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5日回答一个关于手工和画画学习的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17 02: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开会,老师告诉我,有家长反映说:“手工课太多啦,小孩不喜欢手工。如果这样的话她们考虑要不要在多马学习!”
想借此机会给大家解释这个问题。
首先,家长这么说,肯定是我们入学时没有给大家告知清楚我们的课程体系安排。这个工作失误,我们深感歉意。多马的学科中,有基础的四大类课程: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其中还有19个科目的细小分科。
绘画解决的是眼睛与手,将三维空间的实物转化到二维空间画面的过程。
雕塑课程,是运用生活中的常规物品作为有主题要求的改变,以达到创意思维的表达。
(举例,矿泉水瓶的空间变化——旧的元素,新思维的展现。)




建筑:逻辑空间的有序组合。(举例:用“重复”和“渐变”2个词语,200根一次性筷子和一个50CM X50CM的硬纸板作为素材,做出作品)




设计:有限制的条件下,跨越学科、不拘于形式的观察方式、思考思路训练。



我们认为,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应当是全面而系统的方式。只学绘画,或许可以满足画一画小报作业的需求,但我们想做的,是一种能培养一种受益终身的思考方式的教育。所以,才加入了整体美术的概念。从基础开始全面打开孩子的视觉艺术视野,而不拘泥于某一种特定形式,有可能出现真正的自由选择机会和创意新思路。
其次,孩子不喜欢手工的问题,有很多种可能性。幼儿园的手工课较少,所以比较陌生,是不愿意尝试新事物吗?对于老师不示范的物品体现出无把握的状态,只喜欢单纯的工具,简单模仿?还是天生反感做动手执行?
除开绘画,孩子对其余三类的接触相对较少,我们在教学中更多看到是因为不擅长或陌生而产生的抵触清楚。当孩子说不喜欢某样事物时,老师建议,不是单纯听从,而是多问一下为什么,帮他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儿童成长过程需要愿意仔细去观察他的父母(而非打着爱的旗号简单粗暴地将理想强加于孩子,剥削孩子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帮助孩子在茫然中认识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是多马教育的核心内涵。认识自己是一种智慧,智慧是对于事物的本质以及事实真相的领悟力;而所谓教育,辨识自己以及他人身上唤醒这种能力。
…………………………………………………………………………
希望大家在多马学习的是一种智慧的态度。智慧的技巧就在于把知识放在其正确的位置上。没有知识就不可能生活在这个近乎机械的技术文明中,但知识无法转化人类和他的社会。知识并非智慧的卓越之处;智慧能够运用知识,并且也确实会运用知识,并进而转化人类和他的社会。

所有的课程都围绕着知识的智慧转化,与自知的教育而进行着。
我们的分班如下图一般,从顶层往下按照A、B、C、D、E 来划分。


E班做为初期,重点开阔艺术眼界。让孩子知道,好的画面不仅仅是线条直,颜色整齐。线条很歪,颜色很花,甚至不涂颜色都有机会很好看。摆脱幼儿园的一元价值概念。线条画很多根,颜色没涂满都是很好看的,就连很多艺术大师都是这么画的。
然后分别是D、C、B、A班这个过程的最终将达到明确自我,不可替代的个人内心雕塑。内心世界的充实,来自于宝贵的自知。自知才能不盲从,自知就是教育。特别是在我们的集体协作课中,既不存在教师也没有受教育者,只有学习。教育者在学习,像他的学生一样。自由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了解这一点才是教育。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看谁的成绩更好,或今天谁的作品更漂亮。我们培养你充分的眼界,对自我的明确,对生活的责任后;你的将来才会用有选择的机会与能力,选择你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让你更加愉悦和享受地来看待这个世界。
祝孩子们永远快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将来可能要面对的平庸中不迷失本心。
…………………………………………………………………………………………
在多马艺术:
幼儿创意画学习的目的
不是比谁画得更像老师的范画
而是在一次一次观察、探索、创造、坚持中
学到独到的思考,不普通的见解
最珍贵的是
欣赏到这功利世界难得的纯真之美
素描训练的目的
不是让你学会画像一个东西,
而是通过这种训练,
让你从一个粗糙的人变为一个精致的人,
一个训练有素、懂得工作方法的人,
懂得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明察秋毫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