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经济增速普遍超过东部 如何看待"慢"与"快"?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9-8-11 14: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中西部地区大多处于工业化初期和中期,以内向型经济为主,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小。此轮基础设施投资对中西部发展拉动较大,此外中西部大多数省份已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力量,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中西部经济快速增长,正是得益于****多年来积极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结果。而中西部的崛起也大大拓展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   8月的炎炎夏日下,走进马鞍山钢铁公司的生产车间,曾经停产的生产线如今正在加紧生产,马钢已经从连续亏损的阴影中走出,6月盈利达到1.4亿元。   在辽阔的中西部地区,有许许多多像马钢这样的企业,正从阴影中走出来,重新踏上加快发展的轨道。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地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但随着上半年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一个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中西部各省份GDP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安徽、湖南、湖北等多个省份的增速都在10%以上,内蒙古更是以16.2%的增速高居全国第一。   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半年东部地区增长5.9%,中部地区增长6.8%,西部地区增长13.2%。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东部地区增长26.7%,中部地区增长38.1%,西部地区增长42.1%。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李晓超表示,****出台一揽子计划以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有所增强,中西部地区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长均明显加快。   中西部经济快速增长,正是得益于****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结果。而中西部的崛起也大大拓展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   中西部经济增速普遍超过东部   根据中部六省公布的数据,上半年,中部六省除山西外,GDP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安徽达到11.8% ,湖北为11.3%,江西为10.6%,河南为8.2% ,湖南为12.8%。抓住机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安徽省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451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1.8%,增幅比去年四季度高0.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上半年在****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作用下,安徽经济下行调整探底已基本结束,正朝回升阶段转化。这不仅说明国家和我省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确、及时、有效,也为下一步经济稳步回升奠定了良好基础,对进一步提振社会信心、改善市场预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安徽省统计局副局长倪胜如说。   在中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开展全民创业,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迅速成长,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以安徽省为例,2009年上半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11795户,比去年同期和年初分别增长了2525户和1282户。安徽上半年的经济发展状况正是中部六省的一个缩影。   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更是喜人。来自重庆市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9年上半年重庆市经济增长动力逐步增强,多数主要经济指标积极向好,经济呈现快速回升态势:在****“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刺激下,上半年重庆市经济加快复苏。上半年重庆实现增加值2320.47亿元,增长12.5%。   今年7月,国家******公布了一系列今年1到5月份西部经济形势的数据。从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市场、工业生产及财政收入增幅等数据均表明,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明显高于全国和中东部地区。   在上半年全国各省市GDP增速高于12%的六个省区市中,西部的内蒙古、四川、广西、重庆占了四席,内蒙古更是以16.2%的增速位列第一。   工业化加快助推中西部逆势增长   对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逆势上扬,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陈秀山认为,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其次,中西部地区都还处在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在农业政策上的倾斜,也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农业较快发展。当然,也得益于中西部地区抓住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危机中找到了发展的机遇。   “围绕第二产业的投资和产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普遍较高。”******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研究部研究员侯永志说,“中部地区和东部地缘相近,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力量,上半年,中部地区承接东部梯度转移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主要接纳的也都是工业项目,当地丰富的自然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也是GDP增长的重要原因。”在****扩内需、保增长的背景下,中部地区的制造业结构与当前扩内需的市场需求结合得更加紧密,例如中部地区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发达,其工业制成品能满足国内市场当前的需要,而东部地区加工贸易的结构对国外市场依赖较大,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相对会弱一些。   对于西部地区经济保持增长的原因,重庆社科院产业经济与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王秀模认为,上半年西部经济快速发展有五大原因:一是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巨大推动力。二是西部地区正处于城市化成长期和工业化初中期,增长潜力大,增长幅度高。三是西部地区比较优势产业、重点支柱产业已进入高增长阶段。四是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具有很强的成长性。五是西部地区绝大多数省份属于内向型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所受冲击相对较小。   重庆市常务副**********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9年上半年重庆的GDP增速达到12.5%,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势头,这得益于****系列政策的出台,也得益于重庆贯彻****调控方针,未雨绸缪、主动出击。   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在路上   由于地理、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我们人口、资源的大规模转移,使得劳动力和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然而,如今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扭转这种局面的希望。   陈秀山认为,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这是我们期望出现的格局,也增强了当前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从长远看,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会带来非常积极的作用。第一,这将减少我国能源、资源远距离的流动,使能源、资源能得到更好的配置和利用;第二,这将逐步减少人口大规模的流动,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第三,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也对东部地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东部地区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从而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整体的转型升级。   在我们对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持乐观态度的同时,陈秀山还指出,“我们还要密切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是不是可持续的?二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否仍然主要依靠能源、资源等要素的投入?是否走上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道路?”   对此,侯永志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说“中西部地区的增长不能是粗放式的工业增长,承接转移也不能是简单地复制、接受淘汰产品,而是要因地制宜科学承接具有技术含量并能提升当地产业的国际和国内转移项目。上半年中部地区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向追求高附加值转变,也给中部发展带来了后劲。”   来源:人民日报 《********网》
(2009-08-11(编辑:黄爱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