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感人故事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09-10-19 19: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麝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叫戚继光的年轻将领。当时他年仅17岁,这首诗言志诗表明了戚继光立誓消灭倭寇,保卫海疆的伟大理想。值得一提的是,在封建社会,那些从军为将的人无不把博取功名、封妻荫子作为自己最高目标,而这位当时并不出名的年轻将领竟满腔豪情的吟出了“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诗句,他这种不已功名利禄为重,而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精神,是令人钦佩。戚继光,字元敬,出生在山东省一个世代担任武职的将门之家。父亲戚景通对戚继光从小要求极严,不准戚继光有任何奢侈浮华的纨绔子弟的行为,并且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挂在墙头,要求戚继光时时刻刻不忘。父亲的爱国思想深深的影响着年幼的戚继光,使他从小刻苦学习武艺,博览群书。他文武兼通,立志为国效力。1544年,戚继光担任了登州卫指挥使,年仅17岁。他并没有因为年少得志而忘乎所以,反而深深为东南沿海遭倭寇侵略而忧心忡忡。当时正值明朝中叶,朝中太监贤专权,政事不修,官吏腐败贪婪,海防废弛,倭寇乘机在沿海登陆,大肆抢劫。倭寇是一些日本海盗,由日本浪人、武士、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组成,凶悍残忍。他们所到之处抢劫财物,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所经之处,火光冲天,腥血遍野。广大民众苦不堪言,要求抗击倭寇呼声很高。1556年,戚继光授命为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他上任后,发现军队长期未参加训练,兵士都是老弱病残,而且将领也都是纨绔子弟,战斗力极差,一旦有事,气喘吁吁,更谈不上作战,因此他决心重组军队。1558年9月,戚继光到浙江乌县募得一支以矿工、农民为主的精悍部队,共计三千人。这支队在戚继光言传身教的严格训练下,不久成为一支行动迅速,以一当百,军纪严明的劲旅。1561年夏,成千上万的倭寇乘舟数百在浙江登陆,大肆骚扰,远近震动。戚继光闻讯后兵分三路,擂鼓急行,同倭寇会战台州。倭寇排成一字大阵迎战,凶猛异常。戚继光见状督促前锋炮手,一阵鸟铳齐射,火弹横飞,倭寇纷纷退让避弹,戚家军乘势前攻。这时一倭寇头目左手持矛,右手挥刀,耀武扬威,前来与明军挑战。戚继光脱下所穿铠甲,说:“谁能杀此贼,即以此铠相送。”壮士朱钰应声而出,挥臂直冲,手起刀落,砍下敌酋脑袋。又疾步向前。一连劈到倭寇七人。倭寇见状,惊恐不已,急忙以左右夹击戚军。戚继光胸有成竹,坐阵中军,将旗番一招,明军伏兵从两翼同时杀出,戚继光又自统中军精锐猛攻上前,倭寇招架不住,纷纷溃退,愕然道:“这是什么神啊!”戚继光乘胜追击凯旋而归。此后,戚继光领导横扫倭寇,数战数捷,连获十二次大捷,斩首三千人,扫灭了犯闽的倭寇。1563年,戚继光又会同抗倭名将俞大猷战败在福建登陆的两万七千多倭寇。此战后倭寇终于明白:如果侵犯中华大地,除了送死,是什么也捞不到的。戚继光一生南北驰骋报国,铲除了危害我沿海各地的倭寇,保卫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祖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千秋功绩人们将永志不忘。[心语]当人们受到外国侵略者的袭击和欺侮时,多么希望祖国能有一位英雄挺身而出抗击侵略,严惩外敌啊,戚继光就是人们心目中所期盼的英雄。戚继光从小就有“但愿海波平”的理想,因而他刻苦学艺,努力修文,文武兼通。在抗击倭寇,保卫海疆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治军严明,英勇无畏,屡奏凯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10-19 19: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废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