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部现代小说被称为新儒林外史?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19-12-21 16: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围城》是钱中书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被称为现代版《儒林外史》(“20世纪的新儒林外史 ”),这部作品有“文学”、“文化”、“哲学 ”等意象。 《围城》是一代鸿儒钱钟书创作的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就凭这部长篇小说,钱钟书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大师级人物。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他那深入骨髓的洞见、通达超脱的生存智慧足以让读者品评再三。 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 一部新的《儒林外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 《围城》自20世纪40年代末出版以来,有多少人为它哭,为它笑,为它深深长叹,为它久久思索。有人说《围城》是一部新《儒林外史》,因为里面尽是些对知识分子灵魂的剖析;有人说《围城》是禀承西方16世纪以来流行的流浪汉小说,因为主人公方鸿渐总是处于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的艰难境遇;有人说《围城》颇似目前在国外流行的智性小说,里面随处可遇文化的密码,这种小说随着读者知识的不断丰富,它隐藏在迷雾后面的丰富性也就会逐渐敞开。这些说法在各个侧面谈到了这部杰出小说的特点。 《围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作者将自己的语言天才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添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以一书而定江山。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围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上海晨光出版公司于1947年5月出版了《围城》初版。当时关于本书的广告写道:"人物和对话的生动,心理描写的细腻,人情世态观察的深刻,由作者那枝特具清新辛辣的文笔,写得饱满而妥当。零星片断充满了机智和幽默,而整篇小说的气氛却是悲凉而又愤郁。"现在,《围城》已被译成世界上多种文字,有数十种不同的译文版本在各国出版。 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围城》的妙处之一便是描绘了中国男人的劣根性,帮女人打破对男性世界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围城》的作者不愧是大家,看两性关系细腻而且尖锐,女性读者须细心揣摩,从此以后,看男人才不会走眼。 《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现实主义讽刺长篇小说。作品中"围城"的含义是通过几个人的谈话揭示的:婚姻像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故取名"围城"。全书以方鸿渐为中心,描写了一系列旧中国上层知识分子形象。其中除了方鸿渐与赵辛楣还有其真诚直率的一面外,其他角色都很不光彩。作者在描绘他们时,常常采用既含蓄而又挖苦的手法而使其形神毕露。 例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自称是一位研究生物学的"老科学家",其实只是一个心术不正、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界官僚。再如在法国取得文学博士头衔的苏文纨号称"才貌双全"的女才子,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袭的德国民歌。自称是诗人的曹元朗,其杰作《拼盘姘伴》令人作呕。这两个人物最后结为秦晋,可谓珠连璧合。再如韩学愈从美国的爱尔兰骗子那儿买来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骗取了大学教授头衔,还让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国国籍,以便到英文系任教授。 本书是一部极具哲理意味的小说。小说语言幽默俏皮,议论精辟,有强烈的讽刺性,让人在掩卷大笑之余,陷入沉思。《围城》形成了独特的钱钟书式的讽刺与幽默,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讽刺小说的典范。 《围城》不仅语言极有特色,妙喻连珠,知识密度也相当大,是一部典型的学者小说。作者联想活跃,笔墨纵横不定,让人获得各种角度的审美享受。