车间、仓库无一不查到,那些专业人员都是熟悉当地法规,对工厂认证都是老资历,想忽悠他们,很难。
  对于来料加工,很多材料都是某一个客户所独有,需要重新找海关申请对应的税则号码,这个号码WTO成员国里是通用的,申请了材料,成品也会有一个相对应的税则编号,这就注定了,国外客户给你多少材料,出口就要按照海关备案合同来出,如果材料多进,成品少出,开始没什么,但继续做到后面的结果是,即使国外客户有单,你也不能再进口原料了,你必须把之前的原料做成的成品出口,完成进出平衡才可,如果私自在国内销售,海关发现,轻则降级,进黑名单(光这一点就能吓走很多国外客户),重则封厂,法人、财务主管、报关员去喝茶吃国家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8 01: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8 01: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第2楼(作者:@小能代购 于 2012-12-24 21:24)
  @小能代购 2012-12-24 21:23:34
  科普贴。顺带问一下某宝各种原单有谱么
  ……
  ==========
  板凳都不给留!!!只能睡地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8 01: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普贴留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8 01: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做来料加工,楼主最怕的就是物料清点的工作,很麻烦,如果碰到单位是可数的,就真要数到手抽劲了,虽然有备品,但是那些备品人家也都是有数的,多出来的,是为了怕品质有不良的,好替换,剩下的成品也会装好出货。对于标签,尤其是带序列号的标签,要睁大眼睛一个个的检查,就怕有跳号,重号的,有些客户还要求那些号装多少号箱,最怕那种不连续号码装箱,一不小心就出错,返工是最烦人,也是最容易出错。
  做外单,很多时候都是全检,每一个工序必须图文并茂说明加工要求和品管检验要点,而且都是有标准单位工时,不是一味的要求量,完工后工厂品管检验合格,通知品牌商公司,品牌商都很流行请专业的验货公司验货,在出货前,很多都会送商检局商检,如果加工的完整的成品,品牌LOGO都齐全,是要附品牌商生产授权书,如果LOGO上面不是R而是TM,那就不需要,TM的表明该LOGO还在申请确认公示期间;另外一种就是品牌商为了对其品牌控制非常严,像之前工厂代加工的包包,凡是涉及LGOG部分,都留着,到目的国再去加工,这个就不需提供授权书,而且对方进口报关的关税比成品要低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8 01: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o_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8 01: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进来学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8 01: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8 01: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贸同行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8 01: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料加工单,材料都是由客户提供,不存在因为颜色等方面批量退货,加工前是需要确定样品,特别是贴牌生产,都是样品要好几套,客户留一份,工厂留三份(一份业务,一份样板室,一份品管)。对于色差,这个之前在渔轮厂的时候,色差问题是非常明显,因为每次油漆颜色都有色差,如果说没有色差的存在,那就真要出问题,往往都会让客户签订样品,上限色样样品,下限色样样品。一个色样从第一道工序传到成品。之所以会这样,是工厂品质管理方面一个追溯的要求,做外单出现品质问题,国外发来品质抱怨书,国内工厂品管就要追溯工艺、工序终端的品管,原材料的检验等等都要过滤找出品质问题点,再提矫正措施,该矫正措施是否已经实施,用英文版的8D报告给客户。对于损耗,老外不会比中国人差,很多时候,中国人的技术都是从国外学过来的,损耗多少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不是闭着眼睛捉麻雀写了多少是多少,要改损耗,是要生产关联部门都到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