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掌故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07-3-3 23: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清照以茶助学 龙江美食网 2005-6-18 龙江美食网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南宋著名女诗人李清照与金石学家赵明诚结婚后,家庭生活并不优裕,但精神生活却非常充实。夫妻俩一边做学问,一边品茶,雅趣横生。据记述,李清照夫妇,在山东青州老家隐居的十多年中,每当饭后,他们就坐于藏书满屋的“归来堂”书屋里,煮上茶,然后随便讲一件史事,谁先说出这件事在某书、某卷某页,谁就可以先饮茶。李清照博闻强记,才思敏捷,常常占先丈夫一筹。每当这时,李清照便得意地开怀大笑,然后夫妻对饮,以茶助学,比翼齐飞,世传佳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3-3 23: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清照以茶助学 龙江美食网 2005-6-18 龙江美食网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南宋著名女诗人李清照与金石学家赵明诚结婚后,家庭生活并不优裕,但精神生活却非常充实。夫妻俩一边做学问,一边品茶,雅趣横生。据记述,李清照夫妇,在山东青州老家隐居的十多年中,每当饭后,他们就坐于藏书满屋的“归来堂”书屋里,煮上茶,然后随便讲一件史事,谁先说出这件事在某书、某卷某页,谁就可以先饮茶。李清照博闻强记,才思敏捷,常常占先丈夫一筹。每当这时,李清照便得意地开怀大笑,然后夫妻对饮,以茶助学,比翼齐飞,世传佳话。 本站发布其文稿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3-3 23: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宋代才媛李清照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她出生于贵族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曾任官礼部侍郎,提点京东刑狱,是位身上带点风雅气息的官员。据宋史本传说,李格非工于词章,文字活泼,叙述传情生动清洵,生平祈慕陶渊明,带点出世之人的倾向。可惜他的作品失传,我们已无缘见到。清照的母亲,是王拱辰的孙女,王拱辰是状元,据说也很渊博,因此,李清照所承籍家学可说是十分渊博。她的丈夫赵明诚(德甫),对考古学极下功夫,以“金石录”一书名满天下。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曾作宰相,山东诸城人。他和清照同年,他们是二十岁结婚的。当时的赵明诚还是太学生,虽然是宰相之子,但略无纨裤气习,他们的闺房之乐在于学问方面的共同研究。明诚编著的“金石录”,便是由两人集先秦及汉唐彝器石刻等加以考诠而完成的,全书共三十卷,大约花去他们夫妇很长的时间。李清照替这部写了一篇后记,主要是叙述编书的情形,同时也间接叙述了他们夫妇的生活。内容大略是说:他们夫妇每夜工作以点完一支蜡烛为度,有时整理书籍,加以题签,有时相互批评前代的书画彝鼎,并不时还在工作中加入某种竞赛。譬如,某一件事出在某书某页甚至某行,如果谁说错了,必须要煮茶献奉,这种赌赛有时会把茶杯倾翻于怀中,大笑而更衣。从这别具风趣的闺中乐事,应该不难看出他们夫妇都是极聪明的人,而且学识相仿。李清照是多才多艺的,她能词,能诗,能文,能作画,她的一幅“琵琶行图”,一直到明朝还留存着。不管走得多远,关键时刻还得回来,清照所处的年代,正好处于江南大变的乱世,北宋皇朝已濒临末日,北方的金人不断南侵,这就是历上有名的靖康之难。但是越是乱世越需要女性,因此也总是在乱世,李清照的词一次次对整个中国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与当时迷恋名妓李师师的道君皇帝相比较,显然起了提纲挈领式的点化作用。他们夫妇两人开始与灾难周旋,试图让灾难洗刷掉只有走运时才会追慕的虚浮层面,去寻求生命的底蕴。这次流亡,让他们由山东入苏南,渡江到金陵,但对赵明诚的健康是有着损害的,他到南京的次年,就病倒了。清照守着他,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心情的低沉可想而知。他们脚下的这块土地给了他们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酸辛,但他们却无意怨恨它,反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着它,让它感受文明的热量,使它进入文化的史册。明诚死后,清照陷入悲苦的困境中。二十九年的夫妻,感情弥笃。追忆从前,她抱憾终天的是过去值得回忆与悼惜的往事,是和明诚一起度过的二十九年的日子,最令她伤心的是在流亡途中痛失了知心丈夫。她晚年的生活非常凄苦,可以说是居无定所,但大致以金华为多。她的祖父、丈夫及家翁等皆是名人,她自己,也负一时重誉。但她的暮年仍是孤独的,南渡臣,到绍兴之后已逐渐安定下来,大家在山明水丽的临安享乐。乍一看,置身异乡所接触的全是陌生的东西,原先的自我一定会越来越脆弱,甚至会被异乡同化掉。其实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异己的一切会从反面、侧面诱发出有关自己的思考,异乡的山水更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生命的起点,因此越是置身异乡越会勾起浓浓的乡愁。李清照开始行吟双溪,不与当时的权贵同调。而且,还受着这批人的污蔑。在这种环境中,她不噤感叹地吟出“南来尚怯吴江冷,北去应悲易水寒。”令人感慨深沉。李清照是被南渡的权贵们遗忘的,甚至她的卒年,在史书中亦无可考,据一般推断,她大约活了六十岁。一个伟大的作家,他之获致成功,必须具有三个优越的条件:第一、要有丰富的情感;第二、要有超奇的理想;第三、要有独特的创造力。因为没有丰富的情感,无异丧失文学的生命;没有超奇的理想,不易达到空灵博大的境界;没有创造的能力,只是模仿前人,绝不能树立特有的作风。在北宋词人中,情感、理想、创造力,三者俱备,而能独往独来而自成一体系的,只有苏轼和秦观;其次应该数到的,那只有李清照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3-3 23: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著名女诗人李清照与金石学家赵明诚结婚后,家庭生活并不优裕,但精神生活却非常充实。夫妻俩一边做学问,一边品茶,雅趣横生。据记述,李清照夫妇,在山东青州老家隐居的十多年中,每当饭后,他们就坐于藏书满屋的“归来堂”书屋里,煮上茶,然后随便讲一件史事,谁先说出这件事在某书、某卷某页,谁就可以先饮茶。李清照博闻强记,才思敏捷,常常占先丈夫一筹。每当这时,李清照便得意地开怀大笑,然后夫妻对饮,以茶助学,比翼齐飞,世传佳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3-3 23: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清照夫妇,在山东青州老家隐居的十多年中,每当饭后,他们就坐于藏书满屋的“归来堂”书屋里,煮上茶,然后随便讲一件史事,谁先说出这件事在某书、某卷某页,谁就可以先饮茶。李清照博闻强记,才思敏捷,常常占先丈夫一筹。每当这时,李清照便得意地开怀大笑,然后夫妻对饮,以茶助学,比翼齐飞,世传佳话。 靖康之难以后,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病死于南京,那时李清照已四十七岁。据一些资料记载,李清照曾经改嫁给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这个张汝舟却是个衣冠禽兽,觊觎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对其拳脚相加,最终逼得李清照告发张汝舟在科举考试中作弊的欺君之罪。宁可因牵连而坐牢,也要逃脱这失败的婚姻。(改嫁一事,后来学者颇有争议的,若作为史实则还需要考证,但是掌故本来就有很多传说的成分,所以作为掌故完全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