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找春天”?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18 01: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博客栏目中有我儿子二至四年级的周记集,名《找春天》。其意一为取周记集中一篇文章之名,二为诠释作文之道在于“找”。时常感叹儿子作文之路太短,如今被作业重负所压,再也写不出当年天真有趣,清新生动的文章了。读《文汇读书周报》汪涌豪文章《语文的出路在哪里?》,触动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现在中国的语文教育整个社会为之忧虑,“长期以来,教条枯燥的主旨讲解,缺乏针对性的特点分析,裁云为裳似的结构肢解,无事生非式的课后练习,几使阅读的愉悦功能荡然无存。”(汪文)尤其作文为应付考试已自有套路,结果下笔千言,千人一面。作者尖锐地一言道破导致语文教育走入死胡同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学生自由创造和个性表达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有道理。“语者吾之言也,文者言之美也”。语文的目的无非是让人立足于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想要说的话,是个性与创造力得到释放,感觉因此而丰富。其中,想象力的养护至为关键。想象力古称“神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讲的就是思路一经开拓,视野便广阔无垠。不能想象,如果我们的青年学生没有了想象力,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细观儿子的周记,主要是这个年级段的老师引导得法,一周一篇,自由命题,逼着学生和家长动脑筋思考。有一次,老师启发学生写一篇反映春天特征的文章,可自由拟题,任意发挥。我便带着儿子到新村里散步,观察初春树木花卉的变化。从冬青树冒出针眼大小的绿芽,梧桐树垂下枝条上小拳头般的芽儿到观赏桃已开出的一朵朵粉红色的花儿,使孩子体验到了春天的美丽。又有一次,儿子班上来了一位来上海教学交流的青岛老师,她送给儿子一枚贝壳。儿子仔细观察贝壳,把它写成像古代武士的头盔、像扬帆远航的战船,最后极具想象力的写道:“我把贝壳放在耳边,里面竟会发出大海波涛一样的声响。爸爸说,这是大海在呼唤我呢!”俱往矣,从五年级开始,这种作文法一去不复返,再也见不到儿子清新生动的文字了。现在我看博客上的文章,宛如步入一座座百花园,绮丽多姿,姹紫嫣红,一片生动。我想诸生大多是从校园里突围出来的“被解放奴隶”,一俟脱离死读书的苦海,便蓬勃跃出。确实,应该让更多人明白,语文固然离不开其工具性,但更关乎心灵,关乎人在这个世界上智慧地生存,丰富多彩地生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