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痉挛,心肌炎应注意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7-7-10 07: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肌炎【预防】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恢复。 春天要防心肌炎: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柯萨基病毒B最常见,水痘、EB病毒也可引起。据研究,约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心脏发生心肌炎。可为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也可为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前者以儿童多见,后者以青少年多见。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季节,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病初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症状,7-10天后出现胸闷、心悸、极度乏力、易出汗等症状。此时,如做心电图,可能发现有早搏等心率失常和心肌损害表现。作血沉、心肌酶测定可能升高。2-4周后查柯萨基病毒抗体、抗心肌抗体可为阳性。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轻重不一,所以症状也千差万别。轻度、局限性病变者可毫无症状,心电图无异常表现,血沉、心肌酶也无升高。有些人是因为意外事故尸体解剖时才发现曾有心肌炎病变。重者则有明显症状,出现心脏弥漫性扩大,心力衰竭,以致有显著气急,不能平卧;有的严重心率失常,以致发生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仍持续紧张、过度劳累、从事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此外,营养不良也是诱因。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后,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否则可使病情加重,引起严重并发症。 患病毒性心肌炎后,一般应休息3个月。以后如无症状,可逐步恢复工作与正常学习,但仍应注意不要劳累,1年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与运动。此外,要注意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平衡。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避免感冒,否则易复发。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心肌炎、心肌病、危害终身。 心肌炎及心肌病的治疗:目前西医学对心肌炎及心肌病的治疗效果还不理想.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来说,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对慢性心肌炎患者的心律失常疗效欠佳.心肌病的病因至今未明,也没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心肌炎和心肌病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且不易治疗的疾病.从这些年来中医治疗这类心肌疾病的疗效来看,形势是喜人的.我们中医中药治疗这类疾病可以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优势. 心脑血管疾病最有效的辅助治疗:增健口服液+海豹油胶囊 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作为患儿的家长,应积极配合大夫的治疗,并注意生活上的护理。 对于任何疾病来说,预防重于治疗。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应当首先预防感冒、肠道病毒性感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住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感冒发生季节,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防止各种病毒感染。一旦发现病毒感染后要注意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脑血管痉挛内皮素受体介导了内皮素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时的血管舒缩功能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在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文章就内皮素受体拮抗 剂对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作了介绍。?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高危并发症之一,是SAH患者致 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1]。许多资料表明,内皮素(ET)参与了SAH后CVS和迟发性脑 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而这一过程是通过两种ET受体(ET receptor, ET-R)介导的 [1,2]。近年来,对ET-R拮抗剂在CVS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实验和临床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 ET-R拮抗剂的分类 自1991年首次发现ET-R以来,多种ET-R拮抗剂已在多种SAH模型中和SAH患者中显示 出逆转CVS的作用。按与ETA-R和ETB-R亲和力的不同,ET-R可分为:(1)选择性ETA -R拮抗剂,其对ETA-R的选择性较ETB-R 高103~104倍,包括BQ-123、BQ-485、TA- 0201和TBC11251等;(2)选择性ETB-R拮抗剂,包括BQ-788和RES-701-1等;(3)混合 性ET-R拮抗剂,包括Bosentan和TAK-044等,它们既能阻断ETA-R,又能阻断ETB-R [3]。