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谁的历史?(zz)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9 01: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猛:拯救谁的历史?李猛批判大写历史(History)的危险,杜赞奇既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是,正如巴什拉尔(GastonBachelard)所指出的,认识论的障碍总是成对出现,如果不改变批判的模式,批判者会和他指控的对象堕入同样的陷阱之中。柯施莱克(ReinhartKoselleck)对历史哲学的分析,其价值正在于揭示了当启蒙者针对专制国家提出乌托邦式的批判时,历史是如何自动转变成为一种历史哲学的。1而当历史蒸发成一种历史哲学,批判者也和他们的被告一起亲手建筑了一座知识的集中营或囚禁生活的圆形监狱。因此,仅仅指出线性的空时间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可抹煞的关系,这算不上什么新颖的见解。本雅明敏锐的目光早已看到,从乌托邦的天堂吹来的风暴虽然冠之以进步的名义,实际上却只是将普通人的生活变成层层叠叠的残骸。2但如果我们以为仅仅揭示了这一点,就能够拯救脆弱的历史天使(theangelofhistory),那么我们就不仅仅是幼稚,或者逃避了,我们还会在不知不觉中重蹈覆辙,践踏这些普通人的生活。杜赞奇告诉我们,如果要避免和民族国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民族主义的线性叙事,我们最好采纳他的分叉历史。在线性历史的暴政中,历史的多样性、复杂性消失了,只剩下围绕单一的民族认同组织起来的封闭叙事,这种叙事的封闭策略拒绝理解那些没有历史的人们的生活,而分叉历史却要充当那些被压制的声音的喉咙。但杜赞奇的分叉历史真的能够(甚至是打算)帮助我们理解那些没有历史的人们吗?在全书尝试撰写分叉历史的第二部分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各种高级话语。杜赞奇著作的副标题是置疑有关现代中国的叙事,但它置疑也许只是现代和中国,而不是什么叙事,因为在杜赞奇的笔下,正是各种各样的叙事拥挤不堪地占据了历史的岔路口。这些叙事的作者往往赫赫大名,又有谁不知道梁启超、陈独秀或者蔡元培呢?然而在这些响亮声音的背后,杜赞奇向我们许诺的那些被压制的声音呢?我们听到的只有那些关于如何反对封建迷信的争论,但是封建迷信,在杜赞奇的笔下和在那些所谓压制者(既包括话语精英,也有各种制度和运动)的嘴中一样,只有一个含糊不清的背影,成为各种官方叙事和精英叙事的声音背后无声的沉默。3也许这些声音将注定只会在历史中沉默?我不知道。但真正遗憾的是,在杜赞奇的笔下,甚至连沉默也被小心翼翼地遮盖了起来。我们看到的只是无休止的争辩,从国民党政权与激进文人的争辩,倡导文化的保守主义者与相信进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4,直到杜赞奇念念不忘的他和安德森(BenedictAnderson)或盖尔纳(ErnestGellner)的争辩。5因此,尽管我们在杜赞奇的分析中,看到历史总是和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等绑在一起被拉上批判的法庭,接受控告,但我们却根本不知道原告是谁,罪状是什么,只是看见杜赞奇作为原告和被告双方的律师,代替所有人在发言。在分叉历史中,真正的原告实际上依旧在法庭的门外徘徊。问题的关键也许在于,人民真有一种杜赞奇声称的反表述(counter-representation)或反叙事(counter-narrative)吗?也许我可以先从一个故事开始。6在我们进行口述史研究的一个华北村庄中,被访谈的老人大都会明确地告诉我们,在四十年代,这个村子曾经一度为治安军(日伪军)占领,修建了炮楼,挖设了壕沟。至于对这些军队的印象,又大都含糊其辞,在他们的记忆,各种留驻的军队和过往的军队彼此之间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的行为就象概化的他人(generalizedother),模糊得失去了面孔,在记忆中只剩下了一些含糊的名字和糟糕的声誉,即使一些细致逼真的故事,也往往没有主人。当事人只记得私人故事,却忘了故事要转变成为历史,需要准确的时间定位和精致的人物范畴化。7不过,这里并非没有历史。村中的老人并不知道,在这个村子里驻扎的那些面孔含糊的外人中,还有一位是抗日政府派来的地下工作者,这位被他的战友们称为大神的革命者,担任了该村的维持会长。8在他的革命事迹中,有一个故事就是智取手枪。在关于这位革命工作者的小传9中,这个故事是这样讲述的:抗日政府有位领导同志知道大神在治安军的据点里面本领很大,想让大神为他换支新手枪。大神接受了任务,茶思饭想,又悟出了一个门道:一天夜里,一个伪军排长查岗回来,大神把他请到维持会,一会儿喝得醉醺醺的。那个排长,解下手枪,敞开胸怀,两个人划起拳来,正嚷得来劲,突然从门外闯进两个彪形大汉,胳膊上戴着八路军袖章,猛喊一声:不许动!缴了枪,又把他俩捆得紧紧的,用毛巾堵上嘴:对不起,委曲点儿,把枪借我们使使。接着又打了个收条:营长,今借手枪一支,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落名:八路军。被劫了枪的治安军怕声张出去丢人,只好哑巴吃黄连,压下了这件丑事。