这种文字在现代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作者学贯中西、博通经史、对人生世相有洞察入微的体察后的自然流露。所以说,《围城》内含深刻的哲学蕴味,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不可不读。 《围城》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优秀,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试评《围城》中的三位女性 《围城》大概在八几年被搬上银幕,不知自己那时在做什么,或许太小,总之没有留下太深印象。现在,因为李媛媛的不幸病逝,《围城》又开始热播,在欣赏李媛媛精湛演技的同时,我对钱钟书的不朽名著又有了深层体验。对其笔下的三个青年女子情有独钟,甚感兴趣,试着做一番小小的评论。 苏文纨、孙柔嘉、唐晓芙,三个性情不同、才华各异的女子在今天仍不乏其人。有如苏之孤芳自赏、落落难合者;有如孙之不声不响、深藏不露者;而唐小姐这个"摩登文明社会的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现今似乎仍寥若辰星、难以寻觅。 其实,细细想来,苏文纨的"傲"是有一层厚厚的底子在做底蕴。容貌自不必说,良好的家境、高等的教育、高贵优雅的气质,闲暇时会拈一首小诗(不管是借的还是偷的),总是一种难得的雅兴。朗朗上口的法语,骂起人来居然也颇有韵味……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身上散发着一种眩目的光环,使其得以傲视群芳,傲然于世!可是,高贵的女人无可奈何地缺了点亲切,像天上的月亮,发着清幽的光,你只能驻足观望。 而她身上仅有的一点可爱似乎又与她本身气质不相吻合,于是变成了矫情。好像50岁的阿姨仍梳两条青春的大辫子一样不合时宜。所以,方鸿渐对她更多的是仰慕和敬重,无论如何爱不起来,他们的亲密关系点到为止,像两条平行线,拉得再长,也合不拢。即使方的"情敌"赵辛楣,虽然一直对她念念不忘,但也就是看月里的嫦娥吧,望洋兴叹罢了。 唐晓芙,这个集活泼聪慧青春灵动于一身的女孩子,宛如混沌社会里一阵清爽怡人的风,实在可爱,她的自然大方、不矫情、不做作与其表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That girl is forget-me-not and touch-me-not in one, a red rose which has somehow turned into the blue flower."(那个女孩是"勿忘我草"与"别碰我花"的综合,是红玫瑰变成了蔚蓝花)。多么浪漫的评价,怪不得方鸿渐舍大家闺秀而取小家碧玉,对她心往神仪、梦寐不忘。 当然,如此完美的女孩子也有缺陷,她的执拗、她的负气,使她与真情失之交臂。她慷慨陈词,"我的爱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到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着我……"她不懂得通融,不能宽容地对待她深爱的人,她刺伤了别人,也刺伤了自己。她似乎把爱情看得很重,可又不知如何珍惜,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放弃了。 而孙柔嘉,这个一路上不显山不露水的女学生,其实颇有心计,如同她的那张脸,看着不加修饰,原来也是精心雕刻的艺术品,很是下了番工夫的。她给人第一印象是"打扮甚为素净","怕生一句话也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别说方鸿渐,连我们都被蒙蔽了。当然,她的心计与政治家的阴谋有天壤之别,或者说只是一种小心眼儿,是恋爱中的女孩子特有的,不知是大愚若智,还是大智若愚?她若即若离地与她心仪的男人一路同行,小心翼翼地走近他,却不打草惊蛇。她不动声色地导演着一场戏,自始至终,却不露一丝痕迹。 直到她如愿以偿地和方鸿渐水到渠成,作为旁观者的赵辛楣才一语道破,原来,看似不经意的一幕幕都是精心设计,煞费苦心。不过,毕竟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孩子,孙柔嘉自有她的可爱之处,路途中的艰辛与劳累,刁蛮学生的欺侮,她的哭也的确惹人怜惜--怎么看也是个柔弱无助的小女孩儿啊;她也有她的小聪明,一页白纸,她三两笔就勾勒出汪太太的提纲:十点红指甲,一张红嘴唇。形象、生动,一语中的,令人忍俊不禁。遗憾的是,随着她步入围城,由孙小姐变为方太太,她身上的那点美好就一点点消失殆尽、荡然无存了。 看三位女子,她们千姿百态、各有千秋!谁好,谁更好,不好一言以蔽之。若从男性角度来看,恐怕又别有一番风味。苏文纨应该是他们的梦中情人,永远站在你难以企及的高度,在飘渺的云端风情万种地对你微笑;唐晓芙是初恋对象吧,陪你度过短暂美好的青春时光,留给你温柔伤感的回忆;我们的爱人也只能选择孙柔嘉了,她应该是爱你的,重要的是她会陪着你一直走下去……她的尖酸刻薄,不是她的本意;她的琐碎、她的絮叨,让平淡无奇的生活有了些不一样的东西;她让你感到生活的真实,她让你又爱又恨,欲罢不能。也正是因为她,你才会一再这样聊以自慰,"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 《围城》一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知识分子,有名嫒淑女,亦有商贾政客。