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没有描写腊石的诗句或相关典故呢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7-6-2 08: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赏石文化,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的滥觞期、先秦时代的萌芽期、秦汉时代的发展期、唐宋时代的繁荣期、明清时代的鼎盛期、20世纪上半叶的衰落期至下半叶的复兴期,经历了一个数千年以上的漫长的曲折的发展历程。
赏石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早就传播海外,流传至日本、韩国及世界各地,形成当今海内外现代赏石文化的热潮。
中国的赏石品种繁多。近年来兴起的腊石,盛产于岭南,以其腊质感强得名。广西和广东等地的山间溪涧多有之。古时代由于岭南地处偏僻,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赏石文化的传入和发展,比北方以及中南地区落后。岭南的赏石中,尤以腊石为重,并为文人雅士所发现和赏识,其年代,距今不过三几百年。根据史历所载,只可以追溯到明清年代。宋代杜绾著的《云林石谱》所列举的一百一十多个石品条目和明代计成著《园治》选石章中所收集列举的石种,腊石都没有名列其中。直至明末清初广东著名学者屈大均著的《广东新语》才提及腊石,并铭之曰:“一卷蒸栗,黄润多姿。老人所化,孺子其师”。明清年代传留至今的古旧腊石,在广西和广东的名胜古迹和石玩收藏家中都珍藏不少。如广东揭阳市的清代县衙遗址里有一块鱼形黄腊石,清朝洋务大臣丁日昌当时所作的《寄寓石鱼斋》诗中所指的石鱼斋,就是存放这块鱼形腊石的地方。清代广东顺德著名藏石家梁九图说“凡藏石之家,多喜太湖石、英德石,余则最喜腊石”。
腊石的特征五彩缤纷。有乌腊、白腊、红腊、彩腊和黄腊等多种。其中以白腊为珍稀,黄腊为普遍。黄腊中又分蜂腊、柑腊、赤腊、蜜腊和甜果腊。人们往往以红腊象征喜庆临门,白腊象征洒脱秀逸,乌腊象征稳重大度,黄腊象征富贵满堂,彩腊象征如意吉祥。总之,腊石给人们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雍容高雅的印象,富贵吉祥的象征。这些,正是腊石所具有的一个为其他石种所不能比拟的天生丽质的特点。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爱慕不已。对腊石的审美鉴赏,与其他石种大不相同。其他石种以丑为美,要求皱、瘦、透、漏。腊石则以美为美,要求以石质为本:晶莹润泽,冰肌玉质;以石色为容:黄腊如金,白腊如雪,乌腊如墨,红腊如霞,彩腊如虹;以石形为貌。形神兼备,惟肖惟妙。若三者俱全,堪称腊石之隽品。
腊石的用途甚广,除主要用于摆设厅堂书斋供人清赏外,还可用作园林立石、盆景独石、水旱盆景附石和山水盆景的砌石。此外。亦可经过人工雕琢成为精巧的工艺品。但最具有观赏价值、珍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是不经过任何人工雕凿,而以其纯天然的鬼斧神工所形成的美,配以古雅的紫檀、酸枝或梨木等的精制几座,相得益彰,才是最珍贵、最受人喜爱的。腊石,虽然已成为时下石玩中的宠物,不但热浪遍及神州大地,且已风靡东南亚国家,但由于腊石的兴起较晚,有关腊石文化的研究不深,宣传不广,展览不多,特别是对腊石经过调查分析,能系统、全面、深入地写成专题著作等方面还是空白。因此,腊石给世人只有一个美印象,对其内涵和实质性的认识是很不够的。
《中国岭南腊石》可谓从古至今出版的第一本腊石专著,希望它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引发后继不断!亦希望它从零突破,带给国内外爱好腊石的读者一点新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