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大,大家一起看世界,想想我们为什么没有民族服装。

[复制链接]
千问 | 2021-1-29 02: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毒水寒 回复日期:2006-5-31 20:42:43 
    楼主,就是在明朝汉族人仍然和少数民族一样喜欢歌舞,到了清朝就没有这种习俗了。为什么呢?拜托动动你的大脑袋,有少数民族是穿着其他民族的服装唱歌跳舞的吗?
  =======================================
  
  我们汉族当然喜欢歌舞,但是喜欢并不等于民俗。
  
  我们汉族过年过节要舞狮,舞龙,这可以算是一种舞蹈。舞龙的服装尽管经历了满清,却仍然保持着清朝以前的式样。其它民族是没有这个习俗的。
  
  还有节日的时候,划旱船,踩高跷,打腰鼓,这些都可以算是汉民族的一种舞蹈。这些舞蹈中各个时期的古代服装都可以穿。
  
  我们汉民族当然是喜欢歌舞的。
  
  但是这些与民俗有关的歌舞,最大的特点就是表演性强,生活化低,民众参与度也就低,因为大多数民众只是看客。
  
  我们汉民族的看客文化是很出名的,从这一点来说,推广汉服的那些人的确是很不容易,勇气可嘉。敬佩!
  
  你说我们汉民族在清朝以前也和少数民族一样载歌载舞,这个纯粹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了。
  
  宋明许多市俗小说里,你倒是找出那些传统节日,我们汉民族集体跳啊唱的,载歌载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9 02: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elam1977 
  
  ===========================
  
  我其实感到很悲哀。如果我们不能对自己的文化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我们怎么知道我们赢在何处,又输在何处?
  
  如果我们的文明如此之强大,天下第一,为什么我们会输给野蛮?这不就说明我们的文明还是有缺陷么?只文不武,你认为这是一个健全的先进文明么?
  
  你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把戏曲和民俗混为一谈。民族服饰是一种民俗,是人人参与,高度生活化的。
  
  少数民族各种节日庆典,都是男女老少皆能参与,三月三歌会的风俗能够形成,来源于它的实用性,它不是用来表演的,而是用来谈情说爱的;蒙古的那达慕大会是从古代竞选勇士发展而来的;还有一些节日民俗也是从巫文化祈祷天地神灵中转化而来,歌舞就是为了娱乐神灵,让神灵快来,从而降下福祉。
  
  我们汉族曾经有过,但是儒家思想统一天下以后,就是我们汉民族形成的时候,这些东西就开始离我们汉族远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9 02: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elam1977,戏曲是民族文化不错,但是并不属于服饰民俗。如果你硬要算是的话,那么你们复兴的就不是汉服,而是戏服了。
  
  的确有点像啊,最漂亮的几件汉服的确就像电视剧的戏服。
  
  宋词的确能唱,但也一样,并没有变成民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9 02: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elam1977
  
  ===========================
  
  谢谢你和我讨论,如果你是汉服的推广者的话,我的确对汉服推广表示担忧。你们是以复兴汉文化为名义的,但是你们对汉文化的了解,包括对世界文化的了解,都一知半解,说实话,看你的回帖,有点哭笑不得。
  
  这是你一知半解的话。
  
  “汉族过去也是能歌善舞的,随便捡些蛛丝马迹:唐代的踏歌,就是民间舞蹈。李白离开安徽泾县时候,他的当地好友汪伦和一群人按照风俗踏歌相送。古代的诗词曲都是能唱的,甚至很多是从民间采来的。比如《诗经》《乐府》,从周代到隋唐,政府都设有专职干这个,开始叫采诗官,汉代就叫乐府了。”
  
  你的一知和半解都是非常对的,你说得没错。汉民族是有歌舞的,我没有说汉民族没有歌舞,我只是说汉民族的不能歌善舞。
  
  唐代的踏歌,你这个例子找得太好了。
  
  踏歌并不是汉族仅有的,苗族,彝族,侗族,瑶族等等很多民族皆有之。踏歌需要人人手手相连,然后以足抵地,和着节拍一起跳舞。这种舞蹈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至今依然。苗族彝族等民族他们到现在仍保留着踏歌习俗,汉族却早就没了?你怎么不想想为什么?
  
  宋朝的时候汉民族的踏歌就开始垂死了。是谁让我们汉族的很多民俗开始走向死亡?不是别人,就是我们汉民族自己。
  
  宋朝开始儒家思想进入新的一次发展,礼教思想深入人心。汉唐的大度包容,开放慷慨渐渐离我们而去。到了明朝女子连家门都不能出,即使是在家里开着门绣花,都被视为不贞洁。唐代女子坦胸露背,骑马逛街,到了明代,女子连手都不能露出来。如此礼教,叫我们汉族如何且歌且舞,又唱又跳?
  
