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古代宫廷女子等级如何划分?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07-6-24 05: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一品:嫔 从一品:贵人 正二品:昭仪 从二品:淑仪 正三品:昭容 从三品:淑容 正四品:昭媛 从四品:淑媛 正五品:尙宫 尙仪 从五品:尙服 尙食 正六品:尙寝 尙功 从六品:尙正 尙记 正七品:典宾 典衣 典膳 从七品:典设 典制 典言 正八品:典赞 典饰 典药 从八品:典灯 典彩 典正 正九品:奏宫 奏商 奏角 从九品:奏变徵 主徵 奏羽 奏变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6-24 05: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宫女制度  宫女即“宫中女官”的简称,指的是在宫中担任官职的女人。朝鲜王朝王宫中的大殿、大妃殿、中殿、东殿等,内设不同部门,如御膳厨房、退膳间、饼果房等,宫女们就在这些部门当差。此外,国王、王妃、王子和公主的日常起居饮食也都由宫女负责,宫女的需求量很大。王宫每年从民间招收女孩入宫,中人、白丁的女儿都可以报名。这些女孩入宫以后从小宫女做起,以后可以晋升为内人、上赞内人、尚宫、最高尚宫、提调尚宫等。女孩入宫当小宫女的年龄,由四五岁至十多岁不等。宫女要接受很长时间的训练,要熟悉宫廷礼仪,以备长大以后派往大殿,担任国王身边的“至密尚宫”。每个入宫的孩子会由一个内人或尚宫管教,尚宫担任老师兼母亲的角色,大家在同一个房间生活。小宫女在宫内学习礼仪以及技术,大约8至10年后可参加考试,合格后正式成为九品官阶的内人。宫女通过内人考试即意味着正式成为国王的女人,一生不能婚嫁。内人再经过数十年的磨练后,可以参加尚宫考试。通过考试获赐碟纸与发盘,取得正五品官阶。以后,可以升任更高官阶的最高尚宫、提调尚宫。王宫内所有妃嫔及宫女,均属内命妇,内命妇之首是王妃。作为宫女,要离开王宫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再有就是服侍的主子病逝,守丧3年后才可离开宫廷。宫女离开王宫以后仍不能婚嫁。  朝鲜王朝内命妇的品阶:(在这里我还是想再强调一点,朝鲜王朝是没有皇后的,只有中国有皇后,朝鲜王朝的国王不过是郡王爵,因此他的正妻,只能称之为王后,王后掌管内命妇,其本身是不列入品级的。)  正一品:嫔 从一品:贵人  正二品:昭仪 从二品:淑仪  正三品:昭容 从三品:淑容  正四品:昭媛 从四品:淑媛  正五品:尚宫 尚仪 从五品:尚服 尚食  正六品:尚寝 尚功 从六品:尚正 尚记  正七品:典宾 典衣 典膳 从七品:典设 典制 典言  正八品:典赞 典饰 典药 从八品:典灯 典彩 典正  正九品:奏宫 奏商 奏角 从九品:奏变徵 奏徵 奏羽 奏变宫  朝鲜王朝尚宫品阶:  一品提调尚宫(以大殿的最大)、大妃殿指定尚宫(大妃指定)  二品东宫(世子)殿提调尚宫  三品副提调尚宫  四品最高尚宫  五品正殿尚宫(包含至密、烧厨房等)  六品东殿尚宫(包含至密、烧厨房等)  七品偏殿尚宫(包含至密、烧厨房等)  八品训育与监察尚宫(未能直接侍奉上殿或偏殿,品阶较低)  九品上赞内人  正殿、偏殿的尚宫除了有特别指定的之外,其余均交由提调尚宫分派,东宫殿则由东宫殿提调尚宫分派。另外,生前有特殊贡献或功绩的尚宫,可由国王下旨,封为正四品尚宫。  医女制度  医女制度是1406年(太宗六年)建立的。因为男女有别的观念越来越严格,内宫女眷忌讳被男性医官诊治,即使病入膏肓也不就医。为方便内宫女眷及其他女性的就医需要,培养医女就成为必须。医女属一种看护性的工作,一般中人都不情愿让自己的女儿去做这些事。该制度创立之初,便由官厅指定由贱民身份的婢女充任。当时选择汉阳官衙的女性官婢在惠民署学习。在地方也挑选10到15岁左右的官婢前往惠民署接受教育,学成后从事医疗工作。这样,地方上的妇女在生病时也能得到救治。在世祖时代,还设立奖惩法,规定医女每月必须阅读的书籍,并进行严格的考核,成绩优秀者由政府提供俸禄,不合格的则在官署中做杂役,到医术稍有进步才能恢复医女身份。成宗时,将医女分为内医、看病医及初学医三个等级。  燕山君时,医女制度逐渐变质,医女被迫参加宴饮等娱乐活动,身份等同妓女。中宗即位后,着手革除弊政。他明文禁止召唤医女参加达官贵人的宴会,但并没有彻底消除这种陋规。在电视剧《大长今》中就有长今因拒绝出席宴饮活动而受到老师报复的情节。  医女接受教育时,需先修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道家经典及其他诸子经典,学好经典后,才学习看病、助产、把脉、针灸等医术及研读医书。在剧中有这样的情节,医女阿烈在陪护连生时朗读的是老子《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长今在医女考试的时候能流利地背诵《孟子见梁惠王》。韩医与中医是一脉相承的,但在医理上,韩医除了阴阳五行思想外,对道家的有无辨证、《周易》的象数辨证、儒家的天人合一等思想综合引申为医学哲学,分析病理,辨症施治。熟读、背诵儒家及先秦诸子经典,是韩医医德、道行和医术的体现。医者儒学修养与朝鲜王朝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根本的国策有直接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