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厕所的发现与研究(一)(图)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9 01: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1-09-2415:01:37  来源:《文物天地》??张建林
作为人类生存基础的衣食住行中,食与住都和厕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古代的厕所究竟是什么样的?前些年笔者曾对此产生兴趣,就国内考古资料中的厕所遗迹、遗物写过几篇文章。后来在日本访问研究期间,对日本考古学界研究厕所的资料较为留意,作了一些收集和整理。
日本考古学界注意厕所遗迹、遗物并逐渐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是从近十几年来的一些新发现开始的。1992年在奈良县高殿町发掘藤原京遗址过程中,发现了被称为日本最古老的厕所遗迹,一时使古代厕所研究成为热点。厕所遗迹出在7世纪末的藤原京右京七条一坊建筑遗址的外侧,是一个长条圆端形土坑,坑长1.6、宽0.5米,原深度约1米。坑内对称钉有4根木橛,堆积着黑色粪土,粪土中包含多种食用植物籽实。主持发掘工作的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的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一种掏取式厕所的厕坑,并且推测这是官府之外的公用厕所。他们还对厕所原有形式作了两种复原(图一),一种是在坑两侧各纵置一长木板,然后在坑中腰横置二短木板,4个木橛刚好卡住纵板内侧和横板外侧,使架板不易移位。另一种是在中腰横架两木板,木橛卡住两侧。这种厕所在当时是不断用土来覆盖粪便的,当粪土堆积到一定程度就要进行掏取清理,所以称之为掏取式。
类似的厕所遗迹还在福冈市发掘的鸿肿馆遗址中发现过,从同时出土的有字木简和陶器残片分析,这处厕所的最后使用应在公元720~730年之间。厕所遗迹是3个大小不一的坑穴,原深度达4米,间距约1.8米,南侧的大坑平面是4×1.1米的圆角长方形,北侧两个小坑大体呈1.3米见方的圆角方形。环境生化学专家对3个坑内的粪土分别作了化验分析,推测南侧大坑是男厕,北侧两小坑是女厕。他们的依据是粪土中脂肪酸与粪便细胞像的比率,通常在排泄物中男性的比率是4.0-5.0,女性是2.5-3.0。粪土分析结果为南侧大坑比率5.6-6.2,北侧小坑3.2一3.3,分别接近男女性的平均值。鸿胪馆是平安时代初期日本朝廷为了接待从唐朝和新罗来的使节而设立的国宾馆,所以发掘者推测女厕的使用者很可能是接待和服侍来使的侍女们。
考古资料表明,到了中世纪日本的掏取式厕所设施更为讲究。在对福井市一乘谷的朝仓氏城下町遗址多年发掘过程中,曾发掘出以朝仓馆为中心的一大批武士宅邸、商家、寺院、庭园及城墙、城门、濠沟等遗迹,其中在不少商家院落中都发现有一二个土坑,坑平面呈长方形,长回一2、宽0.5、深0.5米,坑周围还起砌三四层卵石。发掘者们在最初一段时间并未认识到这些是厕所遗迹,推测为蓄水坑、垃圾坑等,直到1987年在一个商家庭院的土坑中发现一件木制挡板,才将这类坑确定为厕所遗迹。木挡板(图二)通长0.315、上宽0.22、下宽0.14米,整体呈丁形,原应立于厕坑的前端以遮挡飞溅的尿液。这种挡板日本人传统上雅称为金隐(金指小便,隐有遮蔽之意)。接着又出现一个问题,挡板所立的前端是朝向厕所入口还是相反?也就是说蹲在厕坑上的人面向何方?这在当时颇有争论。因为江户时代以来的民俗资料表明,在日本的和式厕所中人们都是背向入口而蹲,与中国和欧美的厕所相反。那么江户时代以前是否也如此?1991年佐贺县名护屋城诸侯宅邱遗址的发掘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这里出土的16世纪厕所遗迹中,石制的挡板立在厕坑朝向入口的一端。在16世纪中叶的《洛中洛外图屏风》中也找到了人面向入口蹲着的厕所图像。这说明日本人面向后壁上厕所的习惯是17世纪以后的事。
除了在厕坑上改进以外,16世纪的日本贵族们已经很注意在自己宅院的厕所中营造一个清洁雅静的环境了。在佐贺县名护屋城址中发掘诸侯木村重隆宅邸时就发现了一处颇具匠心的厕所遗迹(图三)。厕所位于宅邸主屋东侧,三面临崖,沿崖一周有6个柱洞,原应有木结构棚顶。厕所面积2X1.8米,中央略偏后有一个长约1米的椭圆形厕坑,坑前端竖贴石制挡板,坑两侧各放置一块0.6X0.5米的石板以利踏蹲,厕坑周围的地面均匀铺设一层拇指大小的砂砾。从右侧踏板向前排列4块20厘米见方的石块至入口,作为出入的踏脚石,整个基调趋向简朴、自然、清雅。有学者推测可能是茶室院内的厕所,因为它体现了一些茶道对于环境要求的基本原则。难怪后来江户时代的狂歌(一种俗语的滑稽歌谣)中说:茶会的主人用什么待客?美酒、饭食和厕所。厕所已经成为可以体观主人情趣的场所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