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研究生时,导师是自己选的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19-11-11 13: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师和学生之间基本上是个双选的过程。初试不选导师,只选方向。在基本确定能够通过初试后,就要赶紧联系导师了。可以早点去你要报考的学校打听一下,这个方向的导师都有谁。研究生导师详细要求1、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和学校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2、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身体健康,心态积极向上,每年保证能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基地指导硕士生。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原则上具备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硕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近三年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亦可申请硕士生导师资格。4、具备本门学科系统深入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工作,具备解决复杂理论问题、技术问题和应用问题的能力。5、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掌握本研究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选定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提出有效的研究途径,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具有指导和组织课题组进行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经历。6、研究方向稳定,现从事较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承担有科研项目,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和必要的研究生培养条件。7、从事本科教学工作一年以上,并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8、身体健康,能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工作。

扩展资料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四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将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硕士生导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11-11 13: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导师和学生之间基本上是个双选的过程。初试不选导师,只选方向。在基本确定能够通过初试后,就要赶紧联系导师了。可以早点去你要报考的学校打听一下,这个方向的导师都有谁。  关于选导师,各个学校不太一样。比如西电,是报考时选研究方向,每个方向基本对应一个导师。复旦则是,考后复试完,选导师。不论哪种,如果跟导师有特殊关系,总会得到不一般的照顾。比如,你成绩不算高,但老师就要你,学院一般也会尊重老师选择,毕竟成绩不能说明一切。如果,你只是一普通学生,想要跟导师硬扯上关系,我劝你还是要慎重,老师一般很忙,不要引起他们反感。补充:名校一般还是很公正的,不用太担心,考的高才是王道。即使有潜规则,也会先淘汰那些在录取线边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11-11 13: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导师不是自己选的,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操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