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吴庆恒老人的资料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09-12-17 11: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庆恒——"海鸥老人"吴庆恒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他被人们称为"海鸥老人"。之所以叫他海鸥老人,是因为每年的冬天,昆明的滇池都会迎来大批的迁徙的海鸥,这个时候,老人总会出现,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每来一次都会带一些自己买来的面包喂它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这群海鸥。老人很苍老了,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肩上挎一个自制的已经褪色的布袋子,里面装满了喂海鸥的食物,他很细心,总是微笑着看着眼前飞上飞下的海鸥们。据老人讲,这些海鸥很通人性的,当一只海鸥受到伤害的时候,他会用凄厉的叫声呼唤其他的海鸥离开,曾经有一个海鸥,因为游客的抓捕,导致骨折,老人很小心地呵护着这只受伤的海鸥,从1992年起,老人每年都能看到这只受伤的海鸥来昆明,仿佛,海鸥很惦念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飞临昆明,也是一种探望和安慰吧。来公园游玩的人很多,但没有人知道老人的家境,只是听他自己说每一个月只有308元的退休金,而他要用其中的三分之一给海鸥们买吃的东西。有的时候,由于老人病了,每月自己的开销多了些,给海鸥们买东西的钱就少了,于是,老人就去饭馆里捡拾别人丢掉的东西,用他的话说就是穷人要有穷办法。 云南电视台的记者们知道了老人的情况,请老人讲述自己和海鸥们的故事,老人很激动,也许是寂寞太久了,看着老人激动忘我的讲解,心里升起了莫名其妙的伤感。临到最后,记者和老人约好,要带记者们去看海鸥晚上栖息的地方,那是海鸥的一个临时的家。临别之时,老人一直很客气的道别,连说了几个再见和谢谢,最后竟然摘掉了帽子,和镜头和记者朋友们道别。那种客气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涵养和尊贵。隔天约见的时间到了,老人并没有赴约。又隔了几天,记者忽然见到了老人,老人低着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精神,他坐在滇池水边的石凳上,很沉静,只是用手无力的把面包伸向海鸥。记者问老人情况,老人的声音很低,很安详的告诉记者,这几天病倒了,几天的时间,只喝了一碗面条。过了一会,老人说他很累,想回家休息。夕阳中,留给人们的是老人蹒跚的背影。 又过了一些天,年轻的记者朋友们很挂念老人,经过了很多打听,终于知道了老人的家,等走过弯弯曲曲的巷子,看到的却是老人已经去世的消息。经询问才知道。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早年西南联大的学生,建国后受到了政治的迫害,没有了家庭,老人一生孤独,海鸥成了他孤寂晚年的唯一的朋友。 在滇池越冬的海鸥,1985年开始,有一部分飞到了昆明市区来觅食。 据说,从此,在海鸥来昆明觅食的日子里,吴庆恒老人几乎天天都步行十几里路赶来喂海鸥,风雨无阻。直到1995年他病逝。 吴庆恒老人,不过是昆明化工厂的一个退休工人,1995年才拿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他凭什么来“自费”喂养到“公众场所”觅食的、野生动物的海鸥? 据说,吴庆恒老人自奉微薄,除了吸当时两毛钱一盒的劣质烟,他没有嗜好,就只“嗜好”来喂养和亲近海鸥。 据说,现在昆明人喂食海鸥的方法——把饼干面包掰成碎片,摆放在翠湖畔的栏杆上——就是吴庆恒老人率先采用的:老人认为,把食物丢到湖水里让海鸥吃,那湖水有污染,可能导致海鸥得病,因而要让海鸥吃上干净的食物。 据说,老人不但喂食,还和海鸥们喋喋不休地谈话;而那被喂食的海鸥,也“认识”吴庆恒老人了。老人给其中的一些还取了名,一叫,那被叫的海鸥就会飞来老人身边 海鸥到昆明觅食的日子里,吴庆恒每晚在工厂食堂吃一份简单饭菜;然后就捡拾别人不吃了的馒头,再配以自己买来的鸡蛋、面粉,制作成“海鸥饼干”,第二天拿去给海鸥喂食。 据说,吴庆恒病逝后,人们清点他的遗物,“最值钱的”家当,居然只有六个鸡蛋,而那是他准备制作“海鸥饼干”的! 后来昆明的人渐渐知道了海鸥老人的情况,自发的捐款,塑了一尊老人的像,依靠在滇池,微笑中若有所思。这算是对老人的告慰和对老人的敬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12-17 11: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庆恒——"海鸥老人"吴庆恒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他被人们称为"海鸥老人"。之所以叫他海鸥老人,是因为每年的冬天,昆明的滇池都会迎来大批的迁徙的海鸥,这个时候,老人总会出现,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每来一次都会带一些自己买来的面包喂它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这群海鸥。