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攘外必先安内”这一政策?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21-1-11 05: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站在抗战大局和民族利益的立场上来看,此政策确实是带有不顾大局,私心过重的不良色彩,按大众的话来说,其投降意图也显而易见。但有一点,蒋介石崇尚集权,却很明确的知道,想要保持集权和元首的权威,国家主权完整颇为重要,试想蒋介石怎会愿意做日本人手下的统治傀儡,不论是从蒋介石的个人性格特点还是当时局势都并不成立,其实蒋介石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众多军阀的思想,又想保地盘,又想保军队,如此来回犹豫,给了日本人可趁之机。当时共军崛起,蒋介石后院起火,面对院外的强盗,蒋介石也有无奈和苦衷,但他必须作出抉择,作为他来说,安定自身,再全力御敌,这很有可能是蒋介石发布这道命令时的真实想法。得让且让或许是蒋介石一步步的让日本人逼近自己的承受底线,一旦日本人做出过分的举动,谁敢肯定日本人派出空军轰炸南京,蒋某人还会安心的坐在指挥室给剿共前线的将军们许诺补给多少枪炮。或许也可看作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典范。很可惜历史没有让我们看到蒋介石冲冠一怒自觉抗日的情形,因为西安事变而不得不被迫抗战的史料记载让人们认为蒋介石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其抗日举措不过是为了保命而做出的妥协。不过在抗战的初期蒋某人高涨的抗日积极性足以说明蒋介石并不是卖国求荣之辈,这或许可以引申到政治方面,蒋某人作为一国之主居然安定不了叛逆,着实让他在罗斯福,丘吉尔等人面前没面子,更何况叛逆的是一群布尔什维克人,蒋介石希望用剿共这种极端的方式应和老大哥的口味,以便日后能得到英美的支持。因此,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从政治角度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5: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崇祯皇帝,如果执行这个政策,先把李自成灭掉在灭清军,可能就不会亡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5: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是蒋介石看不清形势的最大败笔罢了,连他自己都不清楚攘外必先安内,这个“内”真正意义上该是国民党内部的军阀割据势力之间的内斗,而不是处在国民党外的共产党,就如一个人的左右手都不灵活了,还有力量去自卫或反击吗?所以自命不凡的蒋介石只能说是个没有远见的将攘外必先安中说成了攘外必先安内(军阀“内”、共产党“中”、日本侵略者“外”),这个自私自利的小人或可称得上一代枭雄,可不是个成功的政治领袖(没有三大家族和夫人宋美龄的外交支持,他什么也不是)。用商人手段经营政客之道(通过赏罚之策来买卖军阀力量是不能统一人心的),和中国历史上的秦相吕不韦的商政之道的能力差别之大,可见其政治能力的缺失足以和他差劲的军事指挥才能相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5: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历史题,就应该完全的,从各个方面否定这个政策个人认为是蒋介石过于关注自己一方的利益,因为他明白共产党的巨大威力后就忽略了外来的侵略,日本有安抚的政策,表面上看起来侵华的脚步走的慢了下来,而且当时的中国实际上是控制在蒋介石的手里。国民党统治的中国有一段时间的确不错,在那种环境下保证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国民党有些军队的战斗力的确是非常强悍,因此蒋介石有信心也有底气的会认为自己打完共产党也有实力去打跑日本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