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订餐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8 09: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柳姗姗彭冰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后,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连日来遭到各地食药监局紧急查处,同时也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实际上,近两年来,随着网络餐饮外卖这一新兴业态的迅速发展,种种令人忧虑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成为既影响行业发展、又损害公众利益的民生大问题,并对政府监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餐饮O2O,让互联网成了交易平台,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和服务,以线上带动线下的营销方式,是餐饮业发展大势所趋。”吉林省餐饮协会秘书长张庭惠介绍,我国餐饮O2O自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连续两年增幅超过50%,预计到2017年将达到2000亿元。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伴随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在网络外卖平台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各种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登陆“饿了么”“美团外卖”“淘点点”等平台,一张张精美的图片让人应接不暇,乍一看家家餐厅都是“高大上”,但细看就会发现,很多餐厅的地址模糊不清,有的只写城市名,有的虽有路名却未标注门牌号,而且很多没有合作餐厅营业执照及卫生许可证的公示。 信息不透明的背后,是食品质量的无保证——按照手机网络订餐APP上的信息,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有些店铺在其网络平台标注的位置根本找不到,有的则隐藏在居民住宅内,餐厅招牌与网络注册店名不符、店面卫生脏乱差等情况屡见不鲜。 比如,在某订餐平台上,长春市一家“台湾便当”销量名列前茅,每月约有近500个订单,且有近400条网络好评。但记者按图索骥找到该“人气美食”店时发现,其店面尚不足20平方米,用餐区只有两张小桌,墙面、地面处处发黑,布满油渍,唯一可证明其“从业资格”的只有墙上贴着的一纸卫生许可证,但因沾满油污无法辨认字迹。不过,其餐品价格着实便宜,最贵的一道菜仅16元。 一位高校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学校附近的“黑作坊”都能加盟网络外卖平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可想而知,他们只能用“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自我安慰。 多位受访者对记者表示,有过“吃到盖盖虫”、“菜忘放盐”、“吃完拉肚子”等经历,但鉴于网络订餐饭菜价格不高,维权又麻烦,他们并未维权,“记住下次不点这家就行了”。 去年下半年,上海消保委曾对9家网络订餐平台上的100家餐厅进行消费体验调查,结果显示,超八成证照不符,其中“饿了么”的证照符合率甚至为零。有店家甚至宣称“不惧媒体曝光,只要重取店名就能重新注册上线”。 “市场乱象纷呈,很大原因在于网络订餐平台对加盟商家疏于资格审核,部分推广人员为提高业绩,配合商户进行虚假申报,甚至默认无照经营的黑作坊入驻。”一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餐饮O2O作为新兴业态,相关监管制度本不完善。此外,网络交易平台层出不穷、外卖店频繁更名等问题,也为执法者出了一道社会治理新课题。 据了解,去年10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的新《食品安全法》,首次将网络食品交易纳入监管范畴。该法明确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负责,应对入网经营者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如果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应当与食品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如果餐饮O2O企业只致力于跑马圈地,‘丰满’自身网络订餐平台,而不负责任,疏于审核合作餐馆的资质,忽视更为本质的品质链条,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会导致消费者用脚投票。”张庭惠表示,只有网络平台主体自我约束到位、群众监督举报到位、政府部门严格执法管理到位,三者共同发力,才能保护好网络订餐者“舌尖上的安全”,促进这一新兴业态的健康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