老人很苍老了,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肩上挎一个自制的已经褪色的布袋子,里面装满了喂海鸥的食物,他很细心,总是微笑着看着眼前飞上飞下的海鸥们。据老人讲,这些海鸥很通人性的,当一只海鸥受到伤害的时候,他会用凄厉的叫声呼唤其他的海鸥离开,曾经有一个海鸥,因为游客的抓捕,导致骨折,老人很小心地呵护着这只受伤的海鸥,从1992年起,老人每年都能看到这只受伤的海鸥来昆明,仿佛,海鸥很惦念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飞临昆明,也是一种探望和安慰吧。来公园游玩的人很多,但没有人知道老人的家境,只是听他自己说每一个月只有308元的退休金,而他要用其中的三分之一给海鸥们买吃的东西。有的时候,由于老人病了,每月自己的开销多了些,给海鸥们买东西的钱就少了,于是,老人就去饭馆里捡拾别人丢掉的东西,用他的话说就是穷人要有穷办法。 云南电视台的记者们知道了老人的情况,请老人讲述自己和海鸥们的故事,老人很激动,也许是寂寞太久了,看着老人激动忘我的讲解,心里升起了莫名其妙的伤感。临到最后,记者和老人约好,要带记者们去看海鸥晚上栖息的地方,那是海鸥的一个临时的家。临别之时,老人一直很客气的道别,连说了几个再见和谢谢,最后竟然摘掉了帽子,和镜头和记者朋友们道别。那种客气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涵养和尊贵。隔天约见的时间到了,老人并没有赴约。又隔了几天,记者忽然见到了老人,老人低着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精神,他坐在滇池水边的石凳上,很沉静,只是用手无力的把面包伸向海鸥。记者问老人情况,老人的声音很低,很安详的告诉记者,这几天病倒了,几天的时间,只喝了一碗面条。过了一会,老人说他很累,想回家休息。夕阳中,留给人们的是老人蹒跚的背影。 又过了一些天,年轻的记者朋友们很挂念老人,经过了很多打听,终于知道了老人的家,等走过弯弯曲曲的巷子,看到的却是老人已经去世的消息。经询问才知道。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早年西南联大的学生,建国后受到了政治的迫害,没有了家庭,老人一生孤独,海鸥成了他孤寂晚年的唯一的朋友。 在滇池越冬的海鸥,1985年开始,有一部分飞到了昆明市区来觅食。 据说,从此,在海鸥来昆明觅食的日子里,吴庆恒老人几乎天天都步行十几里路赶来喂海鸥,风雨无阻。直到1995年他病逝。 吴庆恒老人,不过是昆明化工厂的一个退休工人,1995年才拿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他凭什么来“自费”喂养到“公众场所”觅食的、野生动物的海鸥? 据说,吴庆恒老人自奉微薄,除了吸当时两毛钱一盒的劣质烟,他没有嗜好,就只“嗜好”来喂养和亲近海鸥。 据说,现在昆明人喂食海鸥的方法——把饼干面包掰成碎片,摆放在翠湖畔的栏杆上——就是吴庆恒老人率先采用的:老人认为,把食物丢到湖水里让海鸥吃,那湖水有污染,可能导致海鸥得病,因而要让海鸥吃上干净的食物。 据说,老人不但喂食,还和海鸥们喋喋不休地谈话;而那被喂食的海鸥,也“认识”吴庆恒老人了。老人给其中的一些还取了名,一叫,那被叫的海鸥就会飞来老人身边 海鸥到昆明觅食的日子里,吴庆恒每晚在工厂食堂吃一份简单饭菜;然后就捡拾别人不吃了的馒头,再配以自己买来的鸡蛋、面粉,制作成“海鸥饼干”,第二天拿去给海鸥喂食。 据说,吴庆恒病逝后,人们清点他的遗物,“最值钱的”家当,居然只有六个鸡蛋,而那是他准备制作“海鸥饼干”的! 后来昆明的人渐渐知道了海鸥老人的情况,自发的捐款,塑了一尊老人的像,依靠在滇池,微笑中若有所思。这算是对老人的告慰和对老人的敬仰。 海鸥老人吴庆恒先生,如果有来生,希望他永远有微笑,永远都和海鸥做朋友,让生命活的更光彩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12-17 11: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情景,真的让我很感动。杨家豪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12-17 11: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定要保护和爱护他们,每个月把零花钱给他们,甚至要把每天的零花钱给他们,你要知道,我们的老人为了抚养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心思。如果你欺负老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他们。杨家豪2012,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12-17 11: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篇文,很让我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