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青青河边草这首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7-7-5 14: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①。远道不可思②,宿昔梦见之③。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④。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⑤。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⑥。入门各自媚⑦,谁肯相为言⑧!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⑨。呼儿烹鲤鱼⑩,中有尺素书⑾。长跪读素书⑿,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⒀,下言长相忆⒁。  【注释】①绵绵:连绵不断之貌。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远道:犹言“远方”。 ②不可思:是无可奈何的反语。这句是说征人辗转远方,想也是白想。 ③宿昔:一作“夙昔”,昨夜。《广雅》云:“昔,夜也。” ④这二句是说刚刚还见他在我身边,一觉醒来,原是南柯一梦。 ⑤展转:同“辗转”。不相见:一作“不可见”。 ⑥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枯桑,落了叶的桑树。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闻一多《乐府诗笺》云:“喻夫妇久别,口虽不言而心自知苦。”⑦媚:爱。 ⑧言:《广雅》云:“言,问也。”这二句是说别人回到家里,只顾自己一家人亲亲热热,可又有谁肯来安慰我一声? ⑨双鲤鱼:指信函。古人寄信是藏于木函中,函用刻为鱼形的两块木板制成,一盖一底,所以称之为“双鲤鱼”。按以鱼象征书信,是我国古代习用的比喻。 ⑩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⑾尺索:指书信。古人写信是用帛或木板,其长皆不过尺,故称“尺素”或“尺牍”。这句是说打开信函取出信。 ⑿长跪:古代的一种跪姿。古人日常都是席地而坐,两膝着地,犹如今日之跪。长跪是将上躯直耸,以示恭敬。 ⒀餐饭:一作“餐食”。 ⒁这二句是说,信里先说的是希望妻子保重,后又说他在外对妻子十分想念。  【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属乐府相和歌瑟调曲,又称《饮马行》。本辞不存。《古今乐录》说:“王僧虔《技录》云:‘《饮马行》,今不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乃是一篇思妇之辞,与长城饮马无涉,用作《饮马长城窟行》的乐辞。也有人认为它是汉末蔡邕的作品。  从风神意蕴看,本篇很像是刚从民歌脱胎的,酷肖《古诗十九首》中的某些篇章。所以前人或认为是拟古诗。  东汉末年,游学、游宦之风甚盛。一批游子思妇之词,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出来。《古诗十九首》中有不少是这一类题材。  本篇可分作三节。开头八句为第一节。“青青河畔草”一句,是借用古诗《青青河畔草》的现成句子,作为开篇起兴。大约是一个明媚的春天吧,这位闺中少妇偶然抬眼望见河边的青青草色,随着河流去的方向,绵延不断,一直连接到很远的地方,不由地想到她在外的丈夫。“绵绵”,既说道路之遥远,更说情思之悠长。她这样想了一会,马上又觉得,每天老是这样胡思乱想,总也想不出个头绪,他现在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这工夫心里不免有些惆怅之感,叹一口气,自语道: “远道不可思。”于是眼前又恍惚现出昨夜那恼人的梦境:刚刚看见他就在自己身边,忽尔又似在他乡。梦中追随丈夫的踪迹,辗转到过好多地方,却老是各在一处,怎么也见不着面。自然,这梦境是思妇对丈夫日夜思念的结果,所谓“结想成梦”。梦里说好不容易见到了,却又飘忽不定,这是思妇渴望见到丈夫,既患得之,又患失之心理的幻化。这一段文字写得回环曲折,活脱轻灵。  思妇梦醒后,现实更残酷,更教人难堪。中间一节极为深刻地展示了思妇的内心世界。常言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诗中却说,枯桑、海水也不是完全麻木无知的。枯桑虽说叶尽枝残,对于风也不会毫无知觉;海水尽管不结冰,对于寒暖也应该感觉得到。每到傍晚,人们都回到自己家里,男欢女爱,可是我,孤凄凄的,连说句话的人也没有。这很像李清照“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那种心情。整个意思就是说:我是一个人,我怎能耽得这样的孤寂啊!她自然也要想到:他是不是有了新欢呢?不然,也会捎个信回家呀?这四句,热切中带着凄怆,希望中含着失望。  从写法上说,两节之间,极尽转折跌宕之致;从转折跌宕中,见出感情的深沉和复杂。  诗意到此,已经结束。后面的八句是截取它篇拼合而成。  从形式上看,“谁肯相为言”和“客从远方来”这一节之间,似乎也紧相承接,实则诗脉并不相衔。更重要的是,最后这一节与原诗的构思不合。原诗以形诸梦寐极写思妇的相思之苦,诗的结尾则是相思梦的继续,言有尽而意无穷。如现在这样,再接下去写思妇果然接到远方捎来的书札之类,便成“续貂”,也是对原来诗意的破坏。拼合者只是满足于两者之间形式上的联系,以为做到天衣无缝了,不知这正是露马脚处。  这一点,已有人指出。清人朱乾说:“……惟《孟冬寒气至》一篇下接‘客从远方来’,与《饮马长城窟》章法同。”(《乐府正义》)余冠英先生更进一步说:“事实上,‘青青河畔草’八句和‘客从远方来’八句各为一首诗。”(《汉魏六朝诗论丛》)  《孟冬寒气至》的几句作:“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较之这一篇,《饮马长城窟行》将“一书札”换作“双鲤鱼”,将“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换作“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句法和意思也差不多。只是中间插进四句:“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这四句是“双鲤鱼”的敷衍,内容并没有增加,而将原诗结尾四句截去,字数也刚好相称。  这种拼合两篇以上歌辞为一篇歌辞的现象,在汉魏乐府相和三调歌辞中是比较普遍的。如瑟调《步出夏门行》,就是拼合曹操《短歌行》(“对酒”)、曹丕《丹霞蔽日行》而成。又如相和古辞《鸡鸣》,中间一大段和清调《相逢行》、《长安有狭邪行》相仿佛。文士乐府中也有不少类似情况。如曹丕《艳歌何尝行》(“何尝快”)中就有拼合《西门行》、《长安有狭邪行》古辞的痕迹。另一篇《临高台》也是来源于汉铙歌《临高台》、《前缓声歌》、《艳歌何尝行》。有的是直袭原句,有的是略加改窜。乐府歌辞的截取和拼合,是演唱的需要。 (齐天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