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近期境外媒体频频关注报道重庆的原因及应对思考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07-12-15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波
  10月中旬以来,从美国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到英国的《金融时报》、德国的《明镜》周刊、日本的NHK等,重庆频频成为境外著名媒体关注和报道的对象。其关注点为三峡工程、库区移民、生态环境、城市建设、城乡统筹以及误称的“二次移民”等方方面面,基本囊括了当前重庆发展和改革探索的前沿问题,在重庆发展史上,其报道和关注的频率和规模空前,前所未有。其深层原因耐人寻味,如何应对策略值得深思。
  一、原因分析
  (一)对境外媒体采访开放和“中国热”是境外媒体频频来访的大背景。随着“中国热”的不断升温,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已不再是以往满足西方猎奇心理的“封闭、神秘、古老”,而是完全来自于中国本身的开放、发展、进步和重要性。随着《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07年1月1日生效,外国新闻机构及其记者在中国境内的采访将会得到更多便利,境外来华采访的媒体记者会越来越多。一方面,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和正在崛起的态势令全球瞩目,中国成为境外媒体的“新闻富矿”;另一方面,广阔的市场和资源,广大的读者和受众,使中国正成为境外媒体急于“争夺”的新闻市场。
  (二)三峡移民、库区发展、生态保护等问题使重庆成为境外媒体长久的关注点。三峡工程从开工之日起,对其争议持续不断,库区移民、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等,成为境外媒体重点跟踪、报道的话题,而重庆与之相关的举动自然会吸引境外媒体的眼球。
  (三)直辖十年飞速发展,重庆作为西部的“沿海”和“前沿”的地位愈加突出、令人瞩目。******总****为重庆定位和领航的“314”总体部署更使境外媒体观察中国的目光随之转移。
  (四)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站在中国改革前沿,也站在了境外媒体的“聚光灯”下。二元结构突出的重庆市情是中国国情的缩影,它使重庆成为西方全方位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随着统筹城乡各项改革举措不断推进,重庆还会吸引更多境内外媒体的目光。
  (五)重庆市委、市****和党政领导的开明形象、开放姿态赢得境外媒体记者的青睐。
  二、新的挑战
  (一)客观上,对境外媒体开放给我市涉外舆论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一是普通群众与境外媒体近距离接触将更加频繁。对境外媒体开放后,境外媒体记者可以不受约束地深入接触基层群众。
  二是境外媒体雇佣当地公民协助采访变得名正言顺。按照奥运会惯例,境外媒体雇佣当地人员协助进行新闻报道,只要对方身份合法、没有违法犯罪记录,组委会一般会给予相应的采访许可,并提供必要证件。这样,境外媒体可以名正言顺地聘用中国公民协助工作,会有更大的“方便”。
  (二)主观上,一些地方****和官员缺乏与境外媒体打交道的经验和素养。多年来,我们对境外媒体来华采访一直实行的是严格的报批管理。当前我市部分地方****和官员对于我国对境外媒体开放尚处于懵懂状态,大多还停留在以前对传媒管理的传统观念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仍视境外媒体为“洪水猛兽”,认为境外媒体进行采访就是要找他们的“麻烦”,担心在接受采访时回答问题往往会造成消极影响,惹“祸”上身。为此,他们在境外媒体找上门时,要么找借口推脱,要么断然拒绝,以进行回避。而对如何用通俗易懂、毫无歧义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感到茫然。
  (三)机制上,当前我市涉外舆论工作严重滞后,缺乏针对性。
  当前我市涉外舆论工作通常是参照国内舆论工作的运行机制进行的,这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到涉外舆论工作自身的特点,针对性不强,缺乏专门的涉外舆论工作机制。在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特别是互联网日益普及并成为“第四媒体”的今天,对媒体日常报道的指导和管理往往只注重境内舆论导向,而对如何引导境外舆论重视不够;在部署宣传任务、协调重大报道时,往往将境内媒体和国内舆论报道视为“主角”和“重头戏”,而有意无意地冷落了境外媒体和国际舆论。这种状态不适应当前我市涉外舆论工作的新形势。
  (四)队伍建设上,涉外舆论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和数量都亟需提高。
  目前我市一些区县没有独立的外宣机构,涉外舆论宣传工作人员力量薄弱。尤其是在我市各级党委换届后宣传部门领导调动幅度较大,相当一部分领导上任不久,对新工作还不太熟悉,外事知识缺乏、传播技能不足,外语水平较低,不能系统地掌握涉外舆论宣传工作的规律。这样的队伍,不能应对当前大量境外记者来渝采访的严峻挑战。
  三、应对建议
  (一)树立面对境外媒体采访的正确态度和“为我所用”的意识。
  面对境内外媒体,正确的态度应是积极谨慎、开放坦诚地面对境内外媒体的镜头,不放任、不回避,加强引导、为我所用。通过媒体向大众实事求是地阐明****的政策或行为的理由、过程、结果等,以达成社会的共识。即使某个境外媒体对某些观点有偏见,也不要紧,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何况,从近来境外媒体对重庆的报道来看,他们并不总是持偏见和“挑刺”,不乏正面宣传甚至过誉之词,这说明他们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洪水猛兽”,即使会有负面报道,也可以让我们换一个视角审视和检讨自身。经验表明,对于****官员,以自信、积极的姿态面对境外媒体,积极加强与之沟通、相互配合,谋求双赢,也是自身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体现。
