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讽雾霾等社会问题换来的是苦笑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20 13: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姜昆、李文华在表演《如此照相》


侯宝林、郭全保在表演《夜行记》


马季、郭启儒在表演《打电话》
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其中“影响社会大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现象”被称为社会问题。最近几年,发生在中国的雾霾、交通拥堵、电讯诈骗、道德水平下降等就属于这种情况。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解决这些问题十分重视,早在2014年,李克强总理就曾发表过《要打一场治理雾霾的攻坚战、持久战》的文章。文中称,“雾霾成了网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已成为民生改善的当务之急。”进入2017年后,面对雾霾依然反复的现状,在北京的工作日程上,治霾已经被列为头等大事。
然而雾霾之类的社会问题是由历史、现实、政策、执行、主观、客观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非一日之寒之所至,也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领导人的政治智慧、需要一定时间。有时还需要人民群众的理解,甚至需要动员起全民族的力量,万众一心、同甘共苦、付出一定代价才能看到转变和效果。
因为社会问题大都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有些也可以说是深受其害,而老百姓的觉悟又不相同,所以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急躁情绪、听到一些牢骚,于是,在互联网上就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讽刺、其实也是自嘲这些事情的段子,例如将唐诗改写为三句半,有嘲讽假冒伪劣食品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有毒”;有挖苦雾霾“久治不愈”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有雾”。有谴责民风每况愈下的段子“敢吃青岛大虾、敢扶大爷大妈”。
带着包容和理解,我认为这些段子的编造和传播者也就是痛快痛快嘴、臭臭屁股,往更好了想还可能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但如果这类的段子在媒体上进行传播,尤其是在央视春晚这样大型综艺节目上出现,就让人难以理解了。可是奇怪的是这种情况在最近几年的春晚上又确实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春晚中,对社会问题的嘲讽已经肆无忌惮,其中那位我国最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的作品,几乎所有的包袱都是围绕着交通拥堵、雾霾、假冒伪劣食品抖出来,为此,观众的笑声也就都透着无可奈何的苦涩。
现将该相声台词节录如下:
例一
乙:(有人掉老虎洞了)朋友们别只顾点赞,快点报个警啊。
甲:上面说了,我们报警了。
乙:那怎么没看救援的来啊。
甲:你掉进的时候不对。
乙:什么时候。
甲:晚高峰。
乙:好啊,把这茬给忘了。
甲:都在半道堵着呢。
例二
甲(对一位围观的年轻人):那你下来救救我。
乙:年轻人,你给想个办法。
甲:小伙子说,姜大爷,我特别想救你。
乙:那你救呗。
甲:但我怕我下去,我把你救上来,你说我把你推下去的。
乙:这年轻人,怎么想法这么复杂啊。
例三
甲(对老虎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就这些年别的咱不敢说,各种各样的添加剂,我告诉你,我就没少吃,假酒我也没少喝,我们家装修各种各样的有毒的气体我也没少吸,你要吃我,你就等于你吃毒药,你的小身子骨不一定受得了。
在回放了节目台词后我们要说的是,现在早已不是那个抓辫子、打棍子、扣帽子的年代了,我们要表达的仅仅是有些观众看过春晚后的一些想法,别无他意。
相声、小品确实是以讽刺一些不良现象见长的文艺形式,几十年来,我们也因此享受了那么多发自心底的笑声,同时又在笑声中受到了教育和启发。比如侯宝林先生的《夜行记》、马季先生的《打电话》,姜昆老师的《如此照相》,都已经成为观众心中永远的记忆,成为我国相声的传世之作,希望能看到更多更好这类的相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