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个也不能少》揭示的主题是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07-4-20 09: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叫所有的孩子都有学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4-20 09: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说,这是继《妈妈再爱我一次》赚我泪水最多的一部电影。我盯着荧屏的双眼被泪水模糊了多次。感人至深的真实情节、让人忧虑的农村教育、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国人思维······令人感动的、真的每一个国人思考的东西太多太多。魏敏芝水泉小学代课老师(临时、民办),年仅13岁。她是一个地道的山里娃,很单纯。可以说,她去代课的最初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那50块代课费。这从她一到学校就和高老师提钱的事情,以及后来问村长要代课费抗议看出来。她一个纯真质朴的山里娃子,有着诚实守信的天性,时刻牢记高老师走的时候给她交待的每一件事情,要看好孩子,一个都不能少。她自己也只是个孩子,仅仅是小学毕业,如果是在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可能也正在享受着快乐童年。但是,她却不得不为了生活,成为了28个孩子老师。因为年龄太小,开始的时候,她在孩子中也没有威信,甚至不愿意叫她老师。随着和学生的朝夕相处,感情日益剧增,对高老师的“交待”已经转化成了一种责任,虽然她自己可能也说不清。为找回贫苦学生张慧科,她之身一人去了城市,在身上仅有的9块钱用完后,露宿街头,仍不放弃。特别是为了找电视台台长一天一夜守在门口,见到戴眼镜的就问,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自己的学生,怎不让人心酸。
高老师水泉小学一位鞠躬尽瘁,满心热挚的老师。他可以说是贫困地区教育的坚守者和执著者,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黑夜中的一线曙光。在数月也没有发工资,没有钱买粉笔,把仅有资源耗尽的情况下也对二十多个学生不离不弃;面对老母病危在床,不得不赶回家探望的情况下,仍然担心学生的学习。就在准备出发的清晨,还放不下心头大石,忐忑不安,不愿把自己作为老师的身份放下,依然想过不回家探病。但现实却不容许,唯有叮嘱魏敏芝好好看管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即使在极度贫困皂情况下仍然愿意付出五十块作为魏敏芝的代课酬劳。高老师工作态度之认真,对学生就学的坚持,对山区教育的不离不弃,正是山区教育工作推行的可幸之处。村长资源短缺、经济落后是基础教育迟迟也未能在贫困山区中普及起来的最主要原因。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革开放,至今已有二十年,但贫富悬殊却日益加剧。居于穷乡僻壤的许多适龄儿童仍没有入学读书的机会,有幸入学的却又每一刻也在求学和失学间作拉锯式的取舍。除了因为资源短缺的缘故外,又有谁会关注到政策推行的问题上呢?近十年来,政府和不少慈善团体也纷纷筹集资金及物资,送往各贫困山区,兴建希望小学,不断推动山区的教育工作。但一批批的资金及物资有多少能送到贫苦学生的手中,又有多少资源是真真正正花在有需要的学生身上呢?正当魏敏芝嚷着要到城里找回学生张慧科,到村长家中请求帮助,村长却一面收起一碟碟大鱼大肉,一面拒绝魏敏芝的请求,还说没钱,想帮也帮不了。这是多么的令人愤怒。由村长对魏敏芝的严厉态度,到贿赂张慧科说出擅跑学生的藏身之处,再到电视台把魏敏芝、张慧科送回水泉镇,村长见到一大车文具及收到助学资金的眉飞色舞的样子,都足见村长唯利是图的作风。这不就是贫困地区教育工作推行中的可悲吗?
《一个都不能少》以纯真、朴实、自然的拍摄手法,带出现今中国山区的基础教育推行的实况和问题,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动容的气氛。片末只以学生用七彩缤纷的粉笔写字的情景作结,并没有交代水泉小学的及展及高老师的复职,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亦正是我们该对山区教育推行问题加以正视的地方。
电视台的接待员城市人的市侩,按章办事的迂腐以及对事物的短视更触动人心灵的痛处。这也是电影想带出的重要信息。电视台接待员只知道安规定办事,不懂得丝毫变通,使主人公见台长之难不亚于过去进京面圣。如果人人都这样,也许社会秩序井然,但是这个社会绝对不会发展,因为谁都是因循守旧,没有丝毫的创造。当然,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让我们看到了机关的衙门习气。魏敏芝多次要求见台长,台长就在里面,隔的仅仅是一个窗,但是却不亚于一座山。接待员固守着办事的规定,没有证件就是不能见;其它工作人员即使看到了,也冷漠地走开了,没有一个人帮忙带她见台长。即便是台长的秘书,也是在魏敏芝等了一天一夜之后才告诉台长。见一个小小的电视台长都如此之难,要是见市长呢,省长呢?难度可想而知。也许编导正是考虑到见那些大官根本不可能才安排了个台长来解决。
冷漠的人心 说到这,就不得不再说一个问题。电影中魏敏芝的困难历经重重,最终还是象征政府权力的电视台长解决的。为什么这个小小的事情,都要政府,都要电视台参与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呢?为什么城市里就没有多少热心的人帮忙呢?难道城市的钢筋混凝土也冷却的城里人的心?让一个个都变的冷漠。弊病的体制事实上,中国又何止一个水泉小学,岂止一个张慧科?简陋的校舍、辍学的儿童,遍布了中国各穷乡之中,城市人看见的只是冰山的一角,为何他们只懂同情施予给一间水泉小学,一位小老师和一位辍学儿童,对其他却漠不关心?只可说一句:当权为政着短视、思想表面化,对深层的问题不愿思考,固守弊病的教育体制,不思变革。这故事不但说出贫村小学不幸,更是说出整个中国的不幸。中国发展的速度世界惊人,存在的重重问题更惊人。我想,导演开拍此电影的目的,可能就是想让国人作一个反思,反思整个社会的前途方向,反思国家的发展和谐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