这个故事以大神亲自将手枪交给了八路军的首长时风趣的话结了尾:我挨这顿捆可真不好受呢!。大神的故事听上去就象我们今天经常看到的革命事迹一样普通,就连这个看上去似乎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早已通过各种革命教育,变成我们耳熟能详的革命技术。但是,当我们发现了这个故事的另一种讲法的时候,故事听起来,就有点象是出自博尔赫斯的笔下了。六十年代,响应中国作协的号召,一些作家下乡,深入生活,撰写了我们调查的这个村庄的人民的历史。令人惊讶的是,在这部历史的抗日战争部分,智夺机枪成了村史中重要的一章。10在这个故事里面,不仅容易解下的手枪变成了需要背着才能四处走动的机枪,而且最关键的是,故事多了两个重要的人物,村民中的地下党员。这两位新角色成了故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当十同(这是大神的化名)将背着机枪来喝酒的伪军机枪班长灌醉后,正是这两个村民将这挺沉重的机枪转交给了八路军。这两个人物的增加将一位活动超出村庄范围的革命者的英雄事迹变成了村庄历史的一部分,变成了人民的历史,尽管这里的人民仍然是由村庄的精英代表的。很普通的一个故事?但仔细想一想,或者更重要的是,再仔细看一看,故事开始出现了许多难以解释的空白。手枪和机枪并不是无关紧要的差别。随身携带的手枪无需另外找到别的人来帮助携带,它就象爱伦·坡的那封失窃的信,很容易就可以隐藏起来。可是机枪就不同了,它确实需要两个人民的代表来帮助,才能交给八路军。可是因为是机枪,我们就需要一个机枪班长,只有他才有可能(?)背着机枪四处走动。而这个在人民的历史中被夺走机枪的班长,只有含糊的外号(李大个子),脸谱化的丑恶形象,最终因为丢失了机枪,而不得不开小差逃跑了;而在更具写实色彩的手枪的故事里,他原本和夺枪的故事毫无关系,他是一个有名有姓,出生在东北的青年排长,最后在大神的教育下,率治安军反正,枪口对准日本鬼子,成了一个革命者。我们立即会面对一个从我们的线性历史直觉产生的问题:哪一个更真实?可惜,我们可能找不到答案,两个故事都有些空白,手枪不知道怎么从两个彪形大汉11手中回到了大神的手中,而我也始终难以想象一个背着机枪喝酒的形象。突然,我又想起了杜赞奇,他也许会兴高采烈地说:历史分叉了!不同的历史叙事,彼此矛盾的文本,难以解消的冲突,这正是德里达眼中绝好的分析对象。12不,我想告诉杜赞奇的正是,历史并没有分叉,分叉的只是叙事。你们看到的,只是断裂的历史,这些历史的地层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但又保持着清晰的等级制。在超村庄的地层上讲述的手枪的故事和在村庄的地层上讲述的机枪的故事并不是同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它们是两种不同层次的历史生活。而那些打算撰写人民的历史的作家,实际上并没有信守他们的承诺。当他们试图借助村中的两个地下党员的出现,将这个超越村庄层面的故事纳入到村庄历史中的时候,他们的叙述中那些大胆的想象所填补的,正是这些不同的历史地层之间的空白。同样一个历史事件,往往是不同层次的历史生活的交汇点。但许多时候,即使在同一个事件中,不同的生活现实也仿佛擦肩而过,互不理睬。工作组到村庄中发动群众,既是村庄历史(村民的翻身)的一部分,又是知识分子改造历史的一部分,同时更是庞大的土改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普通的农民,除了模模糊糊地记得工作组成员的名字之外,对这些彻底改变了他们生活的人在村子里的行踪几乎毫无印象。13冀东平原的传奇人物毛森司令,既存在在县里的文化精英撰写的革命历史人物传记中,具有鲜明的历史现实感,和我们这些受过教育的人习惯接受的那些生平故事,也存在在那些由我们的访谈对象讲述的神话中,模糊不清,大智大勇,又遥不可及。而无论是传记,还是神话,都是脚踩着话语的传播者生活的地层讲述的历史。这些不同的地层堆积起历史的金字塔,金字塔的塔尖正是由那些全国范围的文化精英和政治精英铺就的。只有在梁启超这样的精英的眼中,才有着眼全国的历史。在这些历史中,甚至象大神这样的演员也总是沉默的,很少有机会发言。他们对历史的作用是用被概化的范畴(比如人民,劳动人民或者贫农等等)来计算的。而当我们下降到县的历史地层,我们就会发现一些新的活动着的身影,在这些人的世界中,那些国家精英成了遥远的神话人物,而在另一边则是更多的,更沉默的人民。和线性历史相对的,不是分叉的历史叙事,而是分层的历史生活。那些沉淀在历史最底层,记忆中分不清过往军队类型的农民,过着似乎甚至难以称得上是历史化的日常生活,他们并没有提出与线性的全国历史不同的另一种历史表述,一种反叙事。即使有什么和杜赞奇的所说的线性历史相对的,也只是一种拒绝叙事的反记忆(counter-memory),一种身体记忆。村庄中的人们度过的是一种村庄历史,不过有时,其中的一些精英人物能够与超村庄的历史发生关联。这样说,并不是象传统的历史观那样认为村庄的事件组成了超村庄的历史,因为在我们眼中,任何事件都是这些不同历史之间的一次遭遇。村庄精英与超村庄历史的关联,就在于当他们将布迪厄所谓的身体化的历史(embodiedhistory)转变为一种可以讲述的历史,一种历史叙事时,他们不得不借助超村庄的历史来为他们的故事提供参照框架,无论是时间关系,历史因果关系,在叙述村庄的历史进程中,这些必不可少的历史转换语(shifters)14都是精英们掌握的基本话语技术。而正是这些话语技术,使精英和普通村民区分开来,成为精英15,成为一种新的权力运作方式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