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为人父母者如何教育子女:高考有“状元”就业绝无“状元”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10-7-5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高考“状元”就业绝无“状元”说起
[10042] (2010-07-05)
近见上海《解放日报》披露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1000余高考"状元"中,没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这高考“状元”就业绝无“状元”的现象,让人颇生感触;还不由想到不久前有人质疑“不要输在起跑线”的所谓教育名言,乃有几点感想,发之如下:
  一、赛跑越是短程,越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但人生绝非短跑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源于何时何事,据说已无从查考,但在包括家庭、幼儿园和学校在内的教育界却耳熟能详。今年六一前后见有教育工作者指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是错误的口号,但已经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千百万家长,且可能误导几代人。此话说得中肯、尖锐而让人猛醒。   是啊!今天的人们,至少通过电视都应该看过跑步比赛,那是分为短跑、长跑乃至马拉松赛跑的。   人们看到,短跑比赛,例如百米跑,赛跑名将也都是非常注重“起跑”的,因为全程仅百米,最优秀的选手只要10秒左右就跑到终点了,世界冠军和亚军的差距可能只有零点几秒。起跑慢哪怕0.1秒,也完全可能屈居人后。   而跑程长达四十二多公里的马拉松长跑,其“起跑”就完全不是百米长跑那么紧张了,几乎没有人在乎在起跑时慢了一秒或是几秒。选手们往往是不争分夺秒而是慢吞吞的跑出起跑线的。   为什么?因为,马拉松跑其实是耐力赛。起跑时跑的再快,跑出一段路后没有后劲了,必然落后。   这大概是人们看到马拉松跑与百米跑不同的起跑时,都会清醒的理解的。   可到了孩子的教育“不要输在起跑线”,这所谓的“教育名言”面前,却糊涂了。   不过,人们还是应该清醒的认识:人生确是马拉松长跑,并非百米短跑,因此,输赢不可能由起跑的略早略迟决定。   我们得看到和承认:没有在起跑线论输赢的,把人生的长跑的输赢提前到起跑时,实在是过早。   其实,由于种种原因,每个孩子的生理、心理成熟和能力发展不可能是一样的,即便有他或她可能会起跑慢一点,但只要他或她会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能跑得稳,并有足够的耐力坚持到最后,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中国自古就有“大器晚成”之说,哪里有仅在长跑的“起跑”论输赢的?恐怕正是有足够的耐力坚持到最后者,往往会有所成就。   对于长程的比赛,马拉松乃至登山攀高峰,在一定体力的前提下,均衡的使用体力更重要,而体力的分配,还是智慧的体现(据说,登山者更不看起跑线,他们认为,接近终点的阶段更重要,因为即便是登上世界最高峰,只有最后成功才有最大的意义——这是颇为发人深思的);对于人生的长跑,也当是均衡、智慧更重要。   二、高考“状元”就业绝无“状元”,是为教育警讯,当令家长、学生与教育界高度关注与深思警醒   说到高考“状元”,其职业成就或者说“就业”后绝无“状元”的现象,应该首先说,其实“高考状元”这个“头衔”,本来就太言过其实,对初入世的年轻学子太容易成为一种“捧杀”了。   “状元”的头衔,来源于封建社会的科举,但那状元,是全国一次科考仅有一名,且中状元者将由皇帝直接任命为官。而我们每年高考各省市县都有“状元”,这是多少个“状元”?这名号虽然是比喻,但太离谱。就是要比,现在的“高考状元”,最多能算是“乡试第一”而已。如此给予“状元”的“无上荣光”,往往误导。可以说,恐怕“高考状元”一说,真是不要再用为好。   再说,从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1000余高考"状元"中,没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这一高考“状元”就业绝无“状元”的现象,还让人想到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也让人想到,中国封建社会科考1300年以来的“状元”,据说共有不到600人,但其中真正在历史上留下突出成就、成为顶尖人才的也不多,可能也就有十多人。中国历史上现在还让今人耳熟能详的巨匠、"大家",多数不是状元,往往是考不上状元的人。   当人们将今天的“高考”与封建社会的科考相比的时候,高考“状元”就业绝无“状元”,倒是让人不由要想想今天的“高考”与科考,虽然今天的高考与科考在内容、形式、方法等等方面已今非昔比,为何这两"考"认人总感有相同点?这相同之点,除了"两考结果"都不多见杰出人才外,应该说还有其他,这其中应该有竭尽全力、将成败集注到一点:“考”。   虽然我们今天的“高考”,还是有人认为,总比不考好。但从现在的“高考”到历史上千年的“科考”的"成果"看,要解“钱学森之问”,看来还是非"改"不可的。其中恐怕也是要改集注到“考”的。   人们可能应该从千年“科考”与多年“高考”中看到,真正的人才的选拔,恐不是靠集中几天的、几个小时的答卷能力测试,所能解决的。我们应该有配套的一系列措施来选人才、育人才,那样或许能解“钱学森之问”。从这个意义上可能可以说,高考“状元”就业绝无“状元”,是为教育警讯,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的一个"终点性答案"。   或许还可以说,高考状元“就业无状元”的结果,也在否定上文提到的“不要输在起跑线”。这是在教育结果的“终点线”上的回答和发问:虽然那么多人关心“起跑线”,但是在"高考状元"就业这个终点上“无状元”,说明什么?这确实值得当今家长、学生与教育界高度关注与深思警醒!    三、中国的教育改革是不是倒要从“起跑线”改起?   “起跑线”论,虽然对各个不同的孩子,可能是不适用乃至荒唐的,但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倒可能还是有启发的。   可能可以说,中国的教育改革倒是要从“起跑线”改起的。   首先,"不要输在起跑线"论,大概会是目前正在兴起的“早教”行业最欢迎的一句“教育名言”,但这恐有为利益炒作之嫌,——“早教”业者还是希望能以此误导"望子成龙"的年轻家长们的。    君不见,在“起跑线”的阴影下,家长们都变得紧张、无奈,都不敢懈怠。现在不少幼儿园把小学课程内容提前教了,许多地区学前班办得非常活跃,还有各式各样的“胎教”、“早教”。不少年轻母亲,刚怀上孩子几个月,就开始上各种学习班,听音乐、读诗,朗诵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这真的如某些宣传说的那样重要,甚至会决定整个人生发展吗?看看高考“状元”就业无“状元”的32年,可能人们应该清醒些吧?   关心孩子、望子成龙,但未必懂教育的家长们,是不是也应该了解: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会给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也是为什么在我国儿童中存在大量厌学现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这里因而想到,中国的教育改革,可能应该也需要从规范“早教”起始(而现在“早教”的资格认定,教学规范、早教标准与验收等,还是比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教学机构差得多的)。    这不是要完全否定“早教”,但“早教”会是、已是“教育”的起始点。不规范化,不消除其神秘作用的面纱、高“贵”的价格,还原其本来面目和其本来作用,国家对各级学校的教育改革,恐怕会受到影响与干扰。因为,其后的幼儿园、学前班、小学乃至各级学校都可能会自愿或无奈地承此来自"起跑线"的带有源头示范性的"接力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7-5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时见过,大官大商的子女是高考状元的。
所以,有些人的起跑线,就算做了状元,也是一辈子也追不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7-5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一句他妈的极富煽动性的广告词,
每年至少煽动了中国家长两千个亿的消费激情。
其起源,大概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武汉健民的龙牡壮骨颗粒广告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7-5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本版那篇《一个家长的心里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