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剧音乐历史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7-6-17 18: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舞剧音乐是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表现思想内容、发展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不但担任舞蹈的器乐伴奏,而且音乐本身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角色内心感情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正如人们曾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也是作曲家为各种类型的舞剧所写的音乐称。舞剧音乐是舞剧的灵魂,它是表现剧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运用比较欣赏法,归纳出舞剧音乐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渲染舞台气氛等手段来揭示和表现剧情。 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舞剧音乐创作。建国以后第一批舞剧音乐是从《张羽煮海》(刘式听曲)、《东郭先生》(苏夏曲)这类小型舞剧起步的。到了五六十年代,大型古典舞剧《宝莲灯》(张肖虎曲)、《小刀会》(商易曲)在当时众多舞剧音乐中脱颖而出。其时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舞剧作品涌现出来,其代表作为《五朵红云》(彦克等曲)。1959年我国出现了第一部芭蕾舞剧《鱼美人》(吴祖强、杜鸣心曲),至“文革”前,著名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吴祖强、杜鸣心曲)、《白毛女》(严金萱、陈本洪等曲)把中国舞剧音乐创作水平推上了新境界。“文革”中后期,中型芭蕾舞剧《沂蒙颂》、《草原儿女》虽在当时也被定为“样板戏”,但其音乐创作质量远不及《红》、《白》二剧。
新时期以来舞剧音乐创作真正进入了黄金时代。民族舞剧《丝路花雨》(韩中才等曲)、《凤鸣歧山》(刘念勋曲)在音乐创作上各有建树;芭蕾舞剧《魂》(奚其明曲)、《家》(田丰曲)、《祝福》(刘廷禹曲)、《林黛玉》(石夫曲)、《雷雨》(叶纯之曲)、《阿Q正传》(金复载曲)在当时颇有影响。
从80年代中期起,一批"新潮"作曲家介入舞剧音乐创作,引起从观念到技法的巨大变革。《窦娥的呼唤》(马剑平曲)、《秦王扫六合》(石铁曲)、《黄土地》(谭盾曲)、交响舞剧《无字脾》(杨立青、陆培曲)等作品运用现代观念、思维和技法,对舞剧主题作了新颖独到的音乐阐释,令人耳目一新。
90年代以来,舞剧音乐创作数量更加可观,约有50 部。《阿诗玛》(万里、黄田曲)、《边城》(扬天解曲)、《春香传》(朴瑞星、金正曲)、《丝海箫音》(吴少雄、林荣元曲)、《森吉德玛》(王竹林等曲)、《南越王》(石夫曲)、《远山的花朵》(彭涛曲)等,都是获“全国文华音乐创作奖”的作品。这些舞剧、音乐更具有崭新的鲜明的民族个性,以重要的一翼显示着音乐创作的勃勃生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芭蕾也得到了发展。1958年7月1日,北京舞蹈学校首次上演了《天鹅湖》。1959年冬,中国第 1部芭蕾《鱼美人》(吴祖强、杜鸣心作曲)在北京公演,获得很大成功。1964年又出现了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红色娘子军》(吴祖强、杜鸣心、施万春等作曲)和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白毛女》,得到舆论界的好评。近年来又出现了不少芭蕾新作,如根据中国文学名著改编的《魂》、《阿Q》、《林黛玉》、《雷雨》和外国文学名著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