  (二)增强与境外媒体打交道的新闻素养和公关能力。
  领导干部的媒体公关能力,也就是他们的危机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和维护国家尊严、地方形象的能力。深厚的素养、学养、涵养,恰到好处的糅合原则与技巧,是必须的。一是要提高对境外媒体批评的承受力。我们的一些官员早已被国内特别是被本地区的新闻媒体所“迁就”和“娇惯”,听不得批评和见不得“曝光”,这种“脆弱”的心态自然难以承受境外媒体挑剔、刺激和挑衅的一贯作风。因此必须持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尊重多样化的媒体言论、社会舆论,使舆论监督的作用充分体现。二是要不断形成对境外报道的辨别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面对境外媒体的问题,要善于辨别其真实意图和弦外之音,面对境外媒体的负面报道,要具有甄别哪些是别有用心的偏见,哪些是实事求是的批评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妥善地处置应对。三是要增强对境外媒体记者的说服力。我们要用雄辩的事实、巧妙的表达来晓之以理,让他们信服。四是要培养面对境外媒体临场的应变力。一些官员习惯了在那些有“准备”的提问面前侃侃而谈,而一旦媒体临场“随机提问”,就不知所措。而境外媒体记者往往更喜欢挖掘“照本宣科”外的信息,因此官员需要增强危机处理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五是要加大对境外媒体宣传的感染力。客观地讲,境外媒体记者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常人,只要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以真诚相待,动之以情,同样可以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好感,从而摒弃成见与偏见。
  (三)不断提高涉外舆论工作的引导艺术
  一是沉着、冷静,区别对待负面的涉外舆论。不要对“揭中国的短”的境外媒体动辄上纲上线,冠以“反华”、“仇华”的帽子,而应区别对待负面的国际涉华舆论。对于善意的批评和建议,要虚心接受;对于那些由于中外文化差异做出的负面报道或因担心中国发展迅速损害其国家利益而抱的疑虑,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方法,致力于消除其疑虑、误解、偏见,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国情国策;对于少数别有用心者的歪曲性报道或造谣攻击,我们必须及时地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击,澄清事实真相。
  二是“走出去,请进来”,掌握涉外舆论工作的主动权。掌握涉外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不能守株待兔,坐等境外媒体的到来,而应该进一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出击,继续组织、邀请境外记者来我市参观访问,尤其是根据社会实际设置议题,引导他们进行突出报道;我们还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走出去宣传自己,密切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提高重庆的知名度。
  三是官方信息应成为境外媒体消息来源的主渠道。以往的涉外舆论之所以经常出现偏离事实真相的报道,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信息不够公开、透明和及时快捷。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07年4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对于工作条例,一定要落到实处,以尽快建立起公开透明、反应灵敏、高效运行的政务信息发布机制,要使****发布的信息真正成为境内外媒体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我们可以以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媒体通报会等形式让境外媒体更好地了解我市各领域的发展情况以及****的重大政策举措。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上,****要本着及时、准确、客观、适度的原则以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一些为中外媒体和群众高度关注的信息,正本清源、澄清事实,减少境内外媒体因信息缺失而导致的道听途说,胡乱猜测。
  四是要切实发挥境内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从涉渝报道统计分析来看,我市媒体已经成为境外主要网站涉渝报道的主要信息源。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切实发挥境内媒体特别是重庆主流媒体的作用,尤其是在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上,要引导境内媒体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提高时效性,掌握先声夺人的主动权。
  五是要加强对互联网的重视,加大对新兴媒体的利用。前不久全市领导干部网络素养问卷调查显示,我市领导干部互联网使用状况总体不太理想,基本不上网和偶尔上网的比例高达46.3%,与信息时代对领导干部的高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其次,领导干部普遍没有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兴现代技术开展工作的意识和行为,对互联网使用和认知水平还不能适应互联网发展态势。
