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故事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09-12-3 23: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齐鲁长勺之战,也就是曹刿论战的那次战例,是齐国扩张中的一次著名的败仗,鲁国以弱胜强,强调一鼓作气。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妄图称霸,召开会盟,结果轻车简从被楚国活捉,并被押着攻宋都商丘,久攻不克,后鲁国调停,宋襄公得以释放。宋襄公想要报复楚国,可又自知不是其对手,就先攻楚的盟友郑国。楚国发兵来救,双方在泓水一战。宋襄公坚持仁义之战,结果大败,自己也受重伤,次年身亡。可惜,建文帝那个糊涂蛋居然不汲取教训。晋楚城濮之战,重耳的成名之战。重耳归晋后,扩张势力,拉拢楚的盟友投向自己,与楚交恶。楚将子玉率楚军与重耳战于城濮,重耳退避三舍以慢敌军,楚军大败,子玉自刎。晋楚邲之战,楚庄王即位后极力扩张,吞并了郑,晋发兵救郑,双方战于邲,晋军大败,争渡黄河自相砍杀,楚军饮马黄河。秦晋的三次崤之战,秦国趁晋文公新丧,出兵讨伐反复无常的郑国,可是在半路上就被郑国发现。郑国向晋求救,晋于崤山埋伏,大败秦军。此后,秦晋在崤又大战两次,最后一次秦国终于取胜。吴楚争霸,因为吴国运用孙武的谋略以运动战以疲楚军,来抵消自己劳师远征的劣势。双方接较大的接触战有十余次,没有固定地点,所以战役名称没有用地名表示。孙武通过消耗战拖垮了楚军,并攻入了楚国都城郢。但是,由于吴国的内乱,吴国的远征军最终以失败告终。不过这一战可是运动战的先河。吴越欈李大战,吴国因为吴楚大战之时,越国经常骚扰吴国后方。吴国收兵后,着手伐越,双方在欈李大战一场。越国明显占劣势,但是陶朱公范蠡耍了自己的小聪明,让死士自杀于阵前。吴军在观看中不知所措,被越军包围,吴王阖闾战死。吴越夫椒大战,吴王夫差为报父仇,精心筹备后再次伐越。双方战于夫椒,越军大败,越王勾践投降。吴越囿没之战,越王勾践趁吴王夫差率军出征中原之时伐吴。吴军仓促回防,分别于囿、没两地大败,最终在吴都郊外被全歼。一不小心都两点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12-3 23: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楚之争:  齐桓公死后,竖刁、易牙等为乱,五公子夺位,齐国内乱不止。据说,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互相战争,箭矢射到了齐桓公的尸体上,都没有人顾及。南方的楚国兴起,楚成王消灭了其北方的几个小国之后将矛头指向中原。宋襄公以拥立齐孝公、平定齐乱之功,试图再次大会诸侯以成为霸主,但宋国实力威望不足,反而见辱于楚。宋襄公十五年(前638年),宋楚两军交战于泓水。楚军渡河时宋大司马子鱼建议宋襄公“半渡击之”,宋襄公称趁敌渡河时攻击是为不仁不义拒绝建议;楚军渡河后子鱼建议趁楚军列阵混乱之时攻击,宋襄公再次以不仁不义为由拒绝。楚军列阵完毕后发起攻击,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中箭,次年因伤重而死。楚国称雄一时,楚成王成为了有其实而无其名的霸主。公元前632年,为争夺中原霸权,晋军谋略制胜,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大败楚军,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4月,晋、楚两军为争夺中原地区霸权,在城濮交战。楚军居于优势,晋军处于劣势。晋国下军副将胥臣奉命迎战楚国联军的右军,即陈、蔡两国的军队。陈、蔡军队的战马多,来势凶猛。胥臣为了战胜敌人,造成自己强大的假象,以树上开花之计,用虎皮蒙马吓唬敌人。进攻时,晋军下军一匹匹蒙着虎皮的战马冲向敌阵,陈、蔡军队的战马和士卒以为是真老虎冲过来了,吓得纷纷后退。胥臣乘胜追击,打败了陈、蔡军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12-3 23: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时期,秦襄王,和赵国的长平之战,赵国死伤30万;然后秦国末年,项羽的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