研究最多的是BQ系列和FR139317,但对Bosentan和TBC系列的研究正逐步成为 热点。 2 ET-R拮抗剂对CVS的预防作用 SAH前应用ET-R拮抗剂,使SAH后CVS减轻甚至不发生,则称为ET-R拮抗剂对CVS的预 防作用。1994年Itoh等[4]较早证明了ETA-R拮抗剂BQ-123对CVS的预防作用。他先 用微渗透泵向狗脑池内持续给药,小剂量组1×10 -6mol/d,大剂量组5×10-6mol /d,2 d后建立二次出血SAH模型,7 d后发现空白对照组基底动脉直径缩小到原来 的(70.4±4.6)%,小剂量组(79.3±6.6)%,大剂量组缩小到原来的(97.6±7.8)%, 几乎完全防止了血管痉挛。这表明BQ-123对CVS的预防作用呈剂量依赖性。Clozel 等[5]用大鼠单出血SAH模型也证明,脑池内给予?BQ-123?可以完全防止SAH后60 ~120 min脑血流的减少,而静脉给药无此作用,说明作为一种环状多肽,BQ-123不 能透过血脑屏障。 ? 过去人们对ETB-R能否预防CVS一直持怀疑态度,因为ETB-R包括ETB1-R、ETB2-R两 种亚型,ETB1-R位于血管内皮细胞上,可引起血管松弛因子NO释放而使血管舒张; 而ETB2-R位于血管平滑肌上,可介导血管收缩[1]。因此有人认为,ETB-R阻断剂有 可能与ETB1-R结合抑制NO的生成和释放而加重CVS。最近,Zuccarello[6]的实验证 实,ETB-R拮抗剂BQ-788(混合性ETB1/B2-R拮抗剂)和RES-701-1(选择性ETB1-R拮抗 剂)均有预防CVS的作用。先向兔脑池内注射BQ-788或RES-701-1(10μmol/L),1 d 后制作二次出血模型,7 d后脑血管造影显示BQ-788组和RES-701-1组基底动脉直径 较单纯SAH组扩张20%,表明ETB-R拮抗剂可以预防CVS。? SAH后,内皮细胞释放的ET除引起血管痉挛外,还可引起血管壁的继发性病理过程 ,包括外膜炎症细胞浸润、肌层肿胀和坏死以及内膜增生。Kikkawa等[7]对狗二次 出血模型用组织学方法证实,早期静脉给予ETA-R拮抗剂TA-0201不仅能预防CVS, 并且还可以防止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并抑制外膜白细胞浸润。? 3 ET-R拮抗剂对CVS的治疗作用 CVS发生后再用ET-R拮抗剂,CVS程度减轻,表明ET-R拮抗剂对CVS具有治疗作用。 Zimmermann等[8]用狗二次出血模型证明了混合性ET-R拮抗剂Bosentan的治疗作用 。实验狗每天2次口服Bosentan(30 mg/kg),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第8天时试验组基 底动脉直径缩小(13.1±11.2)%,而对照组却缩小(30.7±12.4)%(P<0.001)。1998 年,Kita等[9]静脉给予二次出血模型狗ETA-R拮抗剂S-0139发现,首次剂量0.83 mg/(kg·min)×12 min后予28 μg/(kg·min)剂量维持7 d,则痉挛的基底动脉和 脊髓动脉均扩张;如只给予28 μg/(kg·min)剂量维持,则无治疗作用。药物浓度 监测发现,S-0139进入SAH狗脑脊液的速度和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Sato等[10]的 实验进一步证实,S-0139不仅扩张痉挛的基底动脉,而且也可改善CVS引起的脑缺 血症状。模型建立成功5 d后,10只SAH狗中3只出现轻度共济失调(肌张力下降和步 态异常),5只中度共济失调(头低垂和多涎),2只重度共济失调(不能站立),而同 一时间脑池内给予?S-0139?的5只SAH狗中仅有2只表现为轻度共济失调。他们认 为,继发于CVS的小脑缺血是动物产生共济失调的原因,S-0139通过抑制ETA-R介导 的血管收缩改善了临床症状。Zuccarello[6]证实,ETB-R拮抗剂BQ-788和RES-701 -1也有治疗CVS的作用。? 在CVS发生过程中,除血管平滑肌细胞外,血管成肌纤维细胞和Ⅴ型胶原也参与了 痉挛的发生机制。Ogihare等[11]用培养的脑血管细胞证实,ET-1能促进成肌纤维 细胞收缩血管,作用的强度与ET浓度呈正相关,ETA-R拮抗剂BQ-485能够拮抗这一 作用。? 4 ET-R 拮抗剂的治疗作用机制 Josko等[12]观察SAH大鼠血清ET-1浓度的变化发现,SAH后30 min ET-1浓度升高, 60 min恢复至术前水平;但SAH前应用BQ-123 40 nmol的实验组,其ET-1水平在SA H后30和60 min时均高于术前,由此认为ETA-R抑制CVS的机制可能是?BQ-123?竞 争性拮抗了ET-1对ETA-R的激动作用。? Zuccarello等[6]探讨了ETB-R拮抗剂防治CVS的作用机制。他们先用ET转化酶抑制 剂磷阿米酮(phosphoramidon)处理SAH大鼠以抑制内源性ET-1,然后经枕大池给予 外源性ET-1 3 nmol/L,最后经脑池给予BQ-788(混合性ETB1/B2-R拮抗剂)和RES-7 01-1(选择性ETB1-R拮抗剂),并观察ETB-R拮抗剂对血管痉挛的影响,结果发现, ETB-R拮抗剂不仅未能使血管痉挛缓解,反而分别使基底动脉直径缩小40%和50%。 他们分析认为,如果ETB1-R活化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的内源性ET-1与SAH后CVS无直接 关系,那么无论SAH后CVS还是注射外源性ET-1引起的CVS 均可因ETB-R拮抗剂加重 ,而实验结果显示ETB-R拮抗剂缓解了前者,但加重了后者,由此他们提出,ETB- R拮抗剂防治CVS的机制在于阻止了ETB1-R介导的内源性ET-1的正反馈释放效应,而 与ETB2-R介导的缩血管机制无关。? 5 给药途径 ET-R拮抗剂的给药途径可分全身和局部两种,全身给药包括静脉滴注、静脉推注、 皮下注射和口服;局部给药包括脑池内注射和鞘内注射。选择何种给药途径取决于 药物的理化性质,BQ-123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只能脑池内给药[9];S-0139、BQ13 5和FR13917都是普通的多肽,口服无效,静脉或脑池内给药均有效,但这也限制了 其在CVS中的应用。非肽类ET-R拮抗剂由于具有口服有效的特点,已引起人们的很 大兴趣。如Bosentan,是1994年由Clozel采用结构优化技术从Ro46-2005中提取的 一种新混合性ET-R拮抗剂,又称Ro47-0203,其最大的特点是口服和静脉注射均有 效,故较其他ET-R拮抗剂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到目前为止,在所有ET-R拮抗剂中 ,Bosentan仍是最有效的[13]。Zuccarello等[6]报道,高选择性ETA-R拮抗剂PD1 55080也是一种非肽类物质,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高达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