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作者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8 | 2017-10-5 0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韩非子》的作者是韩非。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汉族、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7-10-5 0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非子韩非子生平 韩非,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世家,是韩国的公子,约生于公元前280年(周报王三十五年),卒于公元前233年(秦始皇十四年)。他口吃,不善于说话,而善于著书。 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才学超人,李斯自以为不及他。韩非虽曾师事荀卿,可是他没有继承荀卿儒家的思想,而是“喜刑名法术之学”,并“归本于黄、老”,继承和发展法家的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集大成者。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是最弱的一个国家,韩非眼看韩国日趋衰弱,多次上书向韩王进谏,希望韩王安能变法图强,但都未被采用。他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之中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著作。这些著作流传到了泰国,秦始皇读了他的《孤愤》、《五蠹》,大为赞赏,发出了“嗟呼!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由此可见秦始皇对韩非的仰慕和推崇的高度了。秦始皇不知道这二篇是谁所作,问李斯,李斯告诉他,是韩非所著的书。为了能见到韩非,秦始皇急切地下令攻打韩国。韩王安起初不任用韩非,到了这样危急的时刻,于是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始皇见了韩非,大为高兴,但未加以信任和重用。韩非曾上书劝秦始皇先伐赵缓伐韩,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贾的谗害,他们诋毁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最终是为保存韩国着想,而不为泰国合并诸侯着想,这是人之常情。现在大王长期留着不用,以后还是要放他归国,这是自留祸患,不如用罪名把他杀掉。”秦始皇听了,以为说得有理,就把韩非交法官审讯。李斯派人送毒药给韩非,使他自杀。韩非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但不让他进见。秦始皇后来懊悔,使人赦免,但已死在狱中。韩非一生事迹,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的。《史记·韩长孺传》说:“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这《韩子杂家说》或即今所传的《韩非子》。起先称为《韩子》,宋以后的刻本,才开始用《韩非子》这一书名。《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的阮孝绪《七录》(孙星衍《廉石居藏书记》以为是刘向《七录》之误。)也说“《韩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无残缺。王先慎《韩非子集解》所列佚文,大都见于五十五篇,乃王氏一时疏忽,误作佚文。这些佚文,也有见于他书的,则似类书删节改削或引他书而误题《韩子》而造成的。 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以为韩非著书三十余篇,号曰《韩子》,不知他何所据。孙星衍《廉石居藏书记》以为有两种可能:“《初见秦》诸篇由后人所续”;“唐本缺卷”。我认为还有第三种可能,“三”为“五”之形讹。这都是推测,无材料可以证实。又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著录有“《韩非子》十二卷,明正德间刻本。……严时泰序云:‘其书几十有二卷’,今此本正作十二卷,考卷十二为《外储说左》第三十三,尚缺二十二篇,八卷。严序不见有改窜痕迹,疑时泰所据为残本也。”如正德本所依据的祖本,即司马贞所说的三十余篇本,则此当为孙星衍说的“唐本缺卷”。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韩子》五十五篇,本之刘向据中秘之藏编录的《别录》,因此今五十五篇,当即刘向校定的篇数。但这五十五篇,是否都是韩非所作,学术界意见不一,有很多争议。特别是《初见秦》和《存韩》两篇,更是众说纷纭,梁启超、胡适、容肇祖、刘汝霖等以为不是韩非所作。邓思善、高亨、张心徵、陈奇猷等以为是韩非所作。没有定论。《韩非子》各篇的真伪,认为其中靠得住的韩非真作最少的是胡适和容肇祖,胡适以为“《韩非子》十分之中仅有一二分可靠,其余都是加入的。那可靠的诸篇如下;《显学》、《五蠹》、《定法》、《难势》、《诡使》、《六反》、《问辩》。(见《中国哲学史大纲》)容肇祖则认为:“确为非所作者,为《五爱》与《显学》,”思想与韩非合而又有旁证足证为韩非所作者《难》四篇、《孤愤》, “从学说推证为非所作者,为《难势》、《问辩》、《诡使》、《六反》、《八说》、《忠孝》、《心度》、《定法》篇”(见《韩非子考证》)。参考资料:摘自百度贴吧-法家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7-10-5 0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非,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况的学生。韩非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 养非所用 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 《五蠹》 《内外储》 《说林》 《说难》等着作,洋洋十万余言。 韩非的书流传到秦国,为秦王蠃政所赏识,秦王以派兵攻打韩国相威胁,迫使韩王让韩非到秦国为其效力。韩非在秦国倍受重用,引起了秦朝李斯的妒忌,李斯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终因他是韩国宗室,未得信任,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自杀。秦王后悔的时候,已经晚了. 韩非虽死,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始皇 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 韩非着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非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殃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时指出,申商学说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法与术结合起来,其次,申、商学说的第二大缺点在于“未尽”,“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韩非子 定法》)韩非按照自己的观点,论述了术 法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同申不害相比,韩非的“术”主要在“术以知奸”方面有了发展。