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不重要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20 04: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吃什么不重要
李丹崖
吃吃喝喝,是国人的一大课题。学业有成,要有谢师宴;生意做成,也摆酒庆贺;红白喜事,也要设宴款待宾朋。饮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倒映着经济的发展。然,真正有格调的人,对吃什么并不深究,关键是和谁吃,为什么吃。
周遐寿所著的《鲁迅的故家》中描述,鲁迅是个对吃要求并不讲究的人,一些盐煮笋,一碟茴香豆足矣,却爱喝两杯绍兴老酒,并不贪杯。有故人去与鲁迅相见,鲁迅都要与之对酌。总之,吃的是心情,不在乎山珍海味。
比鲁迅早一些的,有章太炎先生,他对吃也不甚讲究。尤其是到了晚年,吃喝就更加随意,一两块腐乳、一勺花生酱、一块咸鱼、两只咸蛋,清淡得很,章太炎却吃得很香,因为,这些吃食都是妻子汤国梨亲自购买烹饪。伟大的男人都有其孩子气的一面,章太炎也爱吃点零食,譬如中绿豆糕、豆酥糖。有朋友来,都会带给他,他必当着朋友的面拆开,吃得津津有味,以示对朋友的尊重。吃喝中,有大礼仪,你赞美别人做的吃食,或别人馈赠的吃食,其实,也是对他的一种鼓舞,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中国人喜欢说:来的都是客。客来,提溜着礼物,这是对主家的尊重。你对别人的礼物作很享受状,这也是对客人的认可。
这一点,孔子做得也很好。
《说苑·反质》中有这样一个桥段:鲁地有个生活十分拮据的人,这一日,他用小瓦盆煮了一盆饭,自己尝了尝,觉得很美味,就送了一些给孔子。孔子接过饭,非常虔诚地道谢,像获赠了一头牛、一只羊那样高兴。子路问孔子:“他烧饭的器具十分粗糙,煮的饭也没有绝佳的风味,老师你怎么这般高兴?”孔子说:“喜欢提意见的人心里装着的是他的国君,吃到美食的人总是第一时间想到自己的父母。我不看重盛食物的器具,而是因为他吃好东西的时候想到了我。”由此观之,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吃饭的时候想到了谁,或者是谁吃到美味的时候想到了你,这就是情谊。
嘴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吃喝靠它,说话靠它。一进一出,体现双重礼仪。说好话,能够彰显一个人的修养,吃喝慎重,同样体现一个人的格调。老舍先生在《老张的哲学》中有句格言:“美满的交际立于健全的胃口之上。”这个“健全”的胃口,我理解为两种意思,一是身体健康,胃口好;另一重意思说的就是会吃,懂得吃喝礼仪。
吃吃喝喝,人生几何?常常有人在我们耳边念叨这句话,但是,还有一句话,就是“饭不可乱吃,话不能乱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在吃上,自己人吃,只要健康,完全不必拘泥形式;与他人吃,还要讲究在哪吃、和谁吃、吃什么。
古人云:君子择良木而栖。其实,君子还要择良时良人良地而吃,而非良食。你说呢?
(1050字)
《深圳商报》2015年2月1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