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毒杀雍正帝?(外一篇)——阅报随话(2)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18 01: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阅报随话(2)



(上海上演大型明星版话剧《红楼梦》斯琴高娃入戏太深排演时跌倒)
曹雪芹毒杀雍正帝?*据《文汇读书周报》报道:最近,以“解梦派”自居的红学研究者霍国玲、紫军推出新书《曹雪芹毒杀雍正帝》,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推测:雍正帝是被曹雪芹毒杀的!作者霍国玲在书中指出:雍正帝的暴亡,在历史上成为谜案。然而,曹雪芹将此事的原委隐记在了《红楼梦》中,并且详细隐记了毒杀雍正的全过程:此毒丹如何由曹雪芹本人制作,如何派人交给曹的少年恋人、雍正的皇后竺香玉,再由竺香玉侍伺机使雍正误吞此毒丹而丧命等等。对此书的面世,引起了争论。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一、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我们所做的应该是根据曹雪芹的描写作深入分析,更完整地把握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提示其内心世界,了解其性格的复杂乃至作者设计的情节走向有更全面的理解等等,总之是有利于读者的文学解读与欣赏。可是,红学史上不少人实际上将《红楼梦》当作是实事的记载或影射,将本应是文学的分析变成了所谓的“考证”,而结果被坐实的只是自己的臆想或推测。所以,不少红楼梦考证被讽刺为“红外线”,就是指的这一弊端。二、霍国玲等的观点学说应属于娱乐范畴,但作者把它当成学术成果这不应该。关于曹雪芹杀雍正之说,霍国玲的所谓“考证”违背了科学考证的基本原则,霍国玲、刘心武等人的索隐红学充其量只是一种大众消遣品,其最大特点是:借用学术的外衣、学术成果,大量运用文学想象,去演绎一些阴暗的、暴力的、情色的“历史”故事,以迎合某一类需求。三、现在社会上有一股学术娱乐化的风气,社会大众有一种阅读心理,只想听好听的故事,一些所谓的红学研究者,不想走科学的道路,只是迎合读者好奇心理,为此不惜把曹雪芹形容成一个黑社会头子。听众自可听得津津有味,无可厚非,但作为媒体,要有个正确引导问题,不要把大家的思想弄得太混乱。【随话】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续者古而有之。据统计,《红楼梦》续书仅清代就有25种之多,如《续红楼梦》、《后红楼梦》、《红楼后梦》、《红楼重梦》、《红楼复梦》、《红楼再梦》、《红楼幻梦》、《红楼圆梦》等等。同时,二百多年来“红学”不绝如缕,如索隐派、考证派、旧红学、新红学等等。此足见《红楼梦》的魅力,今有蜂拥而上者不足为怪。更有甚者,现在“红楼选秀”、“全景红楼” ,闹剧不断,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然而,好事者乐此不疲,关键在于有消费市场。读者乎观众乎,明知这一类“红学”不符合学术的科学性和历史的真实性,但还是愿意去消费它。这一现象,是与此时代大众文化占据文化前沿这一趋势密切相关的。只要大众文化占据时代文化的前沿,索隐红学就有它的市场和生命力。平心而论,最悲哀者曹公也!生前“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却一无“头衔”,没捞到个什么“作协”委员、小说大师;二无“稿酬”,分文未得,绳床瓦灶,备尝辛酸;三无“版权”,二百年来任人利用,一部“红楼”喂肥了多少人?!说到底,只能怨他自己命运不济,“泪尽而逝”,未完全稿,只能让人随意宰割篡改,留下千古遗憾。呜呼!我为曹公悲!更为文坛悲! 11月10日、11日,大型全景舞台剧《红楼梦》在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首演。这出号称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的剧目,对原著内容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舞台表演上也是标新立异。在足球场搭建“倒塌”的大观园、四位“宝玉”轮番上场、“薛蟠”说起了上海话、奇异的服装造型……然而,如此费尽心机的“艺术创新”,引来的却是众多批评的声音,再一次引发了对名著经典改编的诸多争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