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特色教育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21-8-7 19: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音乐专业委员会会员陈持 爱慧在自闭症儿童训练中科学灵活地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最优秀的音乐教育法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是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本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象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入本 4.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 奥尔夫音乐对自闭症儿童的作用 1.培养自闭症儿童对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自闭症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比如老师教一首歌谣“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脚底下。”前两句老师从低音唱到高音,后两句从高音唱到低音,动作则是人坐在地板上,腿屈膝掌平放在地,双手从脚下随着歌声向上做爬的动作,当唱到爬到头顶上时,手正好到达头顶。唱下一句时,手又从头顶爬到脚下。这种一边唱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让孩子用身体动作理解了高音、低音。 在教学中,还配合了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奥尔夫乐器比较容易操作。比如鼓、木琴、响板等。这些乐器不强调过多的技巧,只要在老师的启发下,自闭症儿童就可有节奏地敲击,演奏音乐,使自闭症儿童很容易喜欢音乐。 2.培养自闭症儿童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 由于在上课时,自闭症儿童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自闭症儿童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自闭症儿童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 3.培养自闭症儿童的听力 自闭症孩子常常存在听力异常的情况,2—6岁是自闭症孩子听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听力能力直接关系到自闭症孩子的认知理解与语言能力。这个时期让他们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节奏,有助于听力的发展。奥尔夫丰富多样的乐器(包括儿童自己将身体作为乐器、以及生活中的锅碗瓢盆筷子等许多生活用品均可成为乐器)有助于加强对自闭症儿童的听觉、感官刺激,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 4.培养自闭症儿童的情感 由于这种亲子课程轻松、愉快。有助于自闭症孩子加深对家人的情感,增加对集体的参与意识。 5.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 在学习奥尔夫的过程中,配合了演奏乐器、舞蹈,有时还可以放一段音乐,用图画来表示音乐,比如当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时,自闭症儿童可能画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听到海浪的声音时,可能画一条此起彼伏地线。在动听的音乐中更有利于训练自然发音和语言表达。 总之,奥尔夫音乐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学习了音乐,更是通过音乐,开发了自闭症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挖掘了孩子的潜能,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8-7 19: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以下的简介对你有没有启发:(1)在课程思想上,奥尔夫追求“原始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儿童的”。从其原始性儿童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指出,“原素性音乐永远不是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对于处在个体发展原始或者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怀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来看,音乐、语言、舞蹈本身就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儿童从事音乐学习行为实际上就是人类原始艺术活动的一种再现,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只限于音乐范围内。
在这种综合性艺术观指导下,奥尔夫不仅教儿童唱歌识谱,而且也教儿童演奏乐器。在教儿童演唱、演奏的同时,还结合自由朗诵、即兴舞蹈、歌唱和奏乐来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身心投入地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奥尔夫认为:这种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是为了给儿童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审美体验的机会。(2)在课程内容上,奥尔夫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学中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对象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与确定上,奥尔夫都是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的。例如,在教学材料选择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孩子们的名字、熟悉的童谣、儿歌以及色彩、花、树木、一周的每一天、地名等。
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声音造型三方面。其中嗓音造型包括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造型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所谓声势活动是一种用儿童的身体作乐器以此进行节奏训练的极简单又有趣的活动。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声音造型即指乐器演奏活动。奥尔夫认为:这种集诗、舞、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不仅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同时也符合儿童的特点和他们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
奥尔夫体系的教材也充分考虑了儿童音乐学习的特点。这点可用奥尔夫本人写的 lang=EN-US>5卷学校音乐教材作为代表。它的内容主要是来自德国儿童熟悉并喜爱的民歌、谚语、童谣和儿童游戏。因为奥尔夫认为只有来自儿童生活的教材,才可能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3)在课程方法上,奥尔夫体系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从原始性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推崇儿童主动学习音乐。他说:“我追求的是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不想用高度发展了的艺术性乐器来训练,而用一种以节奏性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乐器,和肌体相近的乐器”。奥尔夫的这种乐器不是高度精确性或高度科技化的乐器(钢琴、电子合成器等),而是人的肌体(如拍手、跺脚、捻指等)、原始的发声器(如铃鼓、手鼓、木鱼等)和奥尔夫自己设计发明的“奥尔夫乐器”(一种音条可以灵活拆装的敲击乐器包括木琴、钟琴等)” 在教儿童音乐欣赏时,奥尔夫不是让孩子们被动的听,而是借助一些辅助性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儿童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奥尔夫认为,让儿童主动学习音乐还应包括在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奥尔夫常常强调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作为导演而存在,而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正如一切原始形态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创造性一样,奥尔夫倡导的原始性音乐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创造。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创造有简单复杂之分,但从创造的本质意义上说,儿童音乐的创造和音乐大师的创造具有同等意义,同等价值”。引导创作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向幼儿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如最基本的音调、最基本的节奏、最基本的动作方法等),教师被要求站在儿童的角度来主持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儿童则主要是通过在范例和教师启发引导下进行集体创作的音乐学习,儿童被要求即兴编创歌词或吟诵韵文;儿童被要求用自己创造的音响和图形来记录自己的音乐,创造自己的“乐谱”等等。通过儿童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