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对学习的利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21-11-18 00: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关于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的问题 据调查:目前:中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聊天、游戏、论坛、看电影等等。也有的同学建立自己的网页,甚至开办网站、搞电子商务等尝试,但后者人数甚少。那么请问:在座的同学们上网都干些什么呢?是聊天?玩游戏?还是查资料?×(叫起一位托:说利)中学生上网的利: 第一、 可以开阔视野 第二、 可以对外交流 第三、 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第四、 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 第五、 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 ×(此时,另一托举手,被叫起,说弊) 中学生上网的弊:从长远的角度看去: 第一、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经常上网获取那些零散和不系统的知识,不但不会提高中学生的能力,反而会比以往退化,而且还有不少中学生,因为无法处理过量的信息而患上"信息焦虑"等精神病。此外,据英国的米德塞克斯大学的蒂姆莱贝教授统计,网上非学习信息有47%与色情暴力有关,一旦学生接触到这些信息,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二、由于网络对中学生具有无限吸引力,所以导致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沉溺于网络,从而患上"网络上瘾症"、"网络疏离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这些网虫们不要家人不要同学,脱离现实生活,完全是一群有着程序化思维的类机器人。 第三、网络传播诱发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由于网上传播的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为主,这往往与接触这些信息的中学生脑中积淀的中国文化产生冲击,严重的会形成另一种殖民主义。 第四、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弱化中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网络上以英语的使用率和内容为最多,分别为84%和90%,网上的错别字、病句随处可见,中学生长期与这种语言环境接触,不能不令人担忧。 从我们身边说起: 第一、上瘾问题。大多中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为了聊天和玩游戏。漫无目的的聊天在时间上很难控制,游戏的兴趣持久性,再加上青少年们爱玩的天性,而中学生的自制力又很差,因此很容易造成上网成瘾性。 第二、不健康网站问题。互联网上有一些宣传黄色、暴力等内容的网站,还有一些政治上反动的网站。学校、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接受的思想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由于中学生的是非辨认能力还很差,经常浏览黄色和暴力内容的网站容易使一个人的性格扭曲,严重者会出现人格分裂和精神变态。 第三、荒废学业,影响身体健康问题。青少年自控能力比较差,又不善于取舍,沉湎于网上浏览而荒废学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不仅耽误了学习,甚至犯罪。在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若过长时间与电脑相处,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也使得脊椎变形,身体的健康也受到威胁。 第四、思维能力问题。人的心理状态是在环境与人相互影响中形成的,人的思维是一种内在的交谈,人的经验、词汇、语言等共同形成了人的逻辑思维方式。学生长时间地与电脑打交道,容易使他们形成的基本思维与电脑的符号式思维相同,零碎的符号式机械思维代替了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随意叫一位同学)对策:第一、学校、教师加强监管。 第二、家长合理监督。 第三、社会加强管理。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总述:咱们中学生们要端正上网的动机,千万不要雾里看花,愿用你们的一双慧眼,把网络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网络本身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它给我们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归根结底在于如何利用它、掌握它、发展它。听过我与陈盼关于网络利弊的见解,希望大家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多多利用网络中的利,杜绝其弊,在网络世界中,你,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8 00: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网络游戏的是是非非 说起网络游戏,人们很有可能想到“电子海洛因”、“电子毒品”这些词语,想到一些青少年学生因为玩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想到游戏中的暴力、色情内容蚕食了学生的稚嫩心灵。 确实,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影响。 然而现实状况又十分严峻,目前,网络发展十分迅猛,我国上网人数已经超过9000万人,其中上网人群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17.3%,而玩游戏已经成为网民上网的重要因素。这就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了网络游戏大军。 面对网络游戏逐渐蔓延的这一现实,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其实,说到网络游戏,我们有时习惯于从印象出发,很少有人仔细琢磨过网络游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很少有人认真研究过网络游戏的利与弊。如果我们仅仅凭印象说话,也就难以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难以制定出有效的对策。 眼下,暑假即将来临,在网络已经成为孩子们假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下,在孩子们不可避免接触网络游戏的情况下,我们应当从多个侧面、多种角度研究和思考网络游戏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系,诸如学生为何喜欢网络游戏,一些学生为何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游戏能否为教育所用,等等。 为此,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刊发一些专家、教师对网络游戏的思考和看法,以期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共同探讨,以便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编者 近年来,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魔力”。有时候它扮演着正面的角色:校校通工程、校园网建设、数字化校园……;有时它又上演着一幕幕悲剧,学生混迹于网吧,沉溺于游戏…… 教育工作者应直面游戏、研究游戏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教科研中心潘华东认为,耳闻目睹的众多案例给我们不断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网吧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游戏耽误了学生们的学业。对此我们都深知: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了! 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学生为什么会去网吧,游戏为什么有吸引力?这些吸引力对于我们的教育有何启迪? 