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 李贺 为何那么喜欢写鬼,写坟, 他的心理是???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07-4-11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李贺,被称为“诗鬼”,善写“鬼”诗。但其写鬼的只有十来首而已,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那他这些鬼诗表达了什么感情呢?直到如今还是一个迷。在李贺眼中,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往往很多鬼比现实中的人更有情有义。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伎。李贺此诗先由景入手,画出一派凄迷景象,加上诗人丰富的联想。苏小小的鬼魂形象跃然纸上。 一二句,写苏小小美丽的容貌,带露幽兰犹如她的泪眼朦胧。而苏小小死后却一切是空所以是:无物哪里结同心,烟花已散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这六句写的是苏小小鬼魂的情景,写草,写松,写风,写水。都是鬼魂的用具,其实诗人一直以景写人。处处写着苏小小的人儿。读者眼中是景物,心里则完全想着是苏小小的绝代风姿。而现在鬼魂的凄凉苦寞。 “西陵下”呢?有翠烛,但人呢?人已随风而远了。空余油壁车在苦等它的主人。一切无言中。 读完,感慨。苏小小绮丽艳美下面尽是哀伤孤寂和凄清幽冷。 全诗围绕着古乐府《苏小小歌》中的两句来写的,“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但死后呢?一切都成为泡影。 此诗还可验证一句话“千古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明显可以看出受到了屈原的影响。但李贺不光是抄,他有自己的发展,所以大家熟悉他的诗而不是熟悉屈原的《九歌·山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4-11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贺在古今诗坛算是最不幸的人,猎功名如探囊取物,而徒望进士门槛兴叹,二十七岁即骑鹤而去。留下的却是宏伟的诗篇。其诡谲的想象,奇特的象征,在大唐诗坛独树一帜。斯人若非英年早逝,可与太白并辔绝驰。诗鬼鬼在那里?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诗鬼和诗仙的区别正在于此。
简单说“鬼气”从外部直观上表现为意象的非人间性,李白是仙界,李贺是地狱。从内在审美上是一种苦闷至死亡的悲怨,他常站在死的边缘来看世界,似乎用的是鬼眼望人间,用西方美学理论可以说是用逝去的理想来参照逝去的现实,在悲欣的层面上冷眼望世。这样的体验使读者震撼,触及灵魂深处。
大约十年前,从朋友那里借回一册《昌谷集》,喜欢得不得了,就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工工整整地手抄了一本;现在,它大概正躺在我的书堆的某一个角落里罢。李昌谷的鬼气实在太重,我在不知不觉中也很蒙了一些,至今不去,虽然他的诗已经记不得几首。“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我常常因这样的诗句而忆起那逝去的少年时代的凄美的梦,感动得难过。
汪曾淇在西南联大的时候,以艺术感觉敏锐见赏于师友。有一回为人捉刀——就是做枪手,替朋友(像我这样学分老修不够的)写点东西。任课老师闻一多不知就里,看完文章以后对汪的那哥们说:“靠,写得比汪曾淇还好。”那篇文章不知还能不能找到?好象就是关于李贺的,大意是说:李某人的诗和别人的不同,不同就不同在前前后后的诗人都习惯在白纸上工笔/写意,李诗人是在黑纸上泼洒。有关系吗?有关系吧?
