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讨论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9-1-30 06: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女儿今年八岁了,可是对于学习不是太感兴趣,学习成绩还可以,一说到上网或者玩,就特别的开心,一讲到学习了,就头疼,而且脾气很大,有时候在家里对家长很不礼貌,她爸爸有时候气的想狠狠揍她一顿,我真的搞不懂这是为什么,遥控器永远在她手里,她爸爸想看一场篮球赛,都得磨破嘴皮,也没有太多感恩的心,家长为她的生活学习操心,她好像无所谓,理所当然。我告诉她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这份爱,有很多孩子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 她听不进去。告诉她从小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她依然照旧。她很喜欢看书,也读了很多书,但是书中的那些美德、做人做事的道理好像对她没有什么影响。 现在的孩子这是怎么了?强调一下我们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

                                                                                                孩子有些自私啊……可能从小就把他当小公主了,没有很好的品德习惯!以下是从网上转摘的内容,希望会对您所帮助! (一)、 防止与纠正孩子的“小气”行为,是父母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小气”的儿童都有哪些表现?  1、自私自利;  2、做事斤斤计较,爱讲条件;  3、自我牺牲与奉献精神较差;  4、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同情心;  5、适应能力较差;心胸狭窄,嫉妒心强;  6、做事比较犹豫、多疑,缺乏果断性。  孩子会养成“小气”性格的主要是因为:  1、孩子身边人员的“小气”行为与不良教育的影响;  2、父母及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独食、独玩等不良行为习惯;  3、孩子缺乏交往,没有机会体验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有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孩子的一些要求不易满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二)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现在的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却忽视了“品德”教育。重“智”轻“德”的现象在家庭教育中非常严重。教育专家提醒广大父母,品德的培养是孩子以后的立人之本,万万不可忽视。  品德一:孝敬父母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只有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怎样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呢?  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了,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  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品德二:诚实、诚信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博士发现,4岁以下的孩子都把爸爸妈妈是否高兴当作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为了不让爸爸妈妈生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情。   说谎在不同年龄意味着不同的问题,诚实的品格是逐渐形成的。不要把孩子的撒谎归结于他的天性,相反,你应根据孩子的理解力运用以下的方法培养他的诚实品质。   让孩子理解诚实的含义:帮助2-3岁甚至4岁的孩子学会什么是假装的,什么是真实的,这很重要。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模仿最多的人,你能够为孩子树立诚实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提示孩子说谎:父母们经常用启发孩子说谎的方式了解他们干的错事。这包括:   1、不要使用问句。要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   2、不给孩子狡辩的机会。在你不完全了解情况的时候,不要向孩子了解情况。   区别对待做错事和撒谎:告诉孩子如果他讲真话你就不会那么生气,而说谎只能给他带来加倍的麻烦。   1、对孩子的惩罚,但不要严厉到使他甘愿冒险说谎的地步。   2、先惩罚行为,再处理谎言。   强化诚实行为:要记住,奖励诚实比惩罚撒谎更重要。必须看重孩子的诚实行为,给他适当的表扬。  品德三:有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那么,作为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孩子跟着爸爸妈妈有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损坏了物品。这时应该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之后一定要带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  品德四:会体谅别人  为把孩子培养成拥有体谅他人之心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自身要以体谅之心温和地对待孩子。同时,应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努力从孩子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并且,夫妻俩还应阅读一些有关儿童心理成长的书,对孩子的心灵发育过程作一定的了解。另外,夫妻俩最好就打算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  不过,没有必要去读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籍,只需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就可以了。比如即使只知道孩子有第一反抗期、中间反抗期和第二反抗期,那么育儿方法也就会大大的不同了。  当体谅的种子慢慢地在孩子的心田中生长出来之后,孩子渐渐地会照顾到爸爸妈妈及周围人的情绪,努力使自己不去做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这就是父母以体谅之心培养孩子所获得的成果,育儿的辛劳得到了回报。  培养体谅之心的两个条件  妈妈充分地接受孩子在身体上的撒娇,孩子因此而获得情绪上的安定,把妈妈作为“心中的基地”加以信赖这就是培养孩子体谅之心的第一个条件。  培养孩子体谅之心的第二个条件,就是有意让孩子觉察到对方的为难情绪。而且,当孩子做了令妈妈感到头疼的事情时,首先不要训斥,而是用情绪向他“诉苦”。  当孩子做了给父母添麻烦的事情时,这其实是培养孩子体谅之心的好机会。比如,孩子从外面拾了一些沾着烂泥的石子回来,并把它们排放在榻榻米上玩,这时如果对他说:“榻榻米会被弄脏,妈妈挺烦的。”让他知道有人对此感到为难,这便会促进孩子体谅之心的生长。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参考文献:中国儿童教育网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啊~~                                       

                                                                                                “她爸爸有时候气的想狠狠揍她一顿”那就狠狠揍她一顿好了!^_^“不好好完整自己该完成的事情,什么条件都不要讲!”我对我儿子说!(我个人认为孩子教育要“狠心”点,有时候孩子是不识好的!)喜欢看书是好事,但是看到些什么,她会跟你们交流或者你们能知道她看进去什么内容吗?细节一定要坚持掌握!孩子没有怎么,是这么长时间合力教育的结果!大家继续讨论,^_^不是自己的孩子,说话有不到位之处,请包涵!^_^                                       

                                                                                                我分析有两点可能:第一,是不是你们做家长的管的有点过多呢?给孩子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无论她做什么事情(包括学习)都是在给你们做,并不是为她自己,促使她没有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以后要告诉她,学习永远是她自己的事情,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包括父母,相信孩子是懂道理的。第二,要使孩子心存感恩之心,做家长的一定要以身作则,比如说:孩子在外帮助了别人,一定要表扬孩子,得到了他人帮助,要让孩子说声谢谢。在家也如此,孩子帮助你们做了事情,做家长的也要谢谢孩子,让她成长在这样的氛围中,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感恩的心。要知道身教胜于言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