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修养”之九十二:《我们从“精彩育儿故事系列”中学到了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18 02: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组家庭教育系列文章,篇幅短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样,寓意深刻,命意突出且明了,应该说是散文这种文学体裁中典型的小品文。我一眼就喜欢上了它们。
这是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传给我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感谢这位时刻在想着我的好朋友。他常常给我“雪中送炭”。
更感谢这组系列故事的原创者。他将他精心培养、塑造自己的儿子的经验和体会,做了认真的总结、归纳、提炼,编创了这十七则简短、生动、形象而发人深省的精彩故事,奉献给关心孩子培养教育的读者,我由衷地感谢他。

大概因为这组教子系列故事是我转载,不是我的原创,而没有被推荐。但很多读者认真且反复地阅读、品味了这些精彩的家庭教育小品文。这充分表明,“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是好东西,酒客会在酒香的诱导之下,不辞辛苦地追寻。
好的食品,要反复咀嚼。越咀嚼就越有味道。
好的文章,要反复品味。越品味就越感寓意深邃。
现在,人们比较浮躁。身子坐不下来,心沉不下来。做事毛毛糙糙,阅读文章也是浮皮潦草,浮光掠影,看个“大概其”,知道个“差不离儿”就扔在一边儿去了。这个习惯很不好。一目十行,走马观花似地读文章,就是走过场,收获不会很多,很大。遇到好文章,要像品尝珍馐美味那样细细咀嚼、品味,才能收获多,收获大。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阅读文章也是这个道理。
阅读同一篇文章,有的人收获小,有的人收获大。个中原因,就是因为有的只是看到文字的表面,有的却是看到了文字“背后”的东西,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即现象背后的“实质”。
阅读文章,我们要学会看到文字“背后”的东西,透过现象看到实质。

我在转载这组家庭教育小品文的“说明”中说到,这虽然是这位孩子的父亲讲述的是一个个教育儿子的小故事,但并不是教家长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而是教家长学会思考。
思考什么?怎么思考?就是教家长学会“用教育的头脑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们究竟在这组家庭教育故事学到了什么呢?
第一,看到了这位父亲在孩子教育和成长中的价值。这位父亲并不是时时刻刻跟儿子在一起,不是如影随形、形影不离地厮守在一起,也不是随时随地、没完没了地“絮絮叨叨”;但在“关键时刻”,即儿子成长的“关键期”,总是“如约而至”,从来是不缺席的;而且,问题抓得很准确,总是及时抓住儿子成长关键期的“关键问题”加以引导。表明这位父亲是具有强烈教育意识、成熟的教育者。
第二,看到了这位父亲给儿子所传递的基本上都是主流的价值取向、审美取向,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周围的人,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具有卓识远见。主动承担了家庭教育的社会责任,发挥了家庭教育职能作用。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高品格的父亲。
第三,看到了这位父亲对儿子的教育,不仅继承了传统的主流文化观念,不数典忘祖;也吸收现代的思想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表明这位父亲,既尊重并能够在教育儿子过程中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又不保守,不僵化,不因循守旧,善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可以说是一位与时俱进的父亲。
第四,看到了这位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面对孩子的身上反映出的问题,从来不急,不恼,不气,不火,总是心平气和地耐心诱导。这表明这位父亲不仅有很强的教育能力,也反映很有教育者的自信,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
第五,看到了这位父亲面对儿子的偏激行为、片面思想情绪,不是给孩子长篇大论地讲道理,而是设法启发儿子自己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儿子自己把问题想清楚,即进行“自我教育”;然后,择机“画龙点睛”,使问题迎刃而解。既解决了儿子的问题,也没有伤害父子感性,还提高了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威望。表明这位父亲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