有时读李贺的诗,恍然觉得带有几分科幻的味道,像“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诗人的宇宙观念颇得精髓,写出“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佳句。开个玩笑,若让诗人做个科幻家,我宁愿脑袋跟着转。
“我当二十不得志,一心愁谢如枯兰”,“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这简直是李贺的弱冠宣言,却是极其绝望的。此种心态造就了其诗的病态美。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竹,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李贺被称为“鬼”,除其诗歌中多写及天国鬼境、神仙鬼魅的原因之外,恐怕与他本人的相貌也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在《全唐诗》第392卷第007首李贺之诗《巴童答》中,他写道“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可以从其诗中想见其“巨鼻”、“ 庞眉”的丑陋容貌。另外,在《新唐书》中也有这样的描写“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留仙先生所谓“长爪郎吟而成癖”是所谓也。以长吉诡谲之诗,配此古寝之貌,“诗鬼”之号堪为确称!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216727.html?fr=qrl3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4-11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得闲暇,欲让小儿背唐诗。不料他却说:“我不要背唐诗,我要看奥特曼。”闻听此言,心里着实恼火,这竖子 !迫我淫威,小儿嘟着小嘴,手里却委实拿了奥特曼,心不在焉嘴上跟我读诵唐诗。见此情形,我顿生凉意,哪有好心情教?罢了,就此吧。 回到书房,我却把《唐诗三百首》的目录仔细翻看了一篇。看着看着,我蓦地发现,天!这里面竟然没有“诗鬼”李贺的一首诗。于是,我翻阅了另外不同版本的《唐诗三百首》,结果令我同样大失所望。我那一刻竟然有些傻了,傻我自己,竟然不知《唐诗三百首》不曾录取 “诗鬼”半句之诗。掩卷深思,不禁喟然长叹:天忌英才,让其早逝!人妒鬼才,又为那般?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绮丽的高峰,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其诗歌浩如烟海,诗人层出不穷。这个朝代出现了“诗仙”、“诗圣”、“诗魔”、“诗鬼”、“诗狂”等大家。不过作为晚唐代表诗人之一(另一个是李商隐)的李贺却无缘《唐诗三百首》,这的确让人无法理解和难以释怀。在我查看了《千家诗》里面,同样没有李贺之诗。他的诗只有在《全唐诗选》里才有。这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思想深刻,风格独特,想象力丰富,意境诡异华丽,常用险韵奇字,与唐朝其他诗人风格迥然不同。他开拓了新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长吉体”,对李商隐、温庭筠均具有很深的影响,形成了一个诗歌的新流派,是晚唐时代诗坛独放异彩之奇葩,对古代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鬼”李贺,字长吉。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死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生平多病而坎坷,英年不幸早逝,只活了27岁。据《新唐书?李贺传》记载:他7岁就能作诗,15岁时,所作乐府数十篇,被乐工配曲广为弹唱,名声轰动京城。当时的文坛大家韩愈、皇甫湜对其诗才存有怀疑,便一同登门,要李贺当面作诗。李贺于是当即作诗一首,诗名为《高轩过》。二人大惊,称为奇才。 李贺显赫的名声与他的天才与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尽管体弱多病勤奋不也:“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又尽管其心怀大志:“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鸣呃”。元和二年到五年李贺到长安应试考进士,一些忌才妒能之小人,于是散布流言,制造各种借口,认为李贺之父名“晋肃”,“晋”字与“进士”同音,触犯了家讳,不能应试。这真应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词?韩愈代为不平,专为写了《讳辩》一文,主张“不讳嫌名”,但终究无济于事。李贺在备受排挤、压抑和无缘科仕的遭遇下,在饱受病痛的折磨家境的凄凉世态的炎凉下,最终在渭水寒光的凄凉中,走完了短暂的一生。于元和十一年在他的老家昌谷告别了人世。人们为寄托哀思,说他离开人间,是因天帝新建白玉楼,要他撰写碑记。这浪漫的后面,却透出人们对现实 的无奈:人间不容,天上容。 李贺生前共有243首诗。其诗交给好友沈子明,沈请杜牧作序,于是得以流传后世。他的诗作内容有一部份承袭了屈原楚辞《山鬼》、《国殇》、《悲回风》等篇的风骨,如《神旋曲》、《雁门太守行》还有他喜欢的《铜仙人辞汉歌》等;他的另一部分则很现实 主义风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贫农生活的艰苦。他以乐府诗著称,早年与诗人李益合称“乐府二李”。他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桃花乱落如红雨”,“雄鸡一唱天下白”等句都已成了千古绝唱。 这么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却无缘《唐诗三百首》。就连那些甚为平平如杜秋娘,不知其名的无名氏都有诗选入。这的确是件怪事。现在大家读的这本《唐诗三百首》是清代一个叫“蘅塘退士”的文人所选编的,他从浩如烟海的唐诗中精选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诗家入选《唐诗三百首》。他所选编的这本《唐诗三百首》据说很有权威性。就“蘅塘退士”这人的资料,我手中不多。只是他在序中如此写道:“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其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飞翔之,白首也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从这可看出,《唐诗三百首》不过是家塾教材而也。它与四书五经都成了科举制度读书人博取功名的工具书了,可能出于这个原因,“蘅塘退士”认为“诗鬼”之诗不合符科举致仕的标准,从而打入冷宫。因为《沧浪诗话》中说:“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休不得”。 “蘅塘退士”有权不喜欢长吉的诗,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不喜欢。只是他用这种方式来对待一位生前遭受百般磨难的天才诗人,这是很不公平的。这让我想起张爱玲不能进入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样的遭遇。难道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他们是人间少有的缘故吗?天!这是何其的不公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