细想起来,我们有时候习惯于把“游戏”和“学习”对立起来。事实上,游戏和学习是可以融合的。回想我们小时候学习语言、学习走路、学习认识世界、学会与人交往,哪一种知识和技能不是在“玩耍”中学会的?只不过当我们长大时,游戏逐渐被课程所代替罢了。 其实,游戏是人类的天性,孩子们自然喜欢游戏,即使是成人,你也不得不承认:玩,总是快乐的! 目前,网络游戏所创设的逼真的虚拟世界似乎空前繁荣。然而,尽管虚拟世界光怪陆离,貌似繁荣,事实上和我们真实世界形成的初期惊人相似。这个虚拟世界目前已经经过了“开天辟地、万物生长”的阶段,正处于“原始蒙昧状态”。此时,如果没有教化,没有道德规范,必然就是一片混乱。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孩子们需要健康的游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鼓励、引导、扶持软件开发企业,开发和推广弘扬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特点、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游戏软件产品。” 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要履行这个职责,研究教育对象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的学生对游戏如此喜爱,虚拟世界又是如此精彩,而且亟待规范,教育工作者岂能置若罔闻? 我们习惯于将教师比喻为“园丁”和“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要把花草养育好,就必须研究不同的花草适合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酸碱度、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光照、空气的成分影响,等等。我们绝对不会傻到怕花草被风雨摧残就不给花草雨露,怕花朵被太阳晒枯就拒绝给花草阳光。 孩子们喜爱游戏,游戏这种形式并无过错;孩子向往虚拟世界,虚拟世界本身也无过错。有过错的是现在大人们制作的很多游戏内容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大人们创造的虚拟世界不适合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解决之道就是遵循自然规律,教育工作者应进入网络游戏的研究之中,包括开发和提供适合孩子们玩的教育网络游戏,去抢占滩头阵地。只有因势利导,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面对网络游戏,教育工作者应直面游戏、研究游戏,这也是我们的职责! 我们不要简单地把电子游戏“妖魔化”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义兵是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电脑游戏与青少年发展”主持人,他觉得,电子游戏对青少年发展确实具有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也不必“谈虎色变”。只要家长、老师正确认识、妥善引导,我们不仅可以避免其负面影响,而且能利用其促进孩子的发展。 ——电子游戏是信息时代德育的新渠道 电子游戏和网吧的黑色形象让人们觉得电子游戏是道德教育的大敌,实际上,道德教育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的,不断成长着的青少年所应该学习的道德准则和内容也应该涵盖信息道德。电子游戏的规范性、公平性以及竞争性为新时代的青少年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渠道。事实上许多游戏都具有德育价值,也有一些电子游戏本身就是德育游戏,譬如我国的“学雷锋”游戏。 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的道德都是一个包括有许多规则的系统,而一切道德的实质就在于个人学会去遵守这些规则。”任何一款积极健康的游戏,都有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游戏规则。玩家游戏的过程也是实施规则、建构规则的过程,游戏中所形成的对规则的遵守也会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这对塑造玩家遵循社会规则的品质是有益的。 德育是对受教育者“知、情、意、行”即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综合培养。在电子游戏中,玩家不仅获得对游戏规则的认识,更要把这些规则付诸实施,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知、情、意、行”的过程。譬如在经营类、战争类游戏中所体现的公平性以及善恶分明的角色设计,能够激发选手的道德情感,并形成为实现最终的目标努力克服困难的道德意志。 ——电子游戏是青少年智能开发的新途径 青少年正处于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电子游戏对人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要素方面的训练使其足以为现代学校智育提供重要补充。 从一定程度上说,一般的电子游戏需要智力的参与;一些比较好的游戏,也具有较高的智力价值,譬如“模拟城市”游戏就被一些国家的学校当作地理教学的工具来使用,我国也有老师作这样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看,电子游戏更能挖掘人的多方面智能。电子游戏需要用身体运动表达思想,各种电子游戏都对语言文字、逻辑推理、视觉空间智能的开发有直接的反映。电子游戏所包含的游戏音乐、比赛所品尝到的失败的滋味和胜利的喜悦……各项智能的挖掘都能在电子游戏中找到相应的触发点。 ——电子游戏是青少年体育的新内容 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体育的概念人们已不再陌生。数字体育是信息技术与体育相结合的产物,包括用信息技术管理、开发、体验和传播体育。电子竞技也已经被国家体育总局定为我国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目。 电子竞技即属于数字体育中的“体验体育”。首先,电子竞技中的体育模拟游戏类可以让体育爱好者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如“FIFA2004足球”让千万球迷体验到用思想踢球的快感,实现指挥世界级强队夺冠的梦想,这是体育教育精神层面内涵的集中体现。其次,电子竞技运动本身对人的心、手等方面协调能力的锻炼,刚好实现了体育对身体灵活性、动作敏捷度的追求。再者,电子竞技还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它不仅可以作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渠道,还可以在培养人际交往技能等方面发挥作用。 ——电子游戏给青少年审美活动带来新体验 学校美育的目标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优秀的电子游戏从画面、场景到人物、剧情等,都需要从美育的角度进行设计,否则就没有“卖点”,难以吸引人,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享受游戏设计者对美感的追求,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感受美、鉴赏美甚至创造美的能力。 另外,电子游戏还会带动一些创造性的设计活动,如主题图片设计、专题征文等,激发了青少年玩家的美好情感,比如即时策略游戏STARCRAFT星际争霸,由于有很强的情节性,玩家对其倾注着无限的感情,由此他们可以撰写出不同题材的“星际文学”。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职责是不要简单地把电子游戏“妖魔化”,而需要从积极、健康、安全的角度,在青少年的游戏选择、游戏过程、游戏行为、乃至游戏开发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网络游戏其实是一种娱乐手段,并无所谓功过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贺杰认为,网络游戏其实就是一种娱乐手段,并无所谓功过。当您登录到虚拟世界,操作着屏幕里的人物东南西北的走动,在体验另一种不同人生乐趣的同时,也得到了休闲,得到了娱乐,游戏也就达到了为你服务的目的了。而如果过于沉迷其中,书也不念了,工作也不做了,饭都不吃了,那就失去了娱乐的本质意义,也背离了游戏的初衷。 当然,我们教育工作者也要思考一下,在网络如此普及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设计一些网络教育游戏,这样既适应了时代发展,又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何乐而不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