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杆菌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7-3-27 13: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魏氏杆菌(C.peffringem,CP)作为众所周知的坏死性肠炎的罪魁祸首,可导致一系列的病变,包括亚临床感染、轻度肠道点状坏死、腹泻、肝脏疾病以及典型的急性坏死性肠炎。轻度和亚临床感染较为广泛,且发生率在增加。此外,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菌性肠炎较少由于病原生物本身入侵造成,而更多是由于肠道环境改变而引起的菌群改变所致。这种肠道菌群的转变被称为菌落失调症。因此,维持肠道内良好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是预防疾病.在曾经,从80年代后期以来,在祁连县野牛沟乡夏秋季牧场放牧的牦牛群中,流行着一种以消化道广泛出血并呈现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经细菌培养分离出了致病力较强的A型魏氏梭菌,从部分病料中分离出毒力很强的溶血梭菌,确定该地区多年来牦牛流行的疾病系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和溶血梭菌引起的溶血梭菌病。通过4年的疫苗预防免疫取得了明显效果,有效的控制了本病的流行。他的资料是产气荚膜杆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又名魏氏杆菌(cl,wilchil)为厌氧革兰氏阳性粗大芽胞杆菌,常单独、成双或短链状排列,芽胞常位于次极端;在体内形成荚膜,无鞭毛,不活动。芽胞体外抵抗力极强,能在110℃存活1~4小时,能分泌强烈的外毒素,依毒素性质可分六型(A、B、C、D、E、F),引起食物中毒者主要是A型和F型,其中以A型(能产生肠毒素)为多,C及F型偶可引起出血坏死性肠炎。本病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污水、垃圾、土壤、人和动物的粪便、昆虫以及食品等均可检出。致病食物由于存放较久或加热不足,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中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