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怎样锻炼耐性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09-12-21 19: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东西是因个人的性格所致,一个人的脾气秉性都是天生且很难改变的,除非要经历一些大的磨难,或者如果是男人找了一个很需要你照顾的老婆,不能打不能骂,她天天挑你错,你还就离不开她,就这样,日积月累就在压抑中磨练出了耐性。或生了个顽皮的儿子,不能打不能骂,只能天天耐心的培养,用爱训练出耐性。要不经历事情,那只有是天生有耐性啦。。。耐性是要发自内心的,要不就是压抑啦,要刻意锻炼的话就让自己平时多看看书,平时说话语速慢点,少激动点,让自己的性情温和些,多一些微笑。。。。呵呵,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12-21 19: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锻炼耐性最好一个方法就是让他不得不做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或者重复的做一件事比如做电话业务等等或者是让他钓鱼或者下棋看书都是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12-21 19: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早上5点起床去外面跑 10公里 慢慢就有耐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12-21 19: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细心+执着=耐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12-21 19: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你个任务,去把足球场里的草都数一遍耐性是群体行动中个人意志过程中的坚持性、自制力与和积极的态度、信心这些具有积极主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相结合而产生的士气状态。耐性与刚强不同,刚强往往是天生就有的或是后天训练出来的,因而比较稳定,属于性格的范畴;而耐性并不象刚强一们总是会表现在需要进行忍耐的各种情景与状态下,耐性也只是具有暂时的稳定性。  刚强这一性格有很多表现方面,比如严守纪律的作风,处事的原则性,对外来打击和伤害反应冷静等等,其中人们在对肉体伤害的忍耐上,特别能表现出刚强和耐性的区别。先就刚强来说,比如古今往来很多被称为“英雄好汉”的人,往往能对肉体的伤害不以为然。象《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就描述了当时神医华陀用刀为关公刮骨疗毒,悉悉有声,而关公反倒能饮酒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人们的耐性与刚强所表现不同的地方,也是在于它只具有暂时的稳定性。比如有些部队官兵在激烈的战斗中,有时由于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战斗行动上,所以这时往往对一些轻伤,甚至是较严重的枪伤暂时毫无知觉。但战斗一结束,紧张心理解除,其仍会感到伤口的疼痛。所以说,耐性只是具有暂时的稳定性,是属于士气状态的范畴。耐性是一种保守性的士气种类  它将士气所具有的激发人们潜在能量的作用,发挥于需要进行忍耐的群体生活和行动之中。所以,它往往能使个人在艰难困苦面前具有坚忍不拔和自觉自制的精神,从而使个人在群体行动中表现出一种难以震撼的力量。
《重过程甚于重结果》
现在的人,不是看重结果就是看重过程,其实不必去钻牛角尖,我做了,就会去做好,做不好,我就钻研到做好,但我不会去马马虎虎的做完!但是我也不会走捷径,我会很有耐心的去做一件事。不在乎大事小事,我所有的事都认真对待,慢慢的,耐性就培养起来了。
首先,就不同的人来讲,当两人具有相同的潜在能量与相同的目标任务,但完成目标任务的士气强度显然不同时,两人虽然可能会支出相同总量的潜在能量,但士气低的那一个个体必然比士气高的那个个体感到更疲劳。这就好比两个赛跑的运动员,一个比赛热情高,一个比赛热情低。那么,当这两个运动员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共同冲过终点时,那么那个热情低的运动员,则会比那个热情高的运动员感觉到更加的疲劳。我国清代甲午战争前,日本的海军军官到中国的军舰上参观,看见中国水兵的军容不整,水兵们甚至把衣服搭在炮管上当晾衣架用,日本海军军官看到后就说:“我们日本海军必然能够战胜貌似强大的中国海军”。日本海军军官之所以这样判断就是因为看出了中国水兵的懒散和士气涣散,而这个因素也正是中国军队在甲午海战中会败于日本海军的重要原因。第二方面  其次,当两人具有相同的目标任务与士气强度,但精力体力等潜在能量显然不同时。两人由于相同的士气强度,虽然会各自支出自己总潜在能量中相同比例的潜在能量,且体验到相同的疲劳程度。但又由于两人各自总的潜在能量显然不同,所以总潜在能量高的个体在行为中所消耗精力体力等潜在能量,总会大于总潜在能量低的个体在行为中所消耗的潜在能量。这就好比大力士和普通人在一起都尽心尽力做体力活时,若大力士会与普通人感觉到相同的疲劳程度,那么大力士所付出的体力量肯定会大于普通人所付出的体力量的。第三方面  最后,就某一个人来讲,如果某个人在某个时间和场合内同时具有两个动机,一个是非士气性的优势主导动机,另一个是士气性的辅助次要动机,那么其为实现那种高强度的非士气性的优势个体性动机,其精力体力等潜在能量在相关行为上就会分配的多些。相反,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这个人不得不将大部分的精力体力分配到实现工作目标等非士气性的辅助次要动机上,那么他就会感到异常的紧张与疲劳。但是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这时把士气性辅助次要动机统一到他的非士气性优势主导动机上,那么他的非士气性动机也就会变成士气。例如在我国三国时期,有一次曹操带兵攻打南阳张绣,路途中天气炎热,曹军官兵们口渴难忍,行军速度也因此趋于缓慢。这时曹操对曹军官兵指出说:“前方目的地有大片的梅林可以解渴”,曹军官兵听后顿时口舌生津,精神也得以振奋,行军速度便得以加快。曹操之所以能叫军队加快行军速度,也就是由于他将部队官兵“解渴”这种原不具有士气性但却具有优势主导性的动机,统一到了“到梅林解渴”这一行军目标上来,从而使“解渴”变成了士气。总结  总之,士气对于精力体力等潜在能量的激发作用,表现在对个体总潜在精力体力等能量值、士气本身的强度以及士气的优势主导性的提高与加强这三个方面。
所以说,有耐性的人,才能有士气! 士气是维持意志行为的具有积极主动性的动机,外在表现为勇气、耐心、操心三种心理状态,内在表现为自觉性、凝聚力和竞争心理(理想抱负)三种心理状态。士气的作用在于激发人们的体力、精力、能力等潜在的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  士气概念中的意志是人们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有明确动机和目标的心理过程,其表现于人们所具有的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上。士气概念中的动机是指行为的原因,人们行为的原因包括人们的本能欲望希望、行为可能性必然性的认知、行为应该性必要性的意识三个方面。所谓具有积极主动性的动机则是指个体与行为的整体长远目标相统一的动机,它包括个体与群体目标相统一的动机、与战略目标相统一的战术动机、与长远目标相统一的短期动机等等。  士气激发的过程与方式可以士气图表示。原士气词条解释  原士气词条解释为:“个体对团体感到满足,而愿意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原士气词条解释存在一些缺点与错误,第一、解释士气产生的原因在“个体对团体感到满足”,但许多士气并没有产生于个体对团体感到满足,比如韩信的 “背水一战”,造成其士兵“置之死地而后生”,另外如教育、文化传统、特别是团体纪律所带来的凝聚力等更不能说是个体对团体感到满足引起的;第二、将士气归纳为“愿意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但努力只是士气的表现士气产生的结果,不是士气产生的原因和实质,以此定义一方面包括士气现象过于广泛使人有些不知所指,而另一方面其所包括士气现象又过于狭窄将“个体学习努力”、“个体发明创造的努力”几乎都排除于外。归于以上两个原因,我特将其更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