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给我推荐一首古诗带理由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09-12-5 22: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雪 梅 〔宋〕卢梅坡① 梅雪争春未肯降②, 骚人阁笔费评章③。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②降(xiáng),服输。③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译诗】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12-5 22: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作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作者时任密州知州。词的上片望月抒怀,因望月而对天上生出种种奇想。下片对月怀人,书写对其弟子由的怀念之情。全词气势贯注,挥洒自如,不加雕琢,一片神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足见此词已独步当时。开头四句连续提出连个疑问,反映出作者对清明美好世界的向往,体现出作者对理解自然现象的一种追求。“明月”两句是从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两句脱胎出来。“今夕是何年”是用唐牛僧儒《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成句,但用到这里,则成为全篇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欲乘风归去”以下五句,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构想,表现作者神往美好世界而又离不开现实的矛盾复杂心理。下片由望月幻想而转到现实。“转朱阁”三句写时间的推移,写月亮的移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二句又向明月呼问,月圆而人不团圆,因此,对中秋月圆的责问,问得无理,但却问得有情。“人有悲欢离合”三句又宕开笔触对上述责问作解释,说人间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从古来都是如此。从而对自己的政治遭遇,人生的不如意,归结为“古难全”,以此劝慰子由,也宽慰自己,五句大起大落,极顿挫之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结二句表达作者的愿望:但愿大家长寿健康,虽分隔千里,却能共望明月以寄相思之情。唐圭章先生说:“原意虽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出,然公(苏轼)加‘但愿’二字,则情更深,意更厚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12-5 22: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锦瑟
唐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 ,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它们创造出明朗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