作者对这些人,有的浓墨重刻,有的轻描淡写,但无论采取何种手法,都生动绘出了他们各异的特征:或卑微、或鄙俗,或勾心斗角,或虚与委蛇。 小说中的一号人物当然是方鸿渐,这个曾留过洋一一或许说游过洋更为恰当些——并客串过一番克莱登大学博士生的尴尬知识分子。他的经历其实仅用一句话即可概括,“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一失足”即指买假文凭事件。或许,方鸿渐当时只是嘲讽世人〈如周经理之类〉而故意为之,但发展到后来,诚如赵辛楣所说:“谎是撤不得的……你那一回事是开的玩笑,可是开玩笑开出来多少麻烦。”确实,有了这回事,他以后在事业上不顺,在爱情上也遭鄙视。方鸿渐仿佛天生不是个会成大事业的人,他总是处于中间状态,坏也坏得不够彻底,却又不是纯然意义上的好人。苏文纨有一句评方鸿渐的话极为中肯:“你在大地方已经玩世不恭,倒向小节上认真,矛盾得太可笑了。”他对人情世故全然不通:对李梅亭,顾尔谦的厌恶摆在脸上;对高校长的不满不加掩饰;对韩学愈的学籍出言试探;对汪处厚曲意逢迎却没能恰到好处;对刘东方的一着险棋算是胜了,一场作媒风波也闹得鸡飞蛋打。可见,方鸿渐学不会如何在别人倾轧自己的情况下保持镇定,他学不来韩学愈的厚颜无耻,因此只能当副教授;他也学不来顾尔谦那副“狗望着主人”的姿态,因此更讨李梅亭的嫌。总之,方鸿渐就是那种无恶意的好人一一不令人十分讨厌却一无用处。 赵辛楣在小说中算是颇为可爱的角色。他活得挺潇洒,“进可以做官,退可以办报”,再不济还能教书,而且是个系主任。他留洋学的是政治,颇有政治家的见地和风度。他为人热情大方,对朋友真心帮助。缺点在于有时候故意拿腔作调,摆弄政治家派头。比如他说:“办报是开发民智,教书也是开发民智……论影响的范围,是办报来的广;不过,论影响的程度是教育来得深。”但是这番话却被方鸿渐以“大话哄人”和“小政客办教育”讥讽得体无完肤。此外,辛楣可说是无可挑剔的人物。 看完《围城》,想象苏文纨这个人物,我总莫名地想起《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这两个女人都属于很有心机的那一类。可苏文纨的心机只让人厌惑,而白流苏的心机倒颇能惹人同情,这大概就在于一个“度”的问题。后者押宝于一个男人身上,而苏文纨却试图激起三个男人的互相嫉妒之心,还怕他们太早分出胜负,“自己身边就不热闹了”。苏文纨选丈夫,不是选所谓“乘龙快婿”,而是选一个易于控制的,比较没用的男人。因此,她不会选赵辛楣。赵辛楣拥有家世,有地位,事业如意,无需苏文纨的施舍,这就减轻了苏文纨的优越感。方鸿渐是个小乡绅的儿子,虽也有“博士”之名,但苏文纨深知其中底细,自忖他端不起这架子。而且,方鸿渐还是她大学时代中国文学系的同学,这也合乎她“女诗人”的浪漫想法一一至少方鸿渐是个知音。她岂知方鸿渐对那首“锁与钥匙”的诗根本不解。当她知道她堂堂女留学生输在一个黄毛丫头手上时,官小姐的自尊迫使她为曾经的自作多情挽回面子。这样,方鸿渐的“失足”就变成他和唐小姐情变的主因。 苏文纨下嫁曹元朗,从男人角度看,自然是“女人傻起来真是没有底的”。其实却不然。首先,苏文纨早已列人大龄女青年行列;其次,对方鸿渐的失败使她急需重建自信;再次,曹元朗总算会写两句“孕妇肚子颤巍巍贴在天上”的歪诗,勉强符合“女诗人”的要求。一言以蔽之,苏文纨是个工于心计,虚伪做作的新派大家闺秀。 孙柔嘉是小说中另一个较有心计的角色。她唯一的缺点在于把婚姻当作事业来经营,但这也无可厚非。她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不被重视的结果让她懂得自己去争取喜爱的事物。对一个她还算倾心的男人,女人耍点小心机不足为怪,实际上,有心机的女孩多半是聪明的女孩。方鸿渐相当需要一个象孙柔嘉这样外柔内刚,颇有主见的内助来克服他自身遇事彷徨患得患失的毛病。可是,他们的婚姻掺入了太多旁人的因素:与方鸿渐相连的是一个没落的乡绅家庭一一号称开明却并不理解儿子的父亲和唯唯诺诺的母亲及虎视眈眈妒忌心重的弟弟弟媳,这样的家庭当然让孙柔嘉受不了;与孙柔嘉相连的则是洋味十足的姑母家,姑母把自己的先生管得服服贴贴还不够,要怂恿孙柔嘉管制方鸿渐。姑母的居高临下同样令方鸿渐无法消受,于是矛盾就产生了。结婚实在不只是两个人的事,结婚前一番考察就涉及祖宗三代,《围城》中也曾有过类似描写:“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爱,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羡慕他的老子或哥哥。”结婚后更不必说,三姑六婆的搬嘴,“内阁高参”的指导,无不有机会闹一场夫妻吵架。总之,孙柔嘉虽有心计,还不失可爱,她是万千平凡女子中的一员。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844382.html?fr=qrl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12-21 16: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围城》钱钟书 开始并没引起国人的重视 记不得是哪个在国外的学者首先编入其写的文学史里 才引起国内读者的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12-21 16: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围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