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可分几种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7-5-10 13: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常人体温因受大脑皮层及下部体温中枢的控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与散热过程,而保持相对恒定,在某种情况下,体温中枢兴奋或功能紊乱或产热过多,散热过少,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围,即为发热(fever)。致热因素很多,最常见的是致热原性发热,致热原大致可分为三种:白细胞致热原:是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释放的致热物质,又称内源性致热原。外源性致热源:从病原体提取的能致热物质如内毒素、外毒素和结核菌素。类固醇致热原:一般与原胆烷醇有关。后两种致热原都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而最终的致热因素是白细胞致热原。当白细胞吞噬坏死组织、或与外源性致热原、类固醇致热原、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等接触时则产生和释放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发热。其它因素(如物理、化学因素)可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一般来说,发热是人体患病时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 常见病困 临床上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真菌)所致的急、慢性感染均可出现发热。其原因系由于病原体的代谢产物或其毒素作用于白细胞而产生致热原。 (二)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1)各种肿瘤及血液病(如癌、类癌、淋巴肉瘤、急性白血病、急性溶血等级)所引起的组织坏死及细胞破坏;(2)因血管栓寒或血栓形成引起的心、肺、脾等内脏梗寒或肢体坏死;(3)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的损害(如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等)。 2.变态反应 是抗原一抗体反应的结果,可见于风湿热、血清病、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性疾病 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及大量脱水,前者引起产热过多,后者引起散热减少。 4.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由于物理性(如中暑)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或机械性(如脑溢血、硬脑膜下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因素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失常而引起发热。 5.神经官能症 由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影响正常体温调节,常表现为低热。诊断时应首先排除各类疾病后才能确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