  (四)建立健全涉外舆论工作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舆情收集研判工作机制。相关部门、新闻媒体,要定期召开相关责任单位的联系会,对社会热点问题舆情信息进行会商分析,对一些在短时间内无法处理完结的或涉及面广的问题,责任单位要提出舆论引导的具体意见,做到心中有数,接待有方。还应加强互联网信息的引导,力争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把问题化解在最小范围。
  二是健全涉外舆论工作的信息畅通机制。当境外媒体来重庆进行采访活动时,被采访单位或个人不得消极回避或敷衍了事,一定要认真对待、热情接待。
  三是完善涉外舆论工作的协调配合机制。要树立全局意识,坚持“全市涉外舆论工作一盘棋”,进一步完善涉外舆论工作的协调配合机制。各级宣传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有效地整合外宣资源与内宣资源、****资源与非****资源,调动各方面的涉外舆论宣传力量,促使我市涉外舆论工作不断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是加强涉外舆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我市要重视涉外舆论宣传人员队伍建设,尤其要加强对区(县)涉外舆论宣传人员的培训,要求他们熟悉我国的外交政策、外事纪律,掌握涉外舆论宣传工作的特点。另外,针对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涉外舆论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的趋势,要积极培养和引进既懂新闻传播规律又懂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的复合型人才。要尽快建立完善涉外舆论宣传人员的培养、选拔、管理和激励机制。
  五是建立健全涉外舆论工作的责任追究机制。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涉外公务人员,在接受境外媒体采访时要严格遵守****纪律和外事纪律,不得对外公开发表有悖于****精神的言论,要以国家利益为重,自觉维护民族尊严、国家形象和国家安全。对于缓报、瞒报舆情信息的有关部门和单位,相关领导部门要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因缓报、瞒报信息而对重庆的发展和稳定造成负面影响的部门和单位,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五)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自主新闻发布会制度及工作机制。自主新闻发布会制度建立后,市****新闻发布将进一步形成具有重庆特色的多层次、宽领域的“3+x”制度体系:“3”即市****月度新闻发布会、专题新闻发布会、自主新闻发布会,分别由副****,秘书长或副秘书长、各部门负责人或新闻发言人,市****新闻发言人主持发布;“x”即由市****新闻办搭台举办的各类新闻发布会。
  二是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制度。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是****争取“第一话语权”和舆论主导权的新平台。今年8月出台的《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门就“新闻报道”作出规定,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注重效果、遵守纪律、严格把关的原则,真实、客观、及时地发布相关信息。事件处置指挥部指定专人向媒体通报事故基本状况、处置措施及进展、人员伤亡和人员救治等情况。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报道事件发生的主要事实,包括时间、地点、事件、初步进展和党委、****及有关部门处置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发布在当地的主流媒体上。杜绝因谣言、夸大信息等造成的公众心理恐慌。
  三是进一步规范和明确新闻发言人的职能职责。为避免出现回答记者提问,因信息掌握的不一致、不精确而引发负面、不实报道的情况,建议今后各区县和****各部门发布新政策新措施,特别是关于重大社会热点、敏感问题的新闻发布,只能由区县、部门主要领导和各级新闻发言人或被授权人,接受媒体采访或发布新闻。
  四是加大对各级干部和新闻发言人培训力度。随着《规定》的实施,急需通过各种培训提高各级新闻发言人的新闻素养、发布水平。特别是举办针对如何应对境外媒体采访的培训班,有利于各级新闻发言人充分了解境外媒体的运作模式和新闻价值取向,尽快提升各级新闻发言人应对境内外媒体的能力。
来源: 重庆日报2007-12-11 12:58 编辑: 赵庆博 [url=][发表评论][/url]

[url=][推荐给朋友][/url]

相关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2-15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2-15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dd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2-15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分析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2-15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贯穿全文的是一种被害人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