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的几个话题(3)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18 01: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说,这个“大学”和我们现在这个“大学”是不是有联系?中国古代把“学”分成“大学”、“小学”,“大学”是针对“小学”说的。《礼记》里面讲:“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进入小学学什么?“洒扫”,就是打扫卫生,这当然要学,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家政”之类的。“应对”,就是待人接物。还有“进退”。还要学“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古代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在汉代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指“六经”。这“六艺”,就是六种手艺,六种专业。这六种专业,大家看,都是具体的。“礼乐”,指的是具体的礼乐,比如会吹笛子,会弹琴,掌握专门的乐器,“礼”也是讲具体的礼。除了“礼乐”,射箭、驾车、写字、计算,这都是“小学”的内容。所以,我们看,古代“小学”的内容,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具有一定专业性的东西,要具体掌握的一些技能。
光有这个还不行。到了十五岁,“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我们古代的大学不是完全的贵族教育。大家从孔子看,孔子是“有教无类”。在孔子的门下,实际上有的人很穷。比如颜回就很穷,死了之后丧事都不好办,他的同学凑了几个钱,给颜回办了丧事。“凡民之俊秀”,加上天子和公卿大夫的子弟,都进入大学。我们看到的《大学》这本书,就是这些人进入大学后所学习的内容和培养的目标。
所以,“小学”、“大学”之分,主要是从内容上分。内容上,“礼乐射御书数”等方面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训练应该是属于一般的专业性的知识,达到它,就能够所谓的“敬业而乐群”。“敬业”,你要有你的专业,有你的工作,并不像有人批评大学,说大学只讲这个“红”,只讲政治,不要“专”了。我们以前讲“红”、“专”,是吧?不是这个意思。它是建立在“小学”的基础上,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中等教育,能够训练一技之长的专业教育,那么“大学”就是高一级的教育。
所以,古人给“大学”所作的定义,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所谓“大人之学”,是使人能够成为“大成”,培养人能够有一个大的成就。通过学习,能够达到“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甚至能够从政治国。所以,“大学”是培养“大成”的。“大成”,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全”,是培养“全人”的教育。什么叫“全人”的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古人把“全”叫“成”,所以,古代把它叫“成人教育”。这跟我们现在说的不一样。我们现在的“成人教育”,是连退休的人都可以来的成人教育。“成人”,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大成”的教育,这个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是可以参与治国的。
古代的“大学”,用我们现在的话讲,相当于我们现代的高级的行政管理学院。当然这个还不完全一样。也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比如咱们看《四库全书》里头,你看历史,有很多县官、县令,学问可大得不得了,这当然是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的一个原因,那些当官的都非常有学问。不是我们在文革当中鼓吹的“泥腿子”,越没有学问,政治觉悟越高。文革中有这么一段经历,否认读书的作用,那个时候也叫“读书无用论”。在中国历史上,也只有文革这一段,大反传统,宣扬“读书无用论”。在中国的文化中,官吏的培养,是要读书的。这个读书,不能停滞在这种专业的训练上,而是要入这个“大学”。这个“大学”培养的主要的目标,就是治国人才。你如果当不了官,你也能够自己“独善其身”,提高自己的品行和修养。这种人多了,这个国家才能安定。
所以我们说,这个“大学”,和我们现在讲的这个“大学”不完全一样。大家知道有一句话,是清华的校长梅贻琦说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不是说有多少大楼,有多少仪器,而是有大师。
《大学》开宗明义讲“三纲领”,标明了《大学》的一个宗旨就是“大学之道”,这个“道”,在于培养一个“成人”,一个“全人”。这是“大学”和“大学之道”的关系。
《大学》的主要内容,我想,大家需要把握的,首先就是这“三纲领”,然后就是“八条目”,第三点就是“三纲领”和“八条目”的关系。然后就是《大学》当中的主要的范畴和概念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它。读完了以后,我们再讨论《大学》这本书的思想的现代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