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啊?好没意思啊?

[复制链接]
查看13 | 回复13 | 2007-3-27 15: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感受生命的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3-27 15: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3-27 15: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会提这样的问题,说明你是一个好老师。你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当你找他沟通的时候,不应该在教室或教师休息室,找上气氛轻松的地方,当自己是他的朋友,而不是老师,那样效果会更好,我是一个学生,我以前我老师找我谈心就是这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3-27 15: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没意思 没完没了的象还债小学6年 中学3年 高中4年 大学4年 然后工作⒈辈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3-27 15: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有答案吗能让你自己信服吗为了...哎..都被楼上的回答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3-27 15: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为什么.
你出生就是出生,死了就是死了.
活着你就是活着.
摆脱束缚 ◆语言的束缚 人们在体验了某种经历后,总习惯于用好与坏、正与误、善与恶等词语来评价它。其实事实就是事实,它并没有好坏、正误、善恶之分,这些评价都是人硬赋予它的。而这种评价恰恰阻碍了人们认识事物的真相。正如森田先生所说的那样,“睡梦中的有和无,有无相加等于无;迷惘中的是与非,是非相加等于非,”因此在做事的时候,不要进行这种毫无着落的评价,只有这样才是脱离执着的方法之一。 ◆ 理论的束缚 中国教育缺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生长发育的孩子们,很容易出现理论主义错误倾向。一般来说,神经质患者这种倾向是非常突出的。神经质者出现紧张不安就是“理论主义的错误”。对这些紧张不安焦虑等症状如果报对抗的态度,症状就会加重,即可能进入恶性循环,会产生“负效应的努力”。与现实脱离的理论主义错误常将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以极快的速度拉向极端。因此,“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指望哲学,而要依靠实践。当你偏向理论的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情,爱和恨、善与恶,便都十分费解。但是,实际情况却常常比想象要简单的多,而且还能超越最难的理论。” 理论的错误和认识与实践的规律 ◆无善恶 陷入错误思想后,由此得出的善恶观,完全是虚伪的,人为捏造的东西。善必须是真的。如果从自己纯真的原本状态出发,其中则无善恶。 ◆睡梦中的有和无,有无相加等于无;迷惘的是与非,是非相加仍是非 所谓迷惘,就是执着于自己,不能正确地进行观察思维。无论是注意或是其他活动,都必须是顺应着当时的客观情况,自自然然地流动前进。人们常常是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想要如此这般地硬加安排一番。由于未能照想象的情况进行,所以,往往又形成思想上的冲突,反倒陷入了思想矛盾,倘能顺从个人精神上的自然流动状态状态就会既无冲突,也没有痛苦了。 ◆欲拥一波消一波,千波万波相继起 脱离自我的客观事物谁也能看清。自我判断的时候因为是面对自己本身,所以自己很难弄明白。因此依靠自我的了解是不能治病的。水面上的波浪再也不能用自己本身的水波来消除。 ◆思想矛盾(恶智) 所谓思想矛盾是指“应该如此”的理论与“就是如此”的事实之间有矛盾。据森田说我们的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知识、理解与体验经常互相矛盾。这是理性认识上的方法错误,它总是错误地认为凭着合理的、合乎逻辑的理性能够解决不合情理的情感方面的问题,并试图解决这类问题。 ◆切莫拘泥于理论 切莫把自己的情况机械地与理论对照,勉强用它来校正自己那里好那里不好。最好切莫如此。但愿能顺应自然,保持安心经时度日的情绪就很好。要逐渐领会某种体验,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理论。如果把理论放在首位,就必然要陷入错误一味深入迷雾之中。 ◆事实与实践 人生的问题不能靠理论或理想来解决,而要靠事实和实践。人需要吃饭、希望工作,而且不愿堕落。人生的过程在于顺从自然。这没有定规的人生,要以事实为事实,要顺其自然地服从它。 ◆事实为真 只有事实才是真实的。它是以情绪为准则相对应的词。对无能为力的客观事实,就要承认自己无能为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3-27 15: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男的是为了日,女的是为了被日,就这么简单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3-27 15: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是为了自己,自己好好的活着,就会感觉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就是人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就是活着最大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3-27 15: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实在找不到生活的目的,那就暂且说是为了父母好了。本来就不是自己决定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既然是父母让来,那就算是为了他们,才来的。为了争地盘、物质、配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3-27 15: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的目的在于找到自己并完善自己。别人不相信你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要相信自己。自信是人生不竭的动力,是世上最伟大的力量,它能帮你战胜自卑和恐惧,它能使你走向成功。数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要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不过,在1954年5月6日,美国运动员班尼斯特打破了这个世界记录。他是怎么做的呢?每天早上起床后,他便大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我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我一定能成功!”这样大喊一百遍,然后他在教练库里顿博士的指导下,进行艰苦的体能训练。终于,他用3分56秒6的成绩打破了一英里长跑的世界纪录。有趣的是在随后的一年里,竟有37人进榜,而再后面的一年里更高达二百多人。班尼斯特之所以能打破世界纪录,是因为班尼斯特相信自己能打破世界纪录。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居里夫人有句名言:“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高尔基也指出:“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古往今来,成功人士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经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对自己都充满自信,由此激励自己自爱、自强、自主、自立。所谓自信,即自己相信自己,是人们赞赏、重视、喜欢自己的一种有益态度。有了自信,就会奋发图强;有了自信,就会有百折不挠的努力;有了自信,就会有战胜疾病的勇气;有了自信,就会有成功的希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由于性格、心理、社会、文化等原因,对自己缺乏信心,并为此而感到痛苦。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自信呢?1. 正确认识自己自信是要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胡思乱想是不行的。自信是建在自知基础之上的,而且是正确的清楚的自知。因此,要有自知之明,善于彻底地分析自己,正确地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自我认识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我们在认识到自身的优点时,就要充分地表现自我,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以增强信心。同时,找到自己的弱点后,就要设法补救,用适当的行动和措施正确地补偿自己,变不利为有利,这样才能产生自信。2. 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自信又有适当的范围区域。邓亚萍在乒乓球台上的自信心极强,但如果去掷铅球,其自信就荡然无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就在于此。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寻求发展,有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干得了什么,这就需要找准自己最佳的人生位置。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才智或特长来规划自己、设计自己,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不断增长才干。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自信。3. 克服自卑感自卑感强的人,往往容易扼杀自己的聪明才智,如认为自己很丑的人,只会越来越丑;担心自己要落榜的考生,往往会榜上无名。因此,建立自信的关键是要克服自卑感。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自己,根据各方面的条件,提出心理要求,并经常、及时地对自己的要求进行反思和调整,自信的种子是不难播下的。4. 以勤补拙,增强信心自信来自勤奋,来自刻苦,来自付出。没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血汗铺垫,不会有亚运、奥运会金牌。因此,要建立自信,必须积极向上,勤奋学习,开阔视野,积极与人交往,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学会迅速捕获信息,不断用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我,更新自我,这是动手“砍柴”之前的必要准备。5. 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过分追求完美,过分苛求自己。这种心理状态能使人自尊心过强而自我满足感过低,稍受挫折和失败,就容易危及对自己的信心。事实上,每个人都难免会有缺陷。对于弱点、错误和失败,大可不必过分苛求自己,更不该轻率地否认自己。自信是世上最伟大的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要与自信同行,你才能完成你想做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