  只有那些身分卑贱的女子,沦为“商女”,她们才又唱又跳,娱人一乐,以求生存。
  
  歌舞不行,服饰的意义就降低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9 02: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第一条不成立。
    
    第二第三条纯属胡说。人不是为了宗教信仰才穿衣服的。部落文明时代的人恐怕更多的是披树皮或者不穿衣服吧!不信你去非洲看看。
    
    第四条连一马平川的欧洲大陆都推广不了,何况是多山地条件复杂的中国?
  =========================
  这几句话让我搞不大清楚你多大了,有没有学过地理和世界史。
  
  第一条我就不说了,我前面说的都和第一条有关。你自己慢慢琢磨。
  
  第二三条的质疑,我来回答。穿树皮的时代应该是石器时代甚至石器时代以前,那个时候部落文明都没有形成。部落文明是像余姚文化,河姆渡文化,早就不穿树皮了。部落文明和图腾文化不可分割,因为有了图腾,所以服饰上就会和图腾有所关系。比如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就会配饰熊皮,部落首领头戴熊头;以牛为图腾的部落,以牛角为标记;拜火的,衣服颜色多为黑色和红色,如火一般。
  
  你说的宗教信仰问题,这个问题是有一点特殊,因为汉民族不是个宗教民族,所以可能很难理解。我说个很简单例子,法国有一段时间要求穆斯林妇女不戴面纱头巾,结果遭到抗议,这是对伊斯兰教的不尊重,践踏人权。宗教民族,他们的服饰当然和宗教有着密切联系。随着历史发展,宗教和民族已经不可分割。
  
  最后关于欧洲,首先欧洲不是一马平川,最著名的阿尔卑斯山,难道就被你一句话抹掉了?巴尔干半岛就有很多山区。西班牙和法国中间还有比利牛斯山。北欧还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不知道你怎么得出欧洲是一马平川的结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9 02: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诗词曲都是能唱的,甚至很多是从民间采来的。比如《诗经》《乐府》,从周代到隋唐,政府都设有专职干这个,开始叫采诗官,汉代就叫乐府了。”
  =============================
  忘了说这个例子了。你自己不也说了么,到民间采风的官员就叫“采诗官”,为啥没叫“采乐官”。你说是对文字重视还是对音乐重视?
  
  想想我们汉民族各种庆典活动中,民俗活动不少和文字有关。春节贴春联,是和文字有关吧?元宵节猜灯谜,是和文字有关吧?端午中秋要联诗作对,是和文字有关吧?
  
  为啥前两个至今流传,联诗作对却消亡掉了?不就因为前一个民众参与度高,而联诗作对只属于士大夫阶层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9 02: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难怪端午被抢走了~~原来是因为这个节日是汉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9 02: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地图
  
  欧洲地形图——不是大部分都是平原么?山地占几分之几?你不在要点上面做文章,反倒纠缠起细枝末节。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9 02: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看这山地高原多的——地理环境特征很突出了吧?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9 02: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部落文明时代人的生产能力是很低下的,根本不可能
  
  采诗官就采诗官喽,有什么了不起的?那时候诗歌本为一家,就是唱的,不在乎叫诗还是叫歌。后来不是叫乐府了?你怎么选择性失明了呢?
  
  踏歌为什么后来衰微了?哈哈,这个问题提得好,给你看一段中国艺术家联盟网的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这种数千年以来曾经长期在我国各民族中广为流传的踏歌艺术,到17世纪末却突然在汉族及内陆腹地中几乎销声匿迹,难寻踪影。另一方面,这种古老的踏歌艺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多个历史时期内虽然几经官方严厉禁止,仍然顽强地世代相传,至今竟然盛极一时,并跻身于国内外高雅艺术行列,享誉世界舞坛。踏歌,这一种似乎极其简单化、大众化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品种,居然在中国历史上从新石器时代到21世纪的今天、从皇室贵族到庶民百姓、从宫廷舞伎至民间艺人中延续了4000多年,踏歌,在中华大地上从西北高原到中原腹地、从华东南及至西南的流传面和覆盖率达到60%以上。这种踏歌舞蹈形式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无可置疑是世界舞蹈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想想17世纪末发生过什么事情?如果你的历史学的不是太差,就该明白这是清朝的开国年代。踏歌为什么后来衰微了?是啊,为什么呢?你该去问问清朝政府,他们为什么要禁止这种活动呢?
  
  幸好有少数民族为我们保存了踏歌,让这一历史悠久的艺术没有绝迹。再次感谢南方的少数民族同胞,你们是伟大的文化保护人。同时在这个问题上再次BS满清政府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