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关于《地藏菩萨本愿经》的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07-3-3 00: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十劫罪指无量多罪。福罪不在心外,故可极多,言无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3-3 00: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指本人在三十劫内所做的一切罪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3-3 00: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劫罪应该是果,三十个恶因所造成的恶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3-3 00: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指三十劫内所做的一切恶行【劫】 梵语kalpa,巴利语kappa。音译劫波、劫跛、劫簸、羯腊波。意译分别时分、分别时节、长时、大时、时。原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极大时限之时间单位。佛教沿之,而视之为不可计算之长大年月,故经论中多以譬喻故事喻显之。 婆罗门教认为世界应经历无数劫,一说一劫相当于大梵天之一白昼,或一千时(梵yuga),即人间之四十三亿二千万年,劫末有劫火出现,烧毁一切,复重创世界;另一说则以为一劫有四时:(一)圆满时(梵kr!tayuga),相当于一百七十二万八千年。 (二)三分时(梵treta^yuga),相当于一百二十九万六千年。(三)二分时(梵dva^yuga ),相当于八十六万四千年。(四)争斗时(梵kaliyuga),相当于四十三万二千年。四者凡四百三十二万年。据称现正处于争斗时。此外,根据上记‘一劫四时’之说法,婆罗门教并认为四时相较,时间上愈形短少,人类道德亦日趋低落,若争斗时结束即为劫末,世界即将毁灭。 佛教对于‘时间’之观念,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之过程。有关劫之分类,诸经论有各种说法。大智度论卷三十八谓劫有二种,一为大劫,二为小劫;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分五种劫,即夜、昼、月、时、年;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以劫有中间劫、成坏劫、大劫三种;俱舍论卷十二谓有坏劫、成劫、中劫、大劫等四种;彰所知论卷上分劫有中劫、成劫、住劫、坏劫、空劫、大劫等六种;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一下载有九种劫,即:(一)日月岁数。(二)增减劫,即是饥、病、刀小三灾劫,称为中劫。 (三)二十劫为一劫,即梵众天劫。(四)四十劫为一劫,即梵前益天劫。(五)六十劫为一劫,即大梵天劫。(六)八十劫为一劫,即火灾劫。(七)七火为一劫,即水灾劫。(八)七水为一劫,即风灾劫。(九)三大阿僧只劫。 诸经论中又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名目,小劫、中劫同为梵语antara-kalpa 之译,大劫则为梵语maha^-kalpa 之译。鸠摩罗什译之法华经中,皆称小劫,而法意所译之提婆达多品中则称中劫;二者皆同为 antara-kalpa 之译。又大楼炭经卷五以刀兵等三灾为三小劫,而起世经卷九称之为三种中劫。立世阿毗昙论卷九以八十小劫为一大劫,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则以八十中劫为一大劫;此等差异,均可视为 antara-kalpa 之异译。参考资料:佛学大词典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