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的构造(七年级下册教案)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07-5-19 20: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ckzl.net/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0287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储热库。所谓地热能就是地球内部蕴藏的热能。有关地球内部的知识是从地球表面的直接观察及钻井的岩样和火山喷发、地震等资料推断而得到的。根据现在的认识,地球的构成是这样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实心椭球体,表面积约为51000X 104km,体积约为10833 x 108km3,赤道半径为6378km, 极半径为6357km。地球的构造好象是一只半熟的鸡蛋,主要分为三层,在约2800km厚、温度在1000°C的铁-镁硅酸盐地幔上有一薄层(厚约30km)铝-硅酸盐地壳,它的厚度各处不一,介于10~70km之间,陆地上平均为30~40km,高山底下可达60~70km,海底下仅为10km左右;地幔下面是液态铁-镍地核,其内还含有一个固态的内核,温度在2000~5000℃之间,外核深2900~5100km, 内核深5100km以下至地心。在6~70km厚的表层地壳和地幔之间有个分界面,通常称之为莫霍不连续面。莫霍界面会反射地震波。从地表到深100~200km为刚性较大的岩石圈。由于地球内圈和外圈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所以其间有黏性物质不断循环。地球内部各区段情况如下表所示。 区段 状态 结合带 深度[km] 温度[°C] 密度[g/cm3] 成分 区段 地壳0 0-50岩石圈 刚性板块 10-20 2.7 钠、钾、铝硅酸盐莫霍 6-70 500-1000 30 铁、钙、镁、铝硅酸盐 地幔固态固相线 100-200 1200黏性物质3.6-4.4 铁、镁硅酸盐 软流圈固相线 700 1900刚性地幔地幔固相线 2800 3700 4.5-5.5 铁、镁、硅酸盐和/或氧化物 地核 液态地核固相线 5500 4300 10-12 铁、镍 固态中心 6340 4500 铁、镍大洋壳层厚约6~10km,由玄武岩构成,大洋壳层会延伸到大陆壳层下面。大陆壳层则是由密度较小的钠钾铝一硅酸盐的花岗石组成,典型厚度约为35km,但是在造山地带其厚度可能达70km。
地壳好像一个“筏”放在刚性岩石图上,岩石围又漂浮在截性物质构成的软流圈上。由于软流圈中的对流作用,会使大陆壳“筏”向各个方向移动,从而会导致某一大陆板块与其他大陆板块或大洋板块碰撞或分离。它们就是造成火山喷发、造山运动、地震等地质活动的原因。在图1中的箭头表示了板块和岩石围的运动及其下面黏性物质的热对流。地幔中的对流把热能从地球内部传到近地壳的表面地区,在那里热能可能绝热储存达百万年之久。虽然这里储热区的深度已大大超过了目前钻探技术所能达到的深度,但由于地壳表层中含有游离水,这些水有可能将热储区的热能带到地表附近,或穿出地面而形成温泉,特别在所谓地质活动区更是如此。参考资料:http://www.n318.com/edu/freeja/cz/qinianji/bsdbsxxc/200605/edu_329127.html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5-19 20: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金坛市洮西中心小学王晖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科学知识: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自然观。教师准备: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若干。学生准备:煮熟的鸡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师:在教学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好不好?2、师: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做? 3、师:把你们准备的实验方法记录在实验册24页中。(记录方法)4、师:现在老师就让你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实验,注意在实验中要及时记录你所得到的信息,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5、学生动手操作,填写实验册。6、师:看来大家的实验都差不多了,有些同学也胸有成竹了,下面老师请大家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进行实验的,你得到的信息是什么,你的判断又是什么?7、学生汇报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能提示学生完整的表达)二、了解地球内部构造。1、师:刚才同学们说盒子里的物体的时候,都用到了“好象”这个词,说明大家对这个实验的结果还不能肯定,这仅仅是一个猜测而已。地球也象一个无法打开的胶卷盒,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2、学生汇报。(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注意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和判断。)3、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科学家们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并了解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让学生进行观看。)4、师:科学家们可以通过从这些地表现象进行观察和推测,也可以通过发射地震波来进行检验,我们可以来了解一下。5、师:看到这个地球内部的构造示意图,你觉得像什么?我们切开鸡蛋观察一下,对照你所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册P24页画一幅切开的鸡蛋图,并标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学生看大屏幕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再剖开鸡蛋,画图。)6、谈话:对于探究地球的内部构造,科学家们还有其他的一些想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学生观看)如果你是地球,你会同意这项计划吗?小组讨论一下,说出自己的观点及依据。7、学生小组讨论。8、全班汇报交流。三、制作地球构造模型。1、师:同学们现在对地球的内部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有兴趣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吗?(课件展示“大家来动手”)2、师:那先说说你的制作步骤。3、学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骤,教师注意及时进行归纳。4、学生动手做地球模型。(教师播放音乐)5、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以及制作时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四、课堂教师小结。师:对于地球内部的构造,现在仍然是一个迷团,科学家也仅仅是一种预测。老师希望你们课后能多搜集一些有关地球内部的资料带到班级来,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好吗?师:下课!教案示例——《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学重点】1.地壳变动的证据;2.地球的内部结构;3.火山活动给人类生产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4.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地壳是变动的 提问:人们是怎么想到地壳是变动的? 阅读教材,寻找证据2.地壳变动的证明 提问:除了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之外,还有那些现象能证明地壳的变动? 阅读教材,或者回忆课外阅读的相关知识,结合生活中的野外观察经验回答问题。3.地球的内部构造 提问: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但人类的活动范围从来就没有真正深入到地球内部,科学家们是如何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的呢?(教师提示:假设一个不透明的纸箱中装了一个物体,让你猜测其中可能是什么东西,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阅读教材,通过和煮熟的鸡蛋对比,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球的内部结构。讨论:当我们不能直接了解某一事物的构成以及特征时,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式去了解它?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研究活动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4.火山 提问:你听说过火山爆发的新闻报道吗?如果有,是在哪里出现的? 提问:火山活动有哪些不利和有利的影响? 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火山爆发时可能出现的景象。讨论:火山活动对人类生产生活有那些有利和不利影响?有利:不利:5.地震 提问:你听说过地震吗?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吗?活动:双手握住竹筷,均匀用力直至断裂,体会断裂时的感觉。提问:世界上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地震?这与发生火山活动的地方有什么相同之处?这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问题。观察教师活动,或者自己实验。并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阅读教材中火山和地震分布图,回答问题。6.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提问:你听说过哪些地震前兆?设想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如果发生了地震,应该怎么办?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7.我国的地震 提问:你知道在我国发生过的大地震有哪些吗?请你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我国地震灾害的发生情况,说说在地震前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查阅资料,回答问题。课外制作板报,宣传相关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