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姐积食发烧,太医让饿几天就好,王熙凤却听信刘姥姥的话祭花神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8 09: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巧姐积食发烧,太医让饿几天就好,王熙凤却听信刘姥姥的话祭花神
文\萧梦(红学爱好者萧梦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小孩积食发烧,在今天也是很常见的幼儿病,可在红楼梦中那个年代,即便不如现在说的是积食,太医也应该是知道原因的,所以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王熙凤让王太医给女儿巧姐看看发热的病,太医左手托着大姐儿的手,右手诊了一诊,又摸了一摸头,又叫伸出舌头来瞧瞧,笑道:“我说姐儿又骂我了,只是要清清净净的饿两顿就好了.不必吃煎药,我送丸药来,临睡时用姜汤研开,吃下去就是了。”

这就是太医和今天医生说说的小儿积食导致的发热,可王熙凤之前不知道,听信刘姥姥的话,让彩明找来《玉匣记》,果然查出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王熙凤觉得刘姥姥这个有年纪的人懂的多,这次巧姐生病果然被她说准了,所以王熙凤让人用五色纸钱四十张,向东南方四十步烧掉,同时也不忘为贾母也请一份送崇。
可见在那个科学不发达的年代,王熙凤之所以相信刘姥姥的话,那是刘姥姥的年纪大,她的话让王熙凤觉得有道理,后又果然查出了冲了花神这个说法,也更让王熙凤相信了刘姥姥的话。
因为这件事,刘姥姥不仅在王熙凤面前长了脸,也得了不少的好处和馈赠,当然这也是刘姥姥与巧姐的缘分。刘姥姥为巧姐起名,王熙凤原本是想借刘姥姥的寿和庄家人的苦来压压,让巧姐能健康的长大,可不曾想真如刘姥姥所说的那样,巧姐的名字以后即便是遇到了难处,也可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一切都从这个巧字上来,也因为这个名字,让刘姥姥这个庄家人的命运与巧姐这个富家千金连在了一起。
后来巧姐被卖,刘姥姥倾尽所有去救她,一是刘姥姥懂感恩,二也是王熙凤当日一个善心为女儿积了这份恩德,可见人还是要多做善事好事。

除了巧姐与刘姥姥的这个缘分外,这里想说的也是现在的很多新手妈妈比较关注的小儿积食。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巧姐被带到了园子,王夫人给她一块糕点吃了,又在风里吃的,应该是着凉感冒加积食导致的发热。孩子不舒服的时候总喜欢让妈妈抱着,刘姥姥要走的时候去辞王熙凤就看到了这个暖心的一幕,王熙凤抱着生病的巧姐坐在那里哄,这是一个普通的妈妈在哄生病的孩子,王熙凤此刻不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女强人,而是一个普通的妈妈。

和王熙凤一样,现在的新手妈妈们遇到孩子积食发热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曾是一位这样的新手妈妈,当时孩子积食发热连续三天,发热反复,因为积食导致肚胀不消化,孩子没有胃口不愿意吃东西,又因为发热和肚子不舒服,躺在怀里一直哼哼唧唧的闹。
看了好几个医院的大夫,开了好几种西药,孩子吃了药,热退了,到晚上又开始发热,这样反复三个晚上,孩子因为不吃东西很虚弱,妈妈看着更是心疼,后来听别人介绍去找了中医,专门针对积食开了中药回来吃了三天,又按照大夫的嘱咐少让孩子吃东西,发热的症状才停止,肚胀也慢慢的减轻,一周后孩子慢慢的开始吃东西了。
积食导致发热,我们是现代人,由于是新手妈妈没有经历过还不知道,王熙凤那个年代,因为对这些积食发热更是不了解,自然也不懂,加上那个时候人们还是很迷信神佛,所以王熙凤才听信刘姥姥的话,让人去请了两份专门去送崇,为巧姐和贾母消灾。

王熙凤这个妈妈的行为,在今天来看确实是太迷信,可在那个年代,也算是比较心细的妈妈了。倒是那个太医的话让我们现在的新手妈妈听了也受益,孩子积食以后,不是胡乱吃药,而是要清清净净的饿两顿就好了。
但现在一些偏远的农村,遇到孩子发热反复不好,一些老人或者是迷信的妈妈,不是去求医而是去求神拜佛,这才是更不可取的,王熙凤那样做是受时代和信息的限制,而现在的妈妈们信息这么发达,不应该拿鬼神说,相信孩子是看见了不干净的东西,或者是遇见了鬼神,所以才如此,应该相信科学,相信大夫,不然对孩子的病总是不好的。
可见小儿积食不只是今天才有,在红楼梦中的巧姐身上早已出现,只是王熙凤这个新手妈妈受时代和信息的限制,相信是冲撞了花神,所以才听信刘姥姥的话,让人请了纸钱去送花神。后来怎么样,巧姐的病不是因为王熙凤花钱送花神好的,而是王太医的清清净净的饿几顿,又喝了王太医开的药好的。
由此可见,孩子生病要对症下药,而不是拜神拜佛,被迷信所耽搁。
(此文为萧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