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非我愿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07-7-1 22: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 去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铃深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7-1 22: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韬铃深处》
戚继光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 去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二十多年前,明史专家黄仁宇先生所撰《万历十五年》中文版由中华书局推出,轰动一时,“戚继光——孤独的将领”一篇赫然其中。在重文轻武的明代政权中,任何一个武臣都将注定是孤独的将领。黄仁宇先生说:“在军队以外,人们所重视的是安详的外表、华丽的文辞、口若悬河的辩才以及圆通无碍的机智。”武将不但事事受到文官以及太监们的钳制,而一旦退休后也得不到妥善的安排。对于一个北部边境长期受到蒙古骑兵骚扰的明王朝来说,轻视武将与重视边防恰成一对非常尖锐的矛盾。这对矛盾一直到明朝灭亡也没有得到解决 。当然,明王朝也出现了一批善于指挥作战的文臣,如于谦、王越、杨一清、王守仁、袁崇焕、孙承宗等,但是,这些文臣毕竟只是个体,不足以支撑整个军事防御体系,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依然成为明代边防的的致命伤。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出生于一个武将世家。六世祖戚祥随着朱元璋的义军南征北讨,最后战死在云南。从此,戚家就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戚继光在家庭的熏陶下,自小就读书习武,并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父亲戚景通去世时袭职,时年十八岁。明制,指挥佥事的品秩是正四品,相当于文官中的知府一级。应当说,十八岁的戚继光承袭此职后,应当是少年得志了。但是,他还有更高的追求,并不想躺在先人留下的资本上睡大觉。嘉靖三十一年(1552),他参加在山东举行的乡试,中了武举。据明末学者许孚远的介绍,一般参加武举的人,通过第一场马上射考试的仅十分之七,通过第二场步下射的仅十分之三,再通过策论考试的就仅为二十分之一了。因此,戚继光中武举,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了。根据嘉靖初年所定的制度,每年十月举行各省的武举,次年四月即举行武会试。中举后的戚继光在次年的会试中并不顺利,恰逢蒙古俺答部大举入侵,进逼北京。应试的武举子们,便由朝廷组织,临时参加防御工作,并留在北京,直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这年夏天,戚继光升任为署都指挥佥事一职,成为山东都指挥使司的一名官员,秩正三品。离开京城前的戚继光,曾赋一诗,名为《马上作》。诗云: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后来的岁月,确如这首诗中所言,一生戎马倥偬。对于明代中后期东南沿海的居民来说,倭寇就像是一个梦魇(yàn),长期让他们无法有安定感。戚继光生活的山东沿海地区,素来就是一个不平静的地域。从元代末年起,这里便经常受到倭寇的骚扰。他的先辈世袭的登州卫,也是山东海防的前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是十九岁的戚继光在读兵书时于空白处无意中写下的。也许,这种很随意的创作真正反映了戚继光的理想。面对骚动不安的海疆,戚继光的内心,充满着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是一种光宗耀祖的奢想,而是保国为民的理想。所以,当嘉靖三十二年戚继光被任命为署都指挥佥事,专任山东防倭之责时,他获得了实现其理想的最佳机会。此后的十余年中,他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等地御倭。然而,相对于浙江、福建等地来说,山东的倭患相对较轻。戚继光在山东所能做的,多半是整顿军纪,加强防备。真正能展现他的军事才能的地方,是后来在浙江和福建的抗倭战场。嘉靖三十四年(1555)秋天,戚继光来到浙江,任浙江都司佥书,管理军队的屯田事宜。当时,浙江沿海的倭寇非常猖獗。嘉靖三十二年,曾有一队四十余人的倭寇因为失落了船只,便上岸抢劫,窜入浙江平湖、海盐等地,杀死大批官军,然后从容夺船出海。嘉靖三十四年,又有数十人的倭寇从浙江平湖入境,转掠杭州附近,又经淳安深入南直隶的歙县,迫近芜湖,再绕了一个大圈,转回宜兴、武进,一路杀人越货,虽然最终被歼,但被他们杀伤的据说有四千人之多。要知道,南京当地驻军按额有十二万,居然听凭这么一小股倭寇横行内陆。所以,黄仁宇先生说:“这样的军事行动,在世界战争史上亦当称为罕见。”由此可见,当时明军已经腐败,缺乏战斗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7-1 22: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 去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韬铃深处》 这是他在浙江抗倭时所作。 戚继光(1528~1588)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 晚号孟诸。祖籍河南卫辉,后迁定远(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生于鲁桥(今山东济宁东南)。出身将门,自幼喜读兵书,勤奋习武,立志效国。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二十五年,分管屯田。