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塞驴毛"的典故如何来的?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7 | 2020-5-11 15: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耳朵里塞驴毛"没有出处,是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意思是:别人说话,听不见。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句、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扩展资料:俗语范例:1、八字俗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自家人不说客套话;话走到哪儿,算到哪儿;当面是人,背后是鬼;这一回胜过那一回;会干得不如会说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不着村,后不着店。2、十字俗语;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俗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俗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5-11 15: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耳朵里塞驴毛没有出处。这是一句歇后语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说不通,这是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发明创造的,也是为了表达的形象化,具体的时间以及发明人一定不可考证。

俗语范例:1、八字俗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自家人不说客套话;话走到哪儿,算到哪儿;当面是人,背后是鬼;这一回胜过那一回;会干得不如会说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不着村,后不着店。2、十字俗语;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5-11 15: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句歇后语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说不通,这是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发明创造的,也是为了表达的形象化,具体的时间以及发明人一定不可考证,有关歇后语的来历补充解释如下:  一、歇后语简介: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歇后语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中间要用----来分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二、歇后语的来历: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5-11 15: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耳朵里塞驴毛"讽刺人听而不闻,出处不可考。因为驴比较犟,不听话,不听指挥,所以对装听不见的人就说耳朵被驴毛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5-11 15: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什么典故, 这是俗语。耳朵里塞驴毛多用于讽刺人听而不闻。出处不可考。 歇后语:耳朵塞驴毛--说不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5-11 15: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什么典故 这种俗语随口就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5-11 15: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5-11 15: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讽刺人听而不闻。出处不可考。耳朵塞驴毛--说不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