他认为,国君对臣下,不能太信任,还要“审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韩非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思想,强调“严刑” “重罚”。 尤可称道的是,韩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对中国法制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 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韩非认为,光有法和术还不行,必须有“势”做保证。“势”,即权势,政权。他赞赏慎到所说的“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难者》),提出了“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的论点。 韩非的全部理论导源于苟子“性恶论”思想和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国家的政治目的。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利害关系,人的心理无不“畏诛而利庆赏”(《二柄》),人君的职责就在于利用“刑” “德”二手,便民众畏威而归利。 韩非的法治思想适应了中国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改革图治,变法图强,是韩非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内容。他继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传统,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五蠹》) 韩非用进化的历史观点分析了人类历史。他把人类历史分为上古 中古 近古,当今几个阶段,进而说明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那种想用老一套办法去治理当世之民的人都是“守株”之徒。 韩非的进化历史观在当时是进步的。他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并用这种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人类社会的过去 现在和将来。 韩非把社会现象同经济条件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是极其难得的。韩非对经济与社会治乱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注意到人口增长与财富多寡的关系,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民众而货财寡”会带来社会问题的思想家。 韩非反对天命思想,主张天道自然。他认为“道”是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源,“道”先天地而存在。有了“道”才有了万物,“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维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宇内之物,恃之以成。”(《解老》)韩非同时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理”这个哲学概念,并论述了它与“道”的关系。他认为,“道者万物之所成也,理者成物之文也。”(《解老》)“理”在韩非看来,就是事物的特殊规律,人们办事应该尊重客观规律。 韩非的认识论继承了先秦哲学中的唯物主义的思想传统。他提出的反对“前识”和“因参验而审言辞”的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韩非反对“前识”的观点。所谓“前识”,就是先验论。韩非主张“虚以静后”,通过观察事物得到认识而非妄加揣测。 韩非提出了“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奸劫弑君》)的著名论题。“参”就是比较研究,“验”就是用行动来检验。韩非认为,不经过“参验”而硬说是如何如何,是无知的表现;不能确定的东西而照着去做,是自欺欺人。因此他主张“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显学》)。 韩非思想中有不少辩证法的因素。 看到事物不断地变化着,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解老》)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所讲的矛与盾的故事,对人们分析问题 表达思想至今仍有着深刻的启发作用。 韩非的政治思想为中国封建统一事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哲学思想包含了相互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开拓了人们的思路。韩非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思想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7-10-5 0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非,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世家,是韩国的公子,约生于公元前280年(周报王三十五年),卒于公元前233年(秦始皇十四年)。他口吃,不善于说话,而善于著书。《韩非子》不是韩非自己写的,是后人整理集齐的。里面有55篇独立的故事,大多数出自韩非的思想主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7-10-5 0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非子〉的作者 作者韩非,战国时期韩国的公子,为法家的代表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7-10-5 0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韩非,战国时期韩国的公子,为法家的代表者.其人口吃不善言,但文章气势磅礴,入秦后为李斯所害死於狱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7-10-5 0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是韩非,战国时期韩国的公子,是荀子的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7-10-5 0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非子?难一》的作者是:战国末年的思想家韩非《韩非子》[作者]:周晨 选注·[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韩非子校注 作者:张觉 校注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7806657339 印次:1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6-5-1 王先慎《韩非子集解》 邵增桦《韩非子今注今译》 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7-10-5 0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非子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