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肛周脓肿治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07-7-8 11: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肛周脓肿是婴儿较常见的疾病.因为婴儿皮肤娇嫩,防御能力差.如护理不当常易引起肛门周围皮肤感染,最终导致肛周脓肿,甚至肛瘘 1、 所谓肛瘘是指肛管、直肠与外界相通的一个管道。是小婴儿,常见的肛周疾病,这与婴儿的皮肤娇嫩,抵抗力差有关,婴儿肛周括约肌松弛,易使直肠肛门窦部粘膜外翻,肛门隐窝处受损感染,而形成肛周脓肿。 2、 防治:(1)在孩子大便后最好用温水或稀的硼酸水冲洗外阴和肛门,然后用干净的棉花或软布将水吸干,不要擦肛门,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外翻直肠粘膜的损伤,达到预防肛瘘的目的。 3、 一旦发生肛瘘则应及时去医院采用外科手术或挂线疗法治疗,绝大多数病人在短期内就可彻底治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7-8 11: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朋友您好,治疗肛周脓肿的方法很多,这得根据患者病情病况选择最佳在治疗方法,以下为您介绍了常用的方法。肛周脓肿患者注意事项:饮食上以高蛋白、低脂肪为主,多喝汤水,促进营养吸收。忌食辛辣刺激醇酒之品,多食瓜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忌食生冷之物及油腻之品,以防发生腹泻或粪渣堵塞肛窦。不要久坐湿地,以免肛门部受凉受湿,引起感染。保持肛门清洁,勤换内裤,坚持每日便后清洗肛门。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帮助,提醒患者出现这种疾病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防病情加重,给治疗带来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7-8 11: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用当心,这种在小孩都经常发生的,肛周脓肿 【概述】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治疗措施】少数肛周脓肿用抗生素,热水坐浴及局部理疗等可以消散,但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有两种方式。 (一)单纯性脓肿的治疗可在截石位或侧卧下,用局麻或腰麻,在脓肿部位做放射状切口,放出脓液后,伸入食指探查脓腔大小,分开其间隔。必要时将切口边缘皮肤切开少许,以利引流,最后用凡士林纱条放入脓腔做引流。(二)脓腔与肛瘘相通的脓肿可在切开脓肿后,用探针仔细检查内口,然后切开瘘管,适当切除皮肤和皮下组织,内口周围组织也稍加切除,使引流通畅。如内口较深,瘘管通过肛管括约肌,可采用挂线疗法。以上手术优点是脓肿一期治愈,不再形成肛瘘。但在急性炎症中,找内口有困难时,不应盲目寻找,以免炎症蔓延或形成假道,仅做切开排脓,待形成肛瘘后,再做肛瘘手术。二期手术优点是效果准确,治愈率高。值得注意的是,文献报告肛门周围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治疗也有些不再复发,如Hanley(1978)报道35%~40%无复发。Scoma(1974)34%无复发。Vasilevsky(1984)103例肛门直肠脓肿切开引流治疗,随访1月至9年,括约肌间脓肿无复发,83例肛门周围脓肿及9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1%发生复发脓肿,37%形成肛瘘。因此,一期手术不应作为常规手术,以免影响肛门功能。【临床表现】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常位于肛门周围皮下部,一般不大。主要症状是肛周持续性剧痛,受压或咳嗽时加重,行走不便,坐卧不安,全身感染症状不显。局部检查:肛旁皮肤有明显红肿,伴硬结和触痛,可有波动感,必要时可行穿刺证实。如不及时切开,常自行破溃,形成低位肛瘘。感染也可向上穿透肛周筋膜,扩散至坐骨直肠窝,早期有时误诊为血栓性外痔,但后者边界清楚,周围皮肤无炎性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7-8 11: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医学发达,只要听取医生的治疗方案,不要太担心小宝宝会好的,祝宝宝早日康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