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乡愁”的古诗词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7-5-31 20: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