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式的书业没落”还将继续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18 0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为上海“文化地标”之一的分布在上海地铁站的季风书店(图片摘自网络)感谢文学博客网首页推荐感谢博客日报首页“文教·军事·体育”栏目推荐感谢敏思博客首页“群组日志推荐”栏目推荐“寓言式的书业没落”还将继续吗爱书人必爱书店,故书店的事情总是多关心一点的。近来对上海的读书人来说,书店的信息有喜有忧。喜的是台湾诚品书店有望落户上海,正在积极进行选址、策划等筹建事宜。忧的是一些人文类民营书店仍在不断传出倒闭之声,如青年读者青睐的设在静安寺地铁站的季风书店艺术店近日已经关门停业,曾经书香氤氲的复旦大学南区一条街书店也所剩无几了。看着关于“季风”和“复旦图书街”的报道,想起了一则关于书店的悲惨寓言。三年前的2月,被视为香港文化界“幕后推手”的青文书屋经营者罗志华,在惨淡经营近20年终至结业后,意外葬身于货仓书堆20多箱图书的重压之下。这个被人称为“寓言式的书业没落”的事件,无疑戏剧性地反映了人文类民营书店在现时的惨淡经营。去年5月,季风概念店关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内,季风已经痛失三家门店。2007年复旦周边的罗素书店打烊,一年后,开明书店、企鹅书店、淘吧书店、三味书屋、生乐书店、左岸书店等也纷纷步其后尘。新年伊始,万象书店、三人行书店也远走他处。据我所知,近年来曾经风光一时的上海“思考乐”书局如今债务缠身,不知所终;曾有“远东第一书店”美誉的上海南京路新华书店在三年前正式宣布歇业迁出南京路步行街。正如香港文化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很容易就会感到罗志华的死其实是一个象征,象征我们的过去,如果不幸的话,甚至象征我们的未来。”于是,忧虑油然而生:自成风景的民营书店是否已深陷窘境?曾经兴盛的小书店情怀是否还能维继?其实,对季风等民营书店而言,租金一直是一个致命的因素。随着各书店租约相继到期,房主大幅度提高租金,书店便难以为继了。据报道,季风书店2001年的租金是每平方米每天2元多,书店每年可以有10万元以下的利润。2011年的租金是每平方米每天20余元,由此书店利润将为零。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指责地铁公司“见钱眼开”。按市场规律办事,按合同法办事无可非议。但无论什么企业,尤其是申通地铁公司这样的大企业,除了按市场规律办事外,是不是还要考虑一个社会责任问题。对社会文化的扶持,应该是一个社会责任问题。对“季风”的扶持,是不是同样可以看作是一个社会责任问题呢?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是否更应该对经营情况正常,品牌效应优良的书店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扶持呢?这是因为,完全按市场价格规律办,书店是不能承受市中心高额租金的。图书目前采取的定价制度,不可能因为租金高而提高销售价格;而且,同样面积的商业卖场,图书和一般商品的销售额无法相提并论。最近几年,上海的商业地租随着经济发展成倍增长,但是图书的年销售册数,已连续六年下滑。据民营书店业主普遍反映,书店难以为继的原因除了买书的人越来越少之外,租金包袱沉重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所以,对经营情况正常,品牌效应优良的书店,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扶持还是应该的。

读者在季风书园艺术店前吃了闭门羹为此冒昧地建议,地铁公司是否可以对“季风”的租金进行合理又合情的优惠措施,比如采取免交租金改为利润分成的方式,使得“季风”保持风格生存和发展,使上海地铁展现一道靓丽时尚的文化景象。政府是否可以让“季风”一类民营书店享受文化基金会的项目扶持贷款政策。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章程规定,凡符合上海文化发展方向,资金尚未落实,且有市场潜能和还贷能力的文化项目均可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申请项目扶持贷款。项目扶持贷款,是一种契约型、市场化的文化扶持模式,项目扶持贷款审批时,会计师事务所、商业银行等中介机构介入对项目的评估和分析,项目申请者与商业银行签订贷款协议,基金会充当担保人和委托贷款人的角色。我想,如“季风”一类民营书店是应该能够争取享受到这个扶持政策的。10年来,“季风”已成为上海林林总总的书店中被文字提及最多的地方,也是南来北往的文化人碰撞思想和火花的聚集地。“季风”深谙书界脉搏,它在店堂入口处醒目呈列的推荐图书,几乎成了近些年读书风潮的一种引领。无数作家来到这里,带着他们的作品以及或热烈或淡定的感情,与这个年代爱着他们的文字的读者一起,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学术和艺术的厮守。1998年至今,“季风”成为许多年轻的读书人在这座城市的必经之地,它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与成熟。有个香港著名学者说,他每到上海,必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季风”,他说他能在这里找到很多老朋友最近的文字,那些在香港久违的文字。“季风”10年来成为了上海的“文化地标”之一。大学城周边的人文社科类书店,是大学生和学者增进学识,提供人文素养的场所,也是各大学人文品位的文化地标,不能都被麻辣烫、洗脚房取而代之的。大上海的胸怀里要容得下“季风”、“左岸”等各具特色的民营小书店!无论香港还是纽约,世界上许多国际大都市的市中心和繁华商业中心,都有大量的大小书店存在。比如纽约,仅曼哈顿岛上就有14家平均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巴诺连锁书店,还有大大小小数十家的“戏剧书店”、“广告书店”、“艺术书店”。位于塞纳河左岸的圣日耳曼大街、蒙巴纳斯大街和圣米歇尔大街上开着的“左岸书店”,包括第六区的众多优雅小书店,已经成为法国巴黎时尚小书店的代名词,是法国一道最经典最时尚的文化风景。城市的精神财富积累与文化传承,说到底书籍是一种重要媒介;而要构成一座现代都市的文化景象,商业区里的大小书店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展示橱窗。简直无法想象,号称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市区居然找不到几家如“季风”这样的特色小书店?!但愿,“书业没落的寓言”不要继续。大上海要容得下“诚品”,也应该容得下“季风”、“左岸”。我想,我们是应该有办法的。

博文推荐链接
“寓言式的书业没落”还将继续吗 (敏思博客首页“群组日志推荐”栏目)
“寓言式的书业没落”还将继续吗 (博客日报首页“文教·军事·体育”栏目)
《“寓言式的书业没落”还将继续吗》(文学博客网首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