二十七年起,连续五年率卫所士卒戍守蓟门(今北京昌平西北),春去秋归。二十八年十月,中武举。二十九年,赴京师(今北京)会试,时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率军威逼都城,上陈守御方略,临时任总旗牌,督防京城九门。三十二年,实授都指挥佥事,领山东登州、文登、即墨三营24卫所兵马,操练水军,整顿军备,抗击入侵山东沿海的倭寇。他赋诗言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止止堂集》)。三十四年七月,调任浙江都指挥使司佥书,司理屯田。次年,以足智干练升都司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在龙山(今属宁波)、缙云、桐岭与倭寇三战三捷。乘胜追击逃倭遇伏,沉着应战,果断指挥,迫倭寇遁逃入海。实战中,察知明军作战能力较低,难以抗倭,多次上书请求训练新军。三十七年,在岑港(今属舟山)作战失利,免职,抗倭自效。次年三月,在浙江按察使司副使谭纶节制下,领兵救援台州。五月,歼灭入侵桃渚(今临海东)倭寇。九月,往义乌招募农民、矿工4000名(一说3000名),按年龄和身材配发兵器,编组训练。三十九年,针对明军兵器装备种类繁多、沿海地形多沮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迭用,刺卫兼顾,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屡败倭寇。利用作战训练间隙,撰成《纪效新书》,阐述选兵、编伍、操练、出征等理论和方法,并以此训练戚家军,使戚家军闻名于世。改任台州、金华、严州(今建德东)三府参将,整顿卫所武备,督造战船,严守海防。四十年,倭寇万余、船数百艘蜂拥浙东象山、宁海、桃渚诸地,戚继光确立“大创尽歼”的灭倭战策,集中水陆军先至宁海,而后依次剿除,九战皆捷,擒斩倭寇1400余,焚死、溺死倭寇4000余,史称“台州大捷”,浙江倭患基本解除。升都指挥使。又募义乌兵3000,参加镇压进入江西的闽粤起义流民。四十一年,福建倭患日趋严重,戚继光奉命率精兵6000入闽抗倭。至宁德,乘退潮率将士携稻草盖淤泥,涉海进攻横屿岛(今宁德东)倭巢,斩倭2600余。转兵福清,深夜攻占牛田(今福清东南),被倭寇称为“戚虎”。乘胜进至兴化府城莆田,偃旗息鼓,出敌不意,夺占林墩(莆田南),先后捣毁福建三大倭巢。班师浙江,升都督佥事,任副总兵,守卫闽、浙海防。四十二年,新倭日增,围兴化,据平海卫(莆田东南)为巢。戚继光第三次赴义乌募兵万人,奉命率中路军与右路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左路广东总兵刘显协力作战,攻克平海卫,斩倭2200余,缴获器械3900余件,救出被掠男女3000余。不久,升福建总兵,镇守福建及浙江温州、金华两府,督理水陆军务。同年冬,倭寇万余围仙游(今属福建),戚继光领兵仅6000,遂行缓兵计,等待援兵,各个击破,解仙游之围。次年,乘胜追至同安县王仓坪、漳浦县蔡坡岭,歼逃倭数千。四十四年,率水陆军至梅岭(在今诏安境),围剿勾结倭寇的海盗首领吴平,迫其逃至南澳岛(今闽粤交界海域)。旋与广东总兵俞大猷合攻南澳岛,俘斩吴平部 1200余人,焚死、溺死逾5000人,毁船近百只,吴平遁逃(一说投海死)。奉命兼管广东潮州(今潮安)、惠州及驻江西的伸威营军务,担负保卫自浙江温州至广东惠州数千里的海防重任。与谭纶、俞大猷等抗倭名将浴血奋战十余年,基本荡平东南沿海倭患。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戚继光奉调京师训练士马。次年,以都督同知任神机营副将。建策用三年时间训练10万车步骑精锐边军,用战车拒敌、步兵应敌、骑兵逐敌之法,加强北边防卫。受命总理蓟州镇(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昌平、保定练兵事务,节制三镇总兵以下将士。后改任总兵。考察边关形胜和敌我军情,将辖区数千里防线分为12路,设东西协守,分统诸路。同年冬,率兵至青山口(今河北迁西东北),击败蒙古朵颜部董狐狸、长昂。三年,升右都督兼督蓟州、永平、山海关军务。次年,请设武学。于帅府止止堂向所部将校讲授韬略、将艺和治军练兵之道。五年前后,写成《练兵实纪》,主张练兵之要在先练将,强调将官必须进行德、才、识、艺修养,倡办武庠(军校),从实践中锻炼、造就精通韬略的良将。六年,建辎重营三座,又创车战营六座,造战车1109辆,分置密云、建昌(今迁安东北)、遵化等地。同年冬,集车步骑军约10万人于长城边进行实兵对抗演习七天,又校阅多日,为古代练兵史上之壮举。万历元年(1573)至三年,建御敌台1337座,多次率兵出塞击败扰边的董狐狸,迫其叩关请罪。以守边功,进左都督。七年,率兵出山海关,援助辽东总兵李成梁大败蒙古插汉部首领土蛮(图们札萨克图汗),录功加少保。次年,创制自犯钢轮火,埋于沿边御敌台下,以杀伤敌军人马。在镇16年,加强边备,蓟门安然。十一年,受排挤,调镇广东。十三年,遭诬陷罢归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1588年1月5日)病卒,终年61岁。有《止止堂集》留世。戚继光戎马一生,抗倭战功卓著。注重练兵,尤善育将,严明军纪,赏罚分明。抗倭作战中,创立攻守兼备的鸳鸯阵,灵活巧妙地打击倭寇。镇守蓟州,修城筑堡,分路设防,有力地抵御蒙古骑兵。所撰《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为明代著名兵书,受到兵家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7-1 22: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这一句:戚继光,平定倭寇是其不朽功业,一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更让多少热血青年壮心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7-1 22: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戚继光抗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