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树参天的全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18-10-31 10: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自唐代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1、诗文解释千山万壑,长满了参天的古树,到处都是杜鹃鸟啼叫的声音。山中下了一夜的雨,百泉流淌,好像挂在树梢上。汉女向官府交纳用桐木花织成的布匹,巴人常为了芋田发生诉讼。希望学习文翁,翻新文化,教化人民,不要倚仗先贤的政绩不能超越。2、词语解释杜鹃:布谷鸟。树杪:树梢。输:交纳。讼:讼争。翻:迅速彻底。倚:依赖。

扩展资料: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参考资料:王维-百度百科送梓州李使君-百度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10-31 10: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送梓州李使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这首诗的意思是: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扩展资料:这首诗是王维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创作的一首诗。诗人想象友人为官的梓州山林的壮丽景象以及风俗和民情,勉励友人在梓州创造业绩,超过先贤。这首诗虽然是首送别诗,但全诗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送梓州李使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10-31 10: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拓展资料:1、释义: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2、赏析:诗人想象友人为官的梓州山林的壮丽景象以及风俗和民情,勉励友人在梓州创造业绩,超过先贤。此诗选取最能表现蜀地特色的景物,运用夸张手法加以描写,气象壮观开阔。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明快,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3、诗人介绍: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10-31 10: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释] (1)梓州:唐属剑南道,州治在今四川省三台县。使君:这是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即刺史。李使君名不说矿山步瀛说:“杜子美有《送李梓州使君之任诗》,未知即此人否。”(2)壑(he贺):山谷。参天:高耸天际。(3)响:这里是啼叫的意思。杜鹃:鸟名,即子规,蜀地多产杜鹃,故千山可闻到处都有杜鹃的啼民声。(4)树杪(miao秒):树梢,这里是指树顶。百重(chong虫):百层。重,重叠。(5)输:缴纳。幢(tong童)布:左思《蜀都赋》:“布有幢华”,刘渊林注:“幢华者,树名幢,其华采柔毳可绩为布也。”此即木棉布。《元和郡县志》:“剑南道梓州,开元贡绫绵丝布,赋布布也。”这句是说,蜀汉的女子用幢花绢布,向官府缴纳赋税。(6)巴人:蜀人。巴,古国名,在今四川省东产地区。讼:诉讼,打官司。芋田:蜀地多产芋,是充饥的杂粮。左思《蜀都》:“都反畴芋区。”这句是说,巴地的人们为耕种芋田,经常发生诉讼。(7)文翁:《汉书·循吏传》载,汉景帝时,文翁为蜀郡太守,见蜀地僻陋,乃造学宫,广育人才,使蜀地从此日渐开化。翻:翻新、翻改的意思。教授:指以德业传授于人。(8)倚:靠着。先贤:指已经去世了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是指文翁。关于这两句,约昀说是“不可解”。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说是“不敢,当是敢不之讹。”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说,“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当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倚先贤成绩而泰然无为也。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为此二句不可解,何邪?”依直赵,高说,均可通。这两句是说,文翁从前治蜀的教化,人于今一定能翻新改进;哪敢倚靠先贤已有的业绩,而无所作为。[简要评析] 这是一首送人的诗。作为一州刺史的李使君,即将赴任,诗人临别赠言,多相慰勉。但要和体,却也不易,王维的这首诗,是写得相当好的,既有韵致,又有积极的思想内容,是很切当的。李使君此去梓州在蜀,而蜀地多山,春天又多杜鹃,所以诗的前半,即从蜀地风光写起,极为生动,绘出了蜀地的无限春色。这意思是说,那可是个好地方啊,山河壮丽,风光秀美。千山万壑,高树参天,苍翠挺拔,杜鹃声脆,谷应山鸣,春意浓郁。有时山中夜雨,白天一看,那似乎是从树杪上奔流而下的,象是重重叠叠的山泉。第三联笔锋一转,承接自然。这是说,那地方是好,可太穷了,汉女缴纳赋税,只有用幢花织的布,那么自己呢,就是衣不蔽体了;巴人靠种芋为生,常常为了一块瘠薄的山地,闹到衙门打官司,也实在太可怜了。这些话的意思,是希望李使君到那里,关心民瘼,发展生产。从这里可看出,王维并不是不关心世事的,应该说,他对人民还是富有同情心的。所以在诗的末联,委婉而诚挚的地说,文翁治蜀,教化有功,但那是先贤的业绩啊,我们哪敢靠近先贤了业绩而无所作为呢?希望你李使君翻新改进,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业吧。语重心长,情深意挚,这乎诗从艺术角度欣赏,,一气流转,风光如画。这首完整的诗篇,前后呼应